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楊希閔《詞軌》的詞學思想

        2015-07-12 13:19:30李倩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300071
        名作欣賞 2015年12期
        關鍵詞:張惠言詞派浙西

        ⊙李倩[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 300071]

        論楊希閔《詞軌》的詞學思想

        ⊙李倩[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 300071]

        清詞中興的一大標志是清代詞學理論的發(fā)展壯大。晚清詞學家楊希閔編選的《詞軌》一書旨在以選詞方式匡正詞壇風氣,盡管此書鮮少被提及,但其中總序、小序與批注部分都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受到常州詞派詞學思想的影響,楊希閔主張詞之涵義與寄托,推崇詞的蘊藉深厚之致,反對浙西詞派后期詞作的空疏之弊;與此同時,楊希閔并不完全為常州詞派所囿,對浙西詞派的長處同樣給予肯定,顯示出兼容并蓄的特點,從而體現了晚清詞學批評圓熟嚴整的特點。

        楊希閔 《詞軌》 詞學理論

        清代被稱作是詞的中興時期,所謂“中興”是與宋代這一高峰相對而言,這一稱謂的由來不僅與元、明兩代詞的沉寂有關,更是緣于清詞與宋詞迥然不同的風格特點。其中,詞學批評體系的完備是清代詞學相較于宋代的一個重大進步。在這個詞的“中興”時代,詞學理論經歷了一個從對立到多元的流變過程,逐漸成熟起來。

        自康熙十八年《浙西六家詞》在南京刊刻成書,朱彝尊師法“姜張”的理論逐漸于詞壇風行以來,浙西詞派歷康、雍、乾、嘉四朝,始終處于詞壇主流位置。至張惠言所推的常州詞派嶄露頭角之后,方逐漸歸于沉寂。常州詞派以“意內言外”為詞的中心特質,主張詞的含蓄蘊藉,以意為主,力求反對浙西詞派后期空疏無物之流弊。尤此,清空騷雅不再是評詞的首要標準,“意內言外”慢慢取而代之。在常州詞派的影響之下,許多論詞學者表現出了與常州詞派傾向靠攏的詞學主張,晚清學者楊希閔就是其中之一。

        楊希閔,字鐵傭,號臥云,江西新城人。據《新城縣志》所載,“道光丁酉科,候選內閣中書”①,后棄官于鄉(xiāng)里講學,為人稱仰。除詞作選本《詞軌》外,還有詩選本《詩軌》,主要論述詩之“正變”、唐宋詩之異同之問題等,卓有見地?!对~軌》一書編選成于清同治二年,正編八卷,補錄六卷,主要由序、總論、總目、每卷題識、每卷目錄、所選詞作構成,由不同層面體現理論批評主張,體現出較高的詞學理論水平。然而這部極其具有研究價值的詞學選本卻始終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即使有所提及也是一帶而過,并沒有深入展開的分析研究,對這部能夠反映出晚清詞學發(fā)展狀況的詞學選本進行研究顯然十分必要。

        總體而言,《詞軌》一書所體現的詞學理論主張與常州詞派的理論比較接近,然而又不完全為之所囿,呈現了一種比較嚴謹圓熟的論詞態(tài)度,以下將從三個方面分別說明。

        一、否定浙西詞風

        在對浙西詞派風格評價的問題上,楊希閔與常州詞派的觀點基本相同,都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比如他認為浙西詞派所追求的清雅空靈都過于流于表面,并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與深厚的含義,實為謬誤;又認為過分推重姜、張則是對學詞人的一種禁錮。概括而言,楊希閔對浙西詞派詞學思想的批駁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不應重形輕義,二是不應獨尊南宋。

        首先說重形輕義的問題,具體而言,所謂重形情義,就是說對于詞的形式方面過于追求而忽略了其內容與情感方面的表達,楊希閔認為這正是浙西末流的最大癥結所在。自朱彝尊以詞壇宗主地位推尊姜、張,崇尚騷雅以來,創(chuàng)作嚴謹、語言典雅、聲律精準等要求便日益成為眾詞家信服的不二法門。與此同時,統(tǒng)治者的肯定與推崇也促成了浙西詞派領軍詞壇的局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浙西詞派在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中出現了難以避免的問題。創(chuàng)作的雅正態(tài)度有時被詞人當作了其清高自詡的一種標志,語言清雅與音律和諧的過分追求使得填詞越來越像是一種文字游戲,其本身的抒情性質被大大地忽略了。例如詠物詞在浙西詞派創(chuàng)立之初,是以《樂府補題》所錄詞作為標準的,將深摯沉郁的情感隱藏于婉曲密麗的文字之下,《浙西六家詞》中就不乏這樣的作品。然而至嘉、道間,浙西詞派漸有“群芳譜”“氣”之譏,或執(zhí)著于音律的規(guī)范精巧,或以生新奇詭為美,偏離了雅正清空的初衷。楊希閔在《詞軌》中仔細分析浙西末流之弊端后并得出結論,認為造成種種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浙西詞派太過于雕琢字句與音律而忽略了詞的內涵。

        朱彝尊在浙西詞派創(chuàng)立之初便明確提出以姜、張二人作為學習對象,其初衷在于“去《花庵》、《草堂》之陳言,不為所役”。隨著《詞綜》《浙西六家詞》的刊刻與傳播,這種模范式的清空騷雅之風與精于遣詞造境的創(chuàng)作特點也逐漸為一眾詞人所吸納效仿。然而,正是由于末期浙西詞人對雕琢詞句與營造氛圍的過于熱衷,才導致詞作的語言與情感嚴重脫節(jié),常顯得空洞無物。楊希閔在《詞軌》的序言部分即針對這一點提出了批評,他認為那些專注學習吳文英、張炎的浙西詞人往往是“伐材近而創(chuàng)意淺,雕琢文句以自飾,心力瘁于詞,詞外無事在,而詞亦卒不高勝也”。很顯然,在楊希閔看來這種只做文字的表面工夫而毫無內涵深義可言的詞句,是難成佳作的。

        姜白石詞自載有譜,今人視之,亦昧昧。萬紅友《詞律》,亦第依古人舊調,推尋為之,是為竭力于腔調異同、字句增減、音韻平仄之委流,而于詩樂之大源,絲毫無補。吾故不暇為之也。吾選詩求之風典比興,及音節(jié)者為多,詞亦猶是。美人香草,必原騷怨之由;濮上桑間,亦嚴鄭魏之辨。庶別裁有體,而小道可觀也。

        這段文字比較明確地表現了楊希閔的詞學理念,即詞沿襲了詩騷傳統(tǒng),應有“風典比興”的寄托在內,即使是用男女相戀的體裁和華艷婉麗的詞藻,其核心都應有與詩一脈相承的深厚寄托。自清初以來,以詞為詩、詩詞同源的說法便被一再提出。如朱彝尊在《紅鹽詞序》中提到詞是“假閨房兒女之言,通之于《離騷》變雅之義,此尤不得志于時者所宜寄情焉耳”。周濟更是提出“詩有史,詞亦有史”②的概念,并以“歸諸中正”為詞的評價標準。楊希閔在詩詞之辨的問題上也是持相似觀點,認為詞應有與詩相同的情懷與內涵方是正統(tǒng),才符合“小道可觀”的標準。因此,對于浙西末流那種內容空洞、流于形式的詞作,他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基于此,楊希閔又進一步提出了自己關于詞的創(chuàng)作觀點,他指出“夫文章本于性情,濟以問學,二者交至,下筆遣詞,自有天放。長短篇幅,無定也。清空質實,亦無定也”。這又體現了楊希閔對詞作風格與詞之內涵的認識,“性情”與“問學”是他認為寫詞的兩大要點。他認為寫詞首先應該具備感情,詞作首先應該具備真實情感與思想的基礎,此外才談得上以學識和技巧加以潤色,否則就有無論怎樣精巧雕琢,都難免有堆砌之嫌了。

        除了對字句的雕琢之外,浙西詞派對填詞的聲律規(guī)范也十分看重。朱彝尊在《群雅集序》中說:

        徽宗以大晟名樂,時則有周邦彥、曹組、晁次膺、萬俟雅言,皆明于宮調,無相奪倫者也。自乎南渡,家各有詞,雖道學如朱仲晦、真希元,亦能倚聲中律呂,而姜夔審音猶精。

        由此不難看出,朱彝尊認為評價詞作優(yōu)劣的一大依據便是其是否合乎聲律,而他之所以對姜夔格外推崇,也跟姜的精通音律有很大關系??梢?,他所定義的雅詞自然也應該是嚴格遵循聲律規(guī)范的。從浙西詞派創(chuàng)立之初,雅合音律一直是評價詞之高下的重要標準,不僅朱彝尊持這一觀點,即使發(fā)展到浙西后期,戈載等人在是否合律的問題上依舊十分堅持。特別是浙西末流,更是認為音律的重要性高于內容。對于這一點,楊希閔在《詞軌》中再次提出了相反的論調,他在序言中這樣論述道:

        吾不能得古人歌法,斥斤斤抉剔于平陂陰陽,以為細密。安在為細密也?旦古詩皆入樂,后來詩不入樂者甚多,仍不害為佳詩色,但自然之音節(jié),則不可失耳。詞亦猶是也,能歌固善,庸詎非辭人?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姜白石詞自載有譜,今人視之,亦昧昧。萬紅友《詞律》,亦第依古人舊調,推尋為之,是為竭力于腔調異同、字句增減、音韻平仄之委流,而于詩樂之大源,絲毫無補。吾故不暇為之也。

        楊希閔明確提出填詞不必過分追求音律嚴謹的觀點,尤其是他對姜夔自制詞譜和萬樹竭力復原古人詞律的做法,都給出了較低的評價。對于“腔調異同、字句增減、音韻平仄”等形式上的細節(jié),他還說自己“無暇為之”,不甚重視,其輕視之意可見一斑,這無疑是與浙西詞派所持觀點相去甚遠的。在此,楊希閔提出了一個與詩詞格律相對的概念,那就是“詩樂之大源”。他認為古詩自出現就是有配樂的,即使后來的詩不再有硬性的格律要求,它本身也被賦予了天然的韻律,即所謂“自然音節(jié)”。因此即使不做刻意要求,詩歌也可以具備聲律和諧的特點,大可不必為了使詩歌的音律完全符合標準而令其思想情感受到局限,詩樂大源所說的應該就是這種傳統(tǒng)。同樣,楊希閔認為詞也應該追隨這一傳統(tǒng),而不是如浙西詞派所提倡的那樣,向姜、張這樣精于音律的詞人學習,使得詞作完全符合聲律標準。

        此外,獨尊南宋的觀點也成為楊希閔批駁浙西詞派的一個重要方面。朱彝尊在《詞綜發(fā)凡》中明確表示:

        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姜堯章氏最為杰出,惜乎白石樂府五卷,今僅存二十馀闋也。

        除此之外,他還在自己的詞作《解佩令》中發(fā)出了“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這樣的創(chuàng)作宣言,而憑借朱彝尊的詞壇宗主地位,這種對南宋詞以及對姜、張風格的推崇也就迅速地傳播開來,在詞人中蔚然成風。對此種現象,楊希閔提出了明顯的反對意見,他在《詞軌》開篇的序言中講道:

        書家學真書,必從篆隸入,乃高勝。吾謂詞家,亦當從漢魏六朝樂府入,而以溫、韋為宗,二晏、秦、賀為嫡裔,歐、蘇、黃則如光武崛起,別為世朝。如此則有祖有,而后乃有子有孫。被截從南宋夢窗、玉田入者,不啻生于空桑矣。故伐材近而創(chuàng)意淺,雕琢文句以自飾,心力瘁于詞,詞外無事在,而詞亦卒不高勝也。

        楊希閔認為,如果要得到詞學的真諦就必須較為全面地關注詞的源流與發(fā)展脈絡,不能只被南宋一朝蒙蔽雙眼。他正面指出了專學南宋詞所導致的如創(chuàng)意淺近、過分雕琢、缺乏余味等弊病,并將其指責為“生于空?!?。另外,他還借列舉漢魏六朝樂府詩、溫庭筠、韋莊、晏殊、晏幾道、秦觀、賀鑄、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為學習對象的方式,間接批駁了浙西詞派獨尊南宋的觀點。將詞作范本遠溯至漢魏六朝樂府與楊希閔所謂“詩樂大源”相一致,他認為樂府詩在以男女戀情寄托深意方面與詞異曲同工。而在他所舉詞人之中,溫、韋最早因詞聞名,并初步奠定了詞的婉約基調;二晏、秦、賀追隨婉約之風并各有風貌;歐、蘇、黃則在此之外另辟蹊徑,獨開豪放一派。不難看出,楊希閔想要借此說明的是,詞早在南宋之前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tǒng),詞的范本源頭可追溯至漢魏六朝樂府,浙西詞派的獨尊南宋無疑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

        二、繼承常州詞派

        楊希閔對張惠言詞學理論的認同與繼承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他對“意內言外”論的突出強調,講求“意內言外”的詞學觀點可以說是常州詞派的核心理論,張惠言作為常州詞派的領軍人物,首先提出了這一觀點。他在《詞選序》中寫道:

        《傳》曰:“意內而言外謂之詞?!逼渚壡樵於?,興于微言,以相感動,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蓋《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聲哀,放者為之,或跌蕩靡麗,雜以昌狂俳優(yōu)。然要其至者,莫不惻隱盱愉,感物而發(fā),觸類條鬯,各有所歸,非茍為雕琢曼辭而已。

        首先,張惠言引用了《周易章句·系辭上傳》中“意內而言外謂之詞”一句,并將其作為自己詞學理論的一個重要依據。所謂“意內言外”,簡單來說就是先有感而后有言,先有思想情感的波動或現實生活的經歷作為基礎,然后再用語言將其描述出來,“意”應在“言”之先。這種認為詞應表達真實情感與現實生活的觀點,正是常州詞派的一個重要思想。其次,張惠言在此句之后所說的“緣情造端”“感物而發(fā)”“非茍為雕琢曼辭而已”,都是圍繞“意內言外”一句所做的進一步闡釋,他認為詞的創(chuàng)作目的不應僅僅是文字堆砌或者逞才自娛,沒有思想感情和現實意義做基礎的詞是不符合標準的。同樣,強調詞的思想內涵也是楊希閔的主要詞學觀點,也正因如此他才對浙西詞派“重興輕義”的做法提出了激烈的反對意見。他在《詞軌》一書中這樣寫道:

        夫文章本于性情,濟以問學,二者交至,下筆遣詞,自有天放。長短篇幅,無定也。清空質實,亦無定也。

        或者又以詞貴意內言外,明之者少。不知意內言外,凡文章造微者皆然,不獨詞。詞之拙者,流于曲諢,乃異是耳。

        由上述兩段引文不難看出,意內言外、本于性情同樣是楊希閔所強調的詞之基本屬性。第一段中,他指出性情為詞作的根本,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才是詞應具備的首要特質,并進一步說明博學多才只應該是詞作的輔助條件,只有將思想感情與學識技巧相結合,才能做到在詞的創(chuàng)作方面不為風格所拘泥,無論長調小令、清空質實,便都是渾然天成的佳作。由此,不難看出他對浙西末流逞才炫技之創(chuàng)作手法的抨擊。第二段引文則闡明意內言外這一特點之與詞的必要性,并指出未領會此作詞要旨的詞人為數不少,有些詞之所以流于低俗,正是因為缺少了意內言外的屬性,此言所針對的群體也應是同時期的浙西詞人。無論是通過強調情感內涵的重要性來側面說明,還是直接在自己的詞學理論著作中提出“意內言外”四個字的重大意義,都可以看出張惠言所提出的“意內而言外謂之詞”這一觀點對楊希閔詞學理論的形成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如果說張惠言“意內言外”一論是對詞的內容與情感提出要求的話,那么比興寄托則應是他對詞的寫法與技巧所提出的要求了,楊希閔在這方面也持相同觀點。

        在《詞軌》開篇的序言中,楊希閔就兩次提到了對比興寄托觀點的認同。一是說“美人香草,必原騷怨之由;濮上桑間,亦嚴鄭魏之辨。庶別裁有體,而小道可觀也”;一是“嘉道間常州張皋文,乃上溯金荃,參以南渡,運心思于幽邃窈折之路。情寄騷雅,詞兼比興,遂又別開境界”。前者說詞雖然是小道,但也應該具備如《詩經》《離騷》那樣比興寄托的特點,使人能通過婉轉幽微的言詞去領略其中深義;后一句則是直接表達了對張惠言所提出的詞應比興寄托一觀點的贊同,他解釋說,像張惠言所提倡的用比興的語言技巧來表達如同《離騷》那樣雅正深摯的感情正是詞應具備的,所以他才對張惠言作出了“別開境界”的正面評價。

        不僅如此,在《詞軌·卷六題識》中,楊希閔所引用宋翔鳳對姜夔的一段評價,更是明確地表達出了他對比興寄托一說的深刻認同:

        近人宋翔鳳于庭至謂:詞家有石帚猶詩家之有少陵,繼往開來。文中關鍵,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借托比興于長短句寄之。如《齊天樂》傷二帝北狩也,《揚州慢》惜無意恢復也,《暗香》《疏影》恨偏安也。蓋意欲切則詞欲微,屈宋之心,誰能見之?乃長短句中復能有白石道人也云云。賞嘆可謂致至。要之白石詞南宋無出其右者,玉田、夢窗諸君,皆附庸也。

        不難看出,雖然同為對白石詞的贊賞與推重,然而楊希閔與浙西詞派諸家的立足點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朱彝尊等浙西詞人所標舉的那些清空、淳雅等字眼在這段話中并無提及,相反的,比興寄托被定義成為了姜夔詞作的最為過人之處。在這段引言中,姜夔被比作了“詞中杜甫”,用比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的思想情操,也成為了他詞作中最難能可貴的特點。不僅如此,如《齊天樂》《揚州慢》《暗香》《疏影》等姜詞名篇在引言中還進一步被解釋成為具有某種特殊寄托含義在內的作品,深切的人文關懷與憂患意識取代了野云孤飛般的虛無縹緲,一時間,以婉轉幽微的語言來表述難以言明的黍離之悲成了姜詞在這一時期的新定位。楊希閔會在《詞軌》中引用這樣一段言論并表示深切贊同,其原因不得不說是受到了張惠言“比興寄托”說的影響。畢竟,在此前幾百年的時間里,姜夔的詞作只是在審美情趣高妙的方面被諸多詞人大加贊賞,至于像憂國憂民這樣關系到社會現實方面的進步意義,幾乎從未有人提及過。楊希閔在此引用這段話,可以說是對張惠言所提出“比興寄托”說的一種響應,是對張所提出的詞應反映現實生活觀點的一種響應,而在浙西詞派最為推重的詞人——姜夔的詞作中挖掘比興寄托的影子,無疑使得這種響應更加有效。此外,這段引言的作者宋翔鳳正是張惠言的學生,從楊希閔對他的贊賞之中也不難看出他對張惠言這一學派的肯定態(tài)度了。

        總體而言,無論是楊希閔對“意內而言外謂之詞”的認同與強調,還是對“比興寄托”說的肯定與運用,其原因在相當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受到了張惠言詞學觀點的深刻影響。由此可見,盡管楊希閔并不是常州詞派的成員,但是在經歷了聲勢浩大的詞學理論變革之后,他還是難免被常州詞派的理論觀點所浸染,這也是大趨勢使然。

        三、詞派之外的獨立與兼容

        經過上文的種種例證與分析之后,楊希閔反浙西而舉常州的基本詞學立場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了。然而,楊希閔畢竟獨立于常州詞派之外,他的某些觀點與張惠言、周濟等常州詞派代表人物的看法還是有不盡相同之處的,其中最為明顯的則是表現在推舉不同詞人“為宗”的這一問題上。

        詞人論詞,往往樂于提出某一個或某幾個詞人作為范本,并以此來舉例說明自己的詞學觀點與傾向,例如浙西詞派所推姜、張,陽羨派所推辛棄疾等皆同此理。至常州詞派也是如此,張惠言極力推重溫庭筠,并以金荃詞為意內言外、深含寄托的典范;周濟更是著《宋四家詞選》以立周邦彥、辛棄疾、王沂孫、吳文英四家為宗,力圖標榜正宗的學詞典范。楊希閔也不例外,在《詞軌》序言中,他也羅列出了這樣幾宗:

        吾謂詞學當從漢魏六朝樂府入,而以溫、韋、二晏、秦、賀為正宗,歐、蘇、黃為大家,屯田諸子為附庸,則途轍不謬矣。歐、蘇、黃似為詞之一變,此如近體原于六朝,唐初皆沿之。李杜數公出,摧破壁壘,旌幟改觀,變而得正。后世為近體者,轉不能舍李杜數公,專尚六朝矣。歐、蘇、黃于詞亦然,跌宕瀟灑,軒豁雄奇,一洗綺羅之舊,此正變而正得正者,奈何斷斷奉花間為職志乎?吾今以金荃為一宗,晚唐五季為一宗,二晏為一宗,歐、蘇、黃為一宗,秦、賀為一宗,石帚一宗,稼軒一宗。同時名家以次附列,嗣后作者,準是而為衡焉。寸珠片玉不可遺者,別為補錄綴后。

        《詞軌》作為楊希閔所編的詞選范本,其旨自在規(guī)正詞壇風氣,而所選謂為“正宗”的詞人,自然代表著編者的創(chuàng)作理想。不同于張惠言的獨尚金荃,也不同于周濟的力主四家,楊希閔共舉出七宗作為范本,而且除了溫庭筠、姜夔、辛棄疾這三宗之外,其他各宗的成員數量都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這樣一來,楊希閔的范本論在廣度上就大大地超越了張惠言與周濟等常州派詞家,尤其是他推舉歐、蘇、黃三人為一宗以及推舉浙西詞派范本人物姜夔為一宗的觀點,更是常州詞派諸家鮮有提及的。進一步而言,這種廣度超前的范本論恰好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楊希閔詞學風格論上兼容并蓄的特點。

        首先是楊希閔對歐、蘇、黃三人的推崇,這一觀點顯然與常州詞派的代表觀點有異,張惠言在《詞選序》中明確提出“低徊要眇以喻其致”,應為詞的典型風格特色,那么在常州詞派統(tǒng)領詞壇的時期,如歐、蘇、黃三人這樣多有清曠任性之言的詞人自然就會受到冷落了。然而楊希閔的觀點卻不是這樣的,他認為凡是具備本于性情,兼具才學這樣特點的詞作一概都是佳作,并不因婉約或豪放的差異而分別視之。因此,楊希閔對于歐、蘇、黃三人沒有受到當世詞家重視的現象表示頗為遺憾,并以“六一、坡、谷一途,游履尚多未歷,世有豪杰,必不憚問津也”的句子作為引起關注的一種呼吁。自常州詞派興起以來,關于南北宋之爭的聲音逐漸平息下去了,一種兼收并蓄的詞學觀正悄然而生,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詞學的單一化與極端化發(fā)展,無疑是一種進步現象。然而就風格論的問題上卻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主要是由于嚴格要求詞的意內言外與比興寄托兩大標準所導致的。楊希閔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對常州詞派的詞學觀點持認同的態(tài)度,但獨立于外的身份畢竟給了他更開闊的思考空間,也正因如此,他才沒有被“低徊要眇”這四個字局限住,才會將歐、蘇、黃這樣具有典型豪放詞風的詞人收入《詞軌》并列一宗,這對多元化詞學觀的形成無疑是具有推動作用的。

        其次,楊希閔這種兼收并蓄的風格論還體現在把姜夔列為一宗上。由于常州詞派自興起以來便旨在糾正浙西詞派之流弊,可想而知,姜夔作為浙西詞派所標舉的人物自然難以受到常州諸家的青睞。然而楊希閔卻將他獨立列為一宗,這無疑是對姜夔詞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這一觀點上他也是與常州詞派成員大不相同的。另外,楊希閔對白石詞的贊賞并不只是如上文所述那樣站在比興寄托的立場之上,他還引用前人評論,對白石詞的清空騷雅之風表示肯定,而在這些評論中,他甚至還引用了朱彝尊的觀點:

        樂府指迷云: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慢、淡黃柳等曲,不惟清虛,且又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遠。又云: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由此觀之,盡管楊希閔認同從家國之痛的思想層面去分析姜夔的詞作,但并沒有因此而否定姜詞在審美意趣上所獨具的清空淳雅之味,這一點與常州詞派諸論者的觀點是相去甚遠的。這種對多種風格的審美包容性可謂十分難得。對于浙西詞派的態(tài)度,楊希閔并不像另外一些更為尖銳的抨擊者那樣壁壘分明,如謝章鋌就在《賭棋山莊詞話續(xù)編》③中將偏愛學姜、史的詞人以“蔽”稱之,并嘗以“”譏諷浙派詠物詞,明顯與楊希閔寬容公允的批評觀不同。

        四、結語

        自嘉慶至道光間,正是浙西詞派與常州詞派的交替之際,此際開始,許多詞人論詞就已經不再如先前那樣壁壘分明,偏好明顯,而是逐漸顯現出更客觀、更成熟的傾向。如浙西詞派后期代表人物吳錫麒,他在《董琴南楚香山館詞鈔序》中就提出了自己對詞風多樣性觀點的肯定:

        詞之派有二:一則幽微要眇之音,宛轉纏綿之致,戛虛響于弦外,標雋旨于味先,姜史其淵源也。本朝竹繼之,至吾杭樊榭而其道盛。一則慷慨激昂之氣,縱橫跌宕之才,抗秋風以奏懷,代古人而貢憤,蘇、辛其圭臬也。本朝迦陵振之,至吾友瘦桐而其格尊。然而過涉冥搜,則縹緲而無附;全矜豪上,則流蕩而忘歸……一陶并鑄,雙峽分流,情貌無遺,正變斯備。

        可見,除了浙西詞派向來推尊的姜、張一派之外,以蘇、辛為代表的豪放詞風也是為吳錫麒所肯定的,他認為這兩種風格完全可以并存,并且對一味追求清空縹緲而全無依附的作詞方法也提出了批評,這和之前的浙西詞家是大不相同的。再如浙西殿軍郭在《靈芬館詞話》中也說道:

        詞之為體,大略有四:風流華美,渾然天成,如美人臨妝,卻扇一顧,花間諸人是也。晏元獻、歐陽永叔諸人繼之。施朱敷粉,學步習容,如宮女題紅,含情幽艷,秦、周、賀、晁諸人是也。柳七則靡曼近俗矣。姜、張諸子,一洗華靡,獨標清綺,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入其境者,疑有仙靈,聞其聲者,人人自遠。夢窗、竹屋,或揚或沿,皆有新雋,詞之能事備矣。至東坡以橫絕一代之才,凌厲一世之氣,間作倚聲,意若不屑,雄詞高唱,別為一宗。辛、劉則粗豪太甚矣。其余幺弦孤韻,時亦可喜。溯其流派,不出四者。

        總而言之,楊希閔的《詞軌》是清代一部非常具有理論價值的詞選,從這本著作中,研究者既可以發(fā)現當時統(tǒng)領詞壇的常州詞派影響之深,又可以看到如楊希閔這樣游離于系統(tǒng)之外的獨立詞學家所特有的詞學觀點。不可否認,清代的詞學理論之所以高度發(fā)展,除了大的流派與成系統(tǒng)的批量著作的影響之外,像楊希閔《詞軌》一編所載的這樣相對分散的詞學理論著作起到了相當的推動作用,因此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與關注。

        ①劉昌岳:《新城縣志》,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清同治九年刊本影印),第1069頁。

        ②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頁。

        ③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3485頁。

        [1]唐圭璋編.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吳梅.詞學通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嚴迪昌.清詞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4]孫克強.清代詞學批評史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張宏生.清詞探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朱惠國.從王昶詞學思想看中期浙派的新變[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作者:李倩,南開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清詞文獻與理論研究。

        編輯: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歡
        張惠言詞派浙西
        年譜編撰對文學研究的意義與作用
        ——以張惠言為例
        張惠言“一生未有詩作”再議
        清代中后期詞壇對蔣捷及其《竹山詞》的接受——以常州詞派為核心
        濮禮建
        吳熊和《梅里詞緝讀后
        ——兼論梅里詞派及浙西詞派的形成過程》手稿
        寒士情愫與學人胸襟
        論云間、常州詞派對五代、北宋詞的接受異同
        張惠言墨學觀辨說
        浙西屋脊清涼峰
        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浙西換流站絕緣配合
        中文字幕高清不卡视频二区| 国内久久婷婷精品人双人| 亚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深夜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H小说| 国产精品女同二区五区九区 |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摸夜夜摸夜夜狠狠摸|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亚洲中文一本无码AV在线无码|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午夜视频在线|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黄| 91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后入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站91九色|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 国产 哟| 国产91成人自拍视频| 日韩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美景之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蜜tv| 国产成版人性视频免费版| 人妻诱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一本色道加勒比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毛片极品久久|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精品香蕉久久久爽爽|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精品2021| 免费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精品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老熟女伦老熟妇露脸|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看| 人妻丰满多毛熟妇免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