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瑩[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南通226006]
童年的偶像
——以皮皮和金鈴為例
⊙王劍瑩[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南通226006]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階段,人在童年時期已具有完全意義上的獨立人格,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感覺、獨特的價值觀、獨特的人生態(tài)度,有自己的偶像,這是他們愿望的體現(xiàn)。本文以皮皮和金鈴為例,從她倆共同的被崇拜點:玩耍與冒險、力量以及獨立的擁有寵物,來說明童年的愿望,以引起人們對兒童更多的關注。
兒童童年偶像皮皮金鈴
兒童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完全意義上的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感覺、獨特的價值觀、獨特的人生態(tài)度。而偶像在百度詞條里本意是用木頭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種神秘力量的象征物,現(xiàn)在多指崇拜或仰慕的對象。童年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階段,在童年期,兒童有很多的偶像,這是他們愿望的體現(xiàn)。
皮皮,來自瑞典著名女作家、第二屆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林格倫的童話《長襪子皮皮》。林格倫于1945年發(fā)表了《長襪子皮皮》,作品一經(jīng)發(fā)表立即引起轟動,受到孩子們的極度歡迎,在歐洲刮起了一陣林格倫旋風,引發(fā)了歐洲有關兒童觀、審美觀的根本性改變。①當林格倫被介紹到中國時,著名的出版人海飛親切地稱林格倫為“童話外婆”,林格倫同樣受到了中國孩子、老師和家長的喜愛,這可以從《小飛人》的譯者任溶溶在《天生講童話的料》的表述“當初林格倫作品在國內(nèi)出版后,我收到許多小讀者和幼兒園老師的來信,他們相信皮皮真的存在”中得到印證。
金鈴,來自被中國兒童文學界戲稱為“獲獎專業(yè)戶”的女作家黃蓓佳的小說《我要做好孩子》。黃蓓佳的作品曾獲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優(yōu)秀兒童文學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及部省級文學獎數(shù)十種。根據(jù)這些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和戲劇還獲得國際電視節(jié)“金匣子”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等等。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韓文出版?!段乙龊煤⒆印酚?996年出版以來在中國就印刷了五十八次,盡管沒有什么黃蓓佳旋風,但知道金鈴的孩子一點不比知道皮皮的少,如果兩部作品都讀了,那這兩個孩子都會成為孩子們的偶像:在皮皮身上,兒童處于童年期的愿望——自由快樂,創(chuàng)造和游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和張揚;而存在于金鈴身上的那種自由獨立和快樂氣質(zhì)與現(xiàn)實完美的磨合,更是在這個時代的兒童身上大肆張揚。而在作品里面,這兩個姑娘分別成了她們的玩伴杜米、阿妮卡兄妹和尚海的偶像了。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兒童文學是樂觀主義人生哲學的文學,兒童的樂觀主義精神正來自于它對兒童人性的肯定性價值評判?!雹凇耙钥鞓窞樵瓌t,以游戲為生活”③,兒童的一切行為都遵循快樂原則,玩耍對于兒童來說,就是生活本身。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玩耍逐漸地更具有冒險的意味。在兒童期誰越能冒險,孩子們就越是崇拜誰,整天掛在嘴邊當偶像。皮皮要被警察強迫送到兒童之家時,竟然和警察玩起了拍人游戲,一會兒跳到前廊的欄桿上,一會兒又從欄桿跑到上面的陽臺,很快又從陽臺爬上了屋頂,輕輕一跳又上了煙囪,當警察搬了梯子快要在山墻上抓到她時,她竟然跳到了一兩米外的樹上,很快地滑下來搬走了警察的梯子,這是多么刺激的冒險,以至于杜米和阿妮卡跟皮皮一起玩了以后就不再記得原來他們自己是怎么玩的了,阿妮卡說:“不過我認為,和皮皮一起玩好像更有意思?!雹?/p>
類似的冒險玩耍還有很多,比如皮皮做餅時可以隨便把雞蛋往頭上扔,做姜汁餅干時干脆把面鋪在廚房的地板上;她竟敢吃下一大口毒蘑菇而沒事;她竟敢從斷崖上“飛”下去而無恙……諸如此類的冒險經(jīng)歷,簡直叫童年期的孩子們熱血沸騰。處于童年階段的這些生命力旺盛的孩子們,“他們?nèi)跣?、未成熟的肉體,本來就是走向?qū)淼某墒斓牟荒芤种频南M?,他們豐富地持有著所有一切還未有擁有的東西”⑤??鞓返耐嫠:兔半U,正是他們能夠擁有未來希望的資本。
和皮皮不一樣,金鈴的玩耍與冒險受了社會現(xiàn)實的制約:她為了不讓自己養(yǎng)得蠶寶寶餓死,決定全城去找找桑葉,哪怕是當乞丐,于是開始了她的桑葉大冒險。先是爬小區(qū)的墻頭被居委會干部當成小偷,后來趁人家不注意像泥鰍一樣從那干部手中滑出,奔出老遠后還挑釁人家去抓她。后來好不容易在一座帶花園的舊樓房前看見了桑樹,就冒險翻進花園的鐵柵門,想象著自己成了半個“佐羅”就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芈湓诹嗽鹤永?,可是采了桑葉之后因為替桑樹惋惜即將成為蠶寶寶的食物而遲疑,導致不幸被“抓了”,好在她的“冒險”理由充足,而且正是她的愛玩耍令花園樓房的主人折服,不僅給了她桑葉,還幫她補習數(shù)學,正因為這補習才讓金鈴考上了理想的中學。這樣的冒險誰不希望呢?如果說皮皮的冒險是童話里的故事,那金鈴的冒險就是現(xiàn)實里的童話。
在這個成人主宰的世界上,兒童弱小、無力,處于弱勢。K.D.威根在他的《兒童的權(quán)利》的隨筆集中曾假設了一種環(huán)境,讓成人體驗兒童對周遭環(huán)境的感受——“鋼琴有著十二英尺高,門把手在伸手夠不到的地方,壁爐的天棚就像天空一樣高……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雙手夠不到的地方,即使偶爾在梳妝臺或化妝柜這些手能夠到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很多非常吸引你的東西,然而總是有比我們力量大出三四倍的男女巨人牢牢地守護在那里?!雹奕绻覀儚膬和慕嵌热タ催@個世界,許多東西是可怕的、無法逾越的。作為兒童,生下來注定要從屬于社會中的某些成人;另一方面,被人欺負又是童年期痛苦卻又必然的經(jīng)歷。所以,渴望自己充滿力量,能夠無所畏懼地打敗其他兒童正是童年期兒童一個十分重要的愿望。皮皮完美地實現(xiàn)了童年的這個愿望并把它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皮皮力大無窮,她可以把自己的馬從前遠舉到后院,以方便她和杜米阿妮卡騎著玩;公牛要頂杜米時,皮皮揪住它的尾巴,當牛轉(zhuǎn)過來要頂皮皮時他又掰掉了公牛的犄角;大力士阿道夫舉世無雙,從未失敗過,卻被皮皮高高舉起……皮皮這種被強烈夸大的、不真實的力量使她成為了童年期兒童崇拜的對象。能夠充滿力量,無所畏懼,不被人欺負,使童年期的兒童具有了屬于自己的尊嚴;如果能保護別人,那就更是無上的光榮。當皮皮把欺侮小維勒的五個男孩掛到樹枝上、丟到花壇里、扔進兒童車后,她的兩個伙伴阿妮卡和杜米再也離不開皮皮了,覺得她是那么的神奇。
在這一點上金鈴和皮皮非常相似,盡管金鈴沒有那么力大無窮到神奇,但是胖乎乎的金鈴在同齡孩子中力氣算較大的,她喜歡打抱不平,班里的男同學捉弄人時她站出來,而且不卑不亢地答應了他狹促的主意扮豬八戒來背男生“媳婦兒”,這段文字出現(xiàn)在書的頁面上,很感人:“金鈴一使勁就背起了尚海。她覺得他在背上沒有什么分量。她緊繃了臉,目光里帶著兇氣,示威一般背著尚海繞全組同學轉(zhuǎn)了一圈。她本來準備一旦有人發(fā)出笑聲(不管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馬上就把背上的尚海當作炮彈一樣對他(她)扔過去?!雹呷鄾]有一個人笑,最后不僅教訓了那男同學,還讓富有喜劇表演天分的金鈴扮演著豬八戒在電視上露了一把臉,上了電視更是偶像了。
能夠充滿力量,無所畏懼也許并不是兒童最初的愿望,只是充滿了力量才能不被人欺負,使自己有尊嚴,這才是他們的最真實的心理,無怪乎皮皮和金鈴受到書里書外的孩子們的崇拜。
進入童年階段,由于生理、心理的發(fā)展,兒童已經(jīng)擺脫了幼兒期完全依賴成人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自主的獨立意識,這種意識建立在兒童對自身價值肯定的基礎之上,他們越來越喜歡獨自照顧自己,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打扮自己,當然再能夠擁有一個動物伙伴就更好了,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平等意識,一個便是獨立心理。兒童進入童年期,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斷增強,渴望與成人平等,擁有小動物,把小動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想象成大人,他們感受著生活中不可能實現(xiàn)的平等。另外,小動物處于從屬地位,受兒童支配,使兒童在現(xiàn)實中學習著去照顧別人。
皮皮在童話中擁有一個讓兒童們驚訝和羨慕的動物伙伴——小猴子納爾遜先生,皮皮不僅把納爾遜隆重介紹給自己新認識的朋友,這只猴子還會脫下帽子向人致敬;皮皮和杜米兄妹去野游的時候,也帶著納爾遜先生,當納爾遜淘氣不見時皮皮還生氣地說要罰他在家看馬,找到了納爾遜又是笑話他有時用手撫摸她的背脊;小偷來臨時,皮皮說“納爾遜先生住在這里”,使小偷誤以為納爾遜是屋子的主人……在皮皮的心目中,納爾遜并不是一只小猴,它完全是皮皮一個形影不離并且頗受尊重的朋友,這就是童年的平等與獨立意識。
而在小說里,金鈴也有很多的動物伙伴:小吃攤的小黃貓、蠶寶寶,還有五歲的小姑娘幸幸,雖然相信幸幸不是小動物,雖然這些小動物也不是金鈴獨立擁有的,但是金鈴都充當著無微不至的照顧者。首先小吃攤的黃貓,如果按照金鈴的想法應該干干凈凈,可它一直臟兮兮的,可惜的是貓主人不是她,盡管這樣她還是明天放學都帶魚干、魚絲的給貓吃;再說她的蠶寶寶,是撿的被同學扔掉的,因為不忍心這些生命就這樣消失,所以偷偷地帶回家養(yǎng)著,她知道媽媽怕她養(yǎng)蠶分心耽誤了學習會不同意她喂養(yǎng),就瞞著媽媽,可還是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經(jīng)過一番周折才有了這群小伙伴。但是最值得一提還是小姑娘幸幸,父母離婚幸幸和修車的爺爺住一起,爺爺猝死后只有派出所的警察管幸幸,于是她就自作主張把幸幸領回了家。到了家金鈴像個小母親一樣照顧幸幸,幸幸也很乖巧地依賴著金鈴。但是媽媽出于現(xiàn)實的考慮反對金鈴的舉動,最后還是被金鈴努力說服了,還帶著金鈴去給幸幸買了衣服。這些衣服都是金鈴挑的,她對自己的穿著不在意卻想把幸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希望她是個模特兒,然后自己驕傲地呆在旁邊……這些都是很多孩子童年想要做卻不能隨心所愿的,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愿望獨立地去照顧這些弱小,是多么令人羨慕。雖然金鈴比不上皮皮那般的自由,多多少少要在別人的制約中,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她的獨立和平等的意識。
同時無論是皮皮與小猴子納爾遜先生的相處,還是金鈴與黃貓、蠶寶寶以及幸幸的交往,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永恒的旋律,那就是愛。在與這些弱小相處時,他們對兒童毫無保留的信任以及他們可愛的小身體給了孩子們一種獨特的愛的感覺,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強大、被依賴、被信任,而這些感覺又促使孩子們對屬于自己的寵物們更有愛,而這個兒童從以往被施予愛的角色變成了施予別人愛的角色的過程,不僅僅是兒童自己的一種獨特的體驗,也說明了孩子們自己也需要家長的強大的保護,還有堅不可摧的依賴和信任。正是深諳此道,那位幫助金鈴補習數(shù)學的特級教師,為給金鈴媽媽卉紫一個教訓,在卉紫上門拜訪時就停止了給金鈴的補習,讓卉紫明白信任對于孩子來說是多么重要。
可以這么說,“皮皮”這一形象在兒童文學中被傾注了太多的關注,她一出世就成了兒童心目中的一個神話級偶像。她普通得儼然生活中的兒童,愛玩而不愛學習,愛隨口瞎說,不愛被別人管束,可她同時又力大無比,經(jīng)歷奇特,沒有人管得了她,更沒有誰敢欺負她,皮皮就這樣在普通兒童性格的基礎上完成了一系列生活中的兒童不可能做到的非凡的事,在她身上,童年期的愿望不僅僅只得到了體現(xiàn),更多的是得到了張揚。而“金鈴”,正如黃蓓佳自己所說的,“書里寫的就是我女兒的生活”⑧,可一經(jīng)描寫就成了典型,也許正是金鈴的普通才更吸引人,正如黃蓓佳在這本書的后記里提到的,“我開始在不同的場合聽到了孩子們驚嘆一句同樣的話:‘金鈴跟我很像??!阿姨你怎么知道我的事情的呢?’我當然不知道他們??晌抑牢业呐畠骸N业呐畠菏乔f萬個‘他們’中的一個。我寫好了女兒的故事,自然就寫好了‘他們’的故事”⑨。當然小說是從現(xiàn)實中提煉出來的,但是孩子們的愿望是共同的,比如盡情的玩耍,比如刺激的冒險,比如充滿力量,比如自由,比如不受欺負甚至保護他人,比如受到崇拜……金鈴的愿望更現(xiàn)實,且在小說里她的愿望都能實現(xiàn),而現(xiàn)實生活中似乎每個孩子都能從金鈴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金鈴成了另一個自己,自己崇拜自己是多么自然又奇妙的事,所以金鈴與皮皮一樣成為童年期孩子們的偶像。而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愿望時,更需要多一些愛和寬容。
①杜涓:《童年愿望的體現(xiàn)和張揚——試論〈長襪子皮皮〉中的皮皮形象》,《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第33期。
②③⑤⑥朱自強:《兒童文學的本質(zh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
④[瑞典]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大偵探小卡萊》,李之義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頁。
⑦黃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第84頁。
⑧⑨黃蓓佳:《寫作的快樂(代后記)我要做好孩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253頁。
作者:王劍瑩,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與社會科學系講師。
編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