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身份的迷霧
        ——論安妮·普魯小說人物身份的不確定性

        2015-07-12 12:13:00劉曉娟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100089
        名作欣賞 2015年30期
        關鍵詞:奎爾勞爾諾蘭

        ⊙劉曉娟[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100089]

        身份的迷霧
        ——論安妮·普魯小說人物身份的不確定性

        ⊙劉曉娟[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100089]

        美國當代作家安妮·普魯?shù)墓P下,充滿了邊緣人、畸零人這些小人物。在現(xiàn)實極大的沖擊力下,這些小人物的穩(wěn)固主體性被撕裂,呈現(xiàn)出碎片化、多重性、變動不居的特征。本文結合哲學主體觀的流變在小說人物創(chuàng)作中的影響,對安妮·普魯小說人物身份的“不確定性”這一后現(xiàn)代主義特征進行解讀,試圖窺斑見豹,以此為突破口來挖掘其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

        安妮·普魯身份不確定性

        前言

        評論家們一向熱衷于為作家歸類、“貼標簽”,但美國當代作家安妮·普魯(Annie Proulx,1935—)獨特的寫作風格卻使她很難被簡單歸類。《理解安妮·普魯》(Understanding Annie Proulx)的作者Karon L.Rood強調(diào)了普魯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她在著作中援引了其他評論家的言論,稱贊普魯?shù)默F(xiàn)實主義寫作可與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約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和弗蘭克·諾里斯(Frank Norris)比肩。Alex Hunt,《安妮·普魯?shù)牡乩硐胂蟆罚≧ethinking Regionalism: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of Annie Proulx)的編者,指出了普魯在寫作中對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學者Margaret E.Johnson在分析了普魯作品中地域的超現(xiàn)實性寫作之后,認為“普魯?shù)淖髌房梢员粴w類為后現(xiàn)代主義”。同時,普魯凝練的語言風格、“留白”的寫作手法又使她與雷蒙德·卡弗(Raymond Carver)、安·貝蒂(Ann Beatie)一起被歸為“極簡主義”作家(minimalist)行列。

        游離在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寫作之間的普魯,塑造的人物形象也獨具個性。Alex Hunt認為她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同時又“極具諷刺意味”,是“超現(xiàn)實的漫畫人物”。Rood則評價普魯筆下大部分的人物都“逐漸弱化成了一種噴發(fā)情感的人格化變體”。在訪談中被問及是否會愛上她創(chuàng)作的某個人物時,普魯坦言,不會愛上自己筆下的任何人。①誠然,正如Hunt和普魯自己所言,她筆下的人物往往像“漫畫人物”(caricature),很難被讀者拿來進行自我認同。本文則認為,普魯筆下的人物形象具有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不確定性”特征。她的作品中,充滿了“邊緣人”“畸零人”這樣的小人物。在現(xiàn)實巨大的沖擊下,這些人物被“擠到墻角”,穩(wěn)固的主體性被撕裂成了碎片,呈現(xiàn)出模糊、多重、碎片化、變動不居的特征,具有多重解讀的可能性。

        這一“不確定性”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顯著特征。美國著名評論家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對后現(xiàn)代主義的特征進行了概括,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不確定性”(indeterminacy)。他認為不確定性包含“影響知識和社會的模糊(ambiguities)、斷裂(ruptures)和錯置(displacements)的所有方式”,滲透在人類的行為、觀點、解釋中,構成了人類所在的世界。體現(xiàn)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就形成了“主題的不確定、形象的不確定、情節(jié)的不確定和語言的不確定”。在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中,人物是自主的人,有血有肉,有固定本體。到了現(xiàn)代主義作品中,人物依然個性鮮明,擁有獨立人格,而在后現(xiàn)代主義作品中,人物卻成了影像,變得復雜、多變、模糊,不可預測。②文學形象的確定性被完全解構了。意義中心被消解,而且消解之后不再試圖重建。這樣的文本,便有了巴赫金所言的“對話性”特征,要求讀者在閱讀的同時,積極地去參與意義的重構。文學形象的存在也由讀者來參與描繪、刻畫,不再完全依賴于作者,正如安妮·普魯本人在訪談中所說,“許多意義有賴讀者來建構”。

        這樣的流變,有其深刻的哲學背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促使人類回到自身,重新思考自我在世界中的存在。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宣言開啟了關于自主、自足“主體”的論辯。經(jīng)過康德和黑格爾的進一步完善,現(xiàn)代主體觀得到長足發(fā)展。主體作為直覺、意志、理性、道德的統(tǒng)一體,由辯證發(fā)展至“絕對”,成了穩(wěn)固的本體。然而物極必反,黑格爾之后的“人類主體”逐漸失去了基礎地位。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將人類的行為歸結為受原始的力比多沖動影響,絕對主體變成了無法控制的“無意識”客體。巴赫金則主張主體的“未完成性”,自我始終處于建構之中,這一點和薩特不謀而合。尼采在宣布“上帝死了”的同時,認為人類不再是理性主體,而是“權力意志”的化身。福柯則認為,主體性是權力和話語的產(chǎn)物,穩(wěn)固的主體只是一種幻想。德里達的“延異”更進一步,將“主體”消解為游離在能指和所指之間的符號。至此,當代語境下的人類的主體身份不再是穩(wěn)固的、統(tǒng)一的實體,而常常成為模糊的、不確定的能指符號。

        一、碎片化的身份

        后現(xiàn)代主義主張意義中心的消解,為文本解讀的多種可能性提供了哲學依據(jù)。這一哲學思考在安妮·普魯小說中的演繹,體現(xiàn)在人物身份的“不確定性”上。作者用看似碎片化、混亂的敘述,精心搭建起了一座座身份的迷宮,使人物的身份不再止步于單一解讀的可能性。

        普魯?shù)牡谝徊块L篇小說《明信片》(Postcards, 1992)中“印第安人”(the Indian)的身份便具有這樣的“碎片化”特征。“印第安人”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以搭便車的路人身份出現(xiàn)的。對于自己是誰,來自哪里,“印第安人”一言未發(fā)。而只是由一起搭乘勞爾便車的另外一個人,“水手”(the sailor)介紹的?!八帧闭f“印第安人”是剛剛從部隊服役回來的士兵,名字叫“藍色天空”,是印第安人。而這樣的介紹,引起了勞爾深深的質(zhì)疑,“在我看來(他)更像律師,不像印第安人”。因為這個“印第安人”不僅“黑色的頭發(fā)向后梳成克拉克·蓋博的發(fā)型”,還穿著體面入時的“花呢夾克”。作為白人的勞爾對“印第安人”的評價,暴露了他的種族偏見,言下之意,“印第安人”和“律師”的身份是格格不入的。這里,細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黑發(fā)的“藍色天空”也不同于拓荒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紅毛鬼”(red-head)形象。對“印第安人”身份的這種質(zhì)疑,使勞爾大為不安,“從這個‘印第安人’上車那一刻起,所有的美好感覺都沒了”。勞爾決定盡早找借口把他趕下車。然而正在此時,意外卻發(fā)生了。首先是“水手”不見了,和他一起不見的,還有勞爾工作一個冬天的積蓄。既然“水手”成了騙人錢財?shù)恼f謊者,他所介紹的“印第安人”的身份就更加可疑?!坝〉诎踩恕眳s在此時唱起了“天空喜歡聽我唱歌”,還指著天邊,大喊“龍卷風”。接著,走出車子查看的勞爾就感到了鋪天蓋地來的黑暗。等到勞爾醒來,他正躺在醫(yī)院的床上,醫(yī)生向他敘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龍卷風卷走了他的車,脫掉了他的鞋襪,甚至還剝了他的一塊頭皮。而同行的“印第安人”蹤影全無。對于讀者來說,很容易得出這一切都是“印第安人”所為的結論:得知勞爾的最后一百塊錢藏在鞋子里,“印第安人”就使用他的“超能力”,刮起了龍卷風,偷走了他的車和錢,還順便剝了一塊頭皮。早期的拓荒文學作品中,印第安人一向被描繪為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并且“剝頭皮”是他們對待敵人的一種手段。

        然而,故事遠非那么簡單。作者和讀者一再地進行“延異”的嬉戲。在小說第40章,時間是上世紀70年代,開篇的一個明信片,來自于阿肯色州一個狂喜的女性,描述了發(fā)生在他家人身上的“神跡”。原來,她丈夫在花園里松土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男鞋,里面裝了一張百元紙幣。在無數(shù)次的祈禱上帝能改善他們家的經(jīng)濟狀況之后,這只神秘的鞋子彰顯了上帝無所不在的力量。緊接著第42章中,勞爾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盒子來自北達科特州發(fā)戈城(Fargo)一家精神病院的病歷卡片。其中,一張酷似“印第安人”的面孔引起了勞爾的注意,然而在照片下面,名字清晰的標注,“瓦爾特·多毛的下巴”(Walter Hairy Chin)。在第53章小說臨近結尾時,漫游到南達科特州西塞羅城(Cicero)的勞爾看到了擋風玻璃上的廣告,“歡迎來到西塞羅……這里可以看到1945年龍卷風中被刮到樹上的車”,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將這些碎片拼貼起來,讀者似乎認為自己得到了答案。然而在接下來的第56章中,一張寫給南達科特州拉皮特城(Rapido)一家報紙編輯的明信片,暗示了“印第安人”身份的另一種可能性,使“印第安人”的身份更加撲朔迷離。明信片中稱,喬伊·藍色天空在一場龍卷風中不幸失明,然而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為本族人民研究、搜集草藥的事業(yè),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而在第20章中,開篇的明信片似乎印證了這種可能。明信片寫給南達科特州的喬伊·藍色天空,告訴他有人發(fā)現(xiàn)了他一直在尋找的一種草藥。

        至此,讀者似已踏入迷宮。普魯一反現(xiàn)實主義書寫中連貫性、邏輯性的要求,打破了情節(jié)的完整統(tǒng)一,用碎片化、片段化的方式拼湊出似是而非、或此或彼的人物形象。看似隨意混亂的描寫,卻是作者精心構筑的迷宮。能值一再地延異,使讀者企圖捕捉準確信息的想法被一再地激起又落空?!坝〉诎踩恕钡纳矸菥烤故鞘裁??他是戰(zhàn)后歸來的士兵,是擁有超能力的藥師,偷走了勞爾的車和錢,還剝了他的頭皮,還是他只是一個精神病人,碰巧在龍卷風發(fā)生時搭乘了勞爾的車?他究竟是“多毛的下巴”還是“藍色天空”?甚至他究竟是不是印第安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坝〉诎踩恕钡纳矸菀呀?jīng)淪為一種能指符號,意義需要讀者去拼貼,去構建。然而這一“印第安人”身份的多重性隱喻,顛覆了美國文學中關于印第安人的刻板描寫,還原了印第安人原本該有的真實、復雜形象。

        二、多重的身份

        《手風琴罪案》(The Accordion Crimes,1996)是一部關于移民的小說,小說中的第一代移民們,在故國的舊身份和來到“新大陸”后獲得的新身份之間艱難掙扎。兩種文化身份在摩擦中相互對峙、碰撞、涂改。這種身份的撕裂同樣反映在人物身份的雙重甚至多重性塑造上。多數(shù)人都有兩個身份,如“蜘蛛咬了我”中的墨西哥移民阿伯拉多(Abolado)。在白天他是一個小餐館的卑微幫工,“從沒當過餐桌邊的服務員,一直都只負責上菜”。而到了晚上,他就成了能夠讓眾人傾倒的音樂之王,“在那里,他所向披靡”。他的兒女們也都具有英語和西班牙語兩個名字。

        如果說阿伯拉多的雙重身份是顯性的,而接下來的兩個人物的身份卻是模棱兩可的。故事“倒在重擊之下”(Hit Hard and Gone Down)中,波蘭移民約瑟夫·普日埃貝什的身份也是一個難解之謎。依照他妻子的說法,老約瑟夫在波蘭是名藥劑師,熟讀詩書,“能夠憑記憶把波蘭史詩《塔杜施先生》的內(nèi)容背上一個小時”,會寫詩。同時,他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樂手,“會三種樂器”。出于對故國的濃厚感情,他創(chuàng)立了波蘭人俱樂部。正是由于語言不通,來到美國后被視為文盲,找不到體面的工作,只能做粗活。然而老約瑟夫兒子希若尼姆(Hieronim)口中的他卻是另外一個人。他說自己的父親是名只認錢不認情的低俗樂手。在波蘭,他原本就是農(nóng)民,而不是自己母親所說的藥劑師。對于試圖尋找真相的老約瑟夫的孫子喬伊和讀者,這成了一個永遠難以解開的謎。究竟誰在說謊?真相是什么,只能依靠讀者去建構。因為老約瑟夫最終離家出走,杳無音訊、不知所終,他身份的真相隨著他的失蹤也一同消失了。

        然而,他留下的私人物品——只從故國波蘭帶來、被老約瑟夫視為珍寶的行李箱——使老約瑟夫的身份更加撲朔迷離。這只箱子他“從來沒有讓任何人瞟上一眼”,里面裝了“一把沒人看得懂的金屬工具、一只冰船模型、一個在芝加哥的大致位置上點了一滴紅漆的微型地球儀,還有兩張臘盤唱片”。里面的東西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會被老約瑟夫視為珍寶?他的妻子都不得而知,只知道唱片里的音樂并不是老約瑟夫喜歡的音樂類型。那把“沒人看得懂的金屬工具”究竟是什么?它和冰船模型跟老約瑟夫的身份又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究竟他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藥劑師,跨越重洋來到芝加哥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目不識丁的農(nóng)民?作者似乎在暗示,“移民”的單一身份背后,是復雜的個體存在。

        在故事“馬匹的顏色”(The Colors of Horses)中,女主人公約瑟芬的前夫西蒙·烏爾茨的身份在約瑟芬和她的父親肯尼斯的口中,也有了兩個不同的版本??夏崴箍谥械臑鯛柎?,“沉默寡言,悶悶不樂”,而且裝束怪異,戴著很多戒指,“頭上纏著發(fā)辮和一根布條”,是個吸毒而導致精神崩潰的嬉皮士。他在癲狂的狀態(tài)下,槍殺了肯尼斯最鐘愛的、幫他贏得無數(shù)榮譽和財富的種馬“傘尖”(umbrella point)。而在約瑟芬的敘述中,西蒙是一個富有愛心、勇于擔當?shù)哪凶訚h。在跟肯尼斯的交談中,西蒙得知肯尼斯擔心“傘尖”老了以后,會有各種疾病,而自己不忍心宰殺它。誤認為肯尼斯講述的是傘尖當時的狀況,西蒙在徹夜難眠之后,決定幫岳父解決掉這個棘手的難題,而開槍打死了“傘尖”。兩個故事的版本大相徑庭,敘述人站在各自立場所構建的他者身份,孰真孰假,難以辯解。也無從求證,因為烏爾茨最終和約瑟芬離了婚,搬去了其他州,從此音訊全無。

        正如學者胡全生所說,“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人物沒有一致的本質(zhì),他或她所具有的本質(zhì)立足于語言里,但語言的意義不能確定。這樣本質(zhì)便失去了牢固的基礎,遑論固定的本體?因此,在這樣的人物塑造中,只能見到人物的碎片性、多重性”。這兩個故事中,人物的身份都是被他者用語言建構的,讀者作為另一個他者,需要為這些語言解碼,從中建構出一種可能性。同時,這一撕裂式的身份本身也作為一種能指,隱喻后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異化、隔閡以及溝通困難的同時,還原了人類存在的復雜和多變本質(zhì)。

        三、變動不居的身份

        《船訊》(The Shipping News,1993)中,老諾蘭作為紐芬蘭島上最后一個奎爾家族成員,他的身份也呈現(xiàn)出變動不居的特點。一開始,諾蘭的存在對于奎爾以及讀者來說,都是一個幽靈般的“影像”。在奎爾一家剛住進家族老房子里時,諾蘭常會在夜間悄悄出現(xiàn),在房子周圍灑滿混著頭發(fā)的繩結詛咒他們。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只存在于奎爾女兒邦妮(Bunny)的恐懼中,并未正面現(xiàn)身。逐漸地,奎爾了解到了諾蘭的存在。從貝利的口中,奎爾得知自己家族的歷史,知道奎爾家族由“瘋子、亂倫者、弱智和殺人犯”組成。而諾蘭正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形象,一個人住在一個小島,性情古怪、癲狂,“在妻子死后還與她的尸體共眠,身上散發(fā)出一種腐爛的味道”。

        奎爾第一次克服自己的恐懼去看望諾蘭,企圖弄清事情的真相。然而幾經(jīng)敲門,都沒人回應。推門進去,奎爾看到的是到處堆放的廢棄品,而諾蘭就躺在“墻角的一堆破布”中??吹娇鼱柼统龅睦K結,諾蘭一把奪過來,扔進爐火,還叫嚷,“這些結永遠也打不開了”。這樣,就能堅持對奎爾一家的詛咒。而在諾蘭住進精神病院,奎爾去探望他的時候,卻見到諾蘭穿著整齊、舉止自然,并且侃侃而談。他自嘲地告訴奎爾,知道自己住在什么地方,每逢護士詢問他是誰的時候,就回答“喬伊小樹林”,或者“鍋里最大的螃蟹”這些典型的印第安人名字,這樣就能夠繼續(xù)留下來。諾蘭向奎爾講述了姑媽艾格尼絲被自己的哥哥,奎爾的父親強暴后懷孕并墮胎的經(jīng)過,言語間不無同情。面對這樣長輩般溫厚的諾蘭,奎爾甚至吐露了他和未婚妻wavey的關系,并決定要協(xié)助把諾蘭送到敬老院。然而第二天早上奎爾卻得知,諾蘭摔破了奎爾送的照片相框,拿著一塊玻璃嚇退了阻止他的人,試圖從醫(yī)院逃跑,被制服后注射了鎮(zhèn)靜劑。

        忽而癲狂,忽而清醒,上一刻還是邪惡的魔鬼,下一刻又成了善良的老者,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諾蘭?一個無私幫助姑媽渡過難關的他,為什么要在姑媽歸來后系繩結詛咒他們?諾蘭的性格特征失去了穩(wěn)定統(tǒng)一,也沒有前后邏輯。

        除此之外,普魯小說中其他一些人物的身份也耐人尋味。比如《船訊》中的姑媽,剛搬進老房子的時候,她就說自己的家具正在途中,然而等待的家具卻一直沒有出現(xiàn),也沒有人再提起。來了紐芬蘭后,一再勸說奎爾買艘船渡過海灣的她,最后自己卻買了一輛車。薇薇的丈夫哈羅德在她口中,是一個深愛自己的男人。而后從薇薇叔叔那里,奎爾卻得知,哈羅德是一個到處拈花惹草的浪子,小城里到處都是他的私生子?!独现\深算》中,鮑勃的父母莫名失蹤,去向眾說紛紜。泰姆舅舅和“開胃”的關系也很耐人尋味,是朋友,是生意伙伴,還是同性戀人?相對于單一的主體性而言,讀者需要接納一系列主體性,并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閱讀位置,從而參與到整個人物的塑造過程當中。

        結語

        隨著人類進入后工業(yè)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一日千里。人們的生活方式由此得到改變。然而物質(zhì)文明的膨脹導致了精神文明的極度空虛,機械的參與更導致人主體性的喪失。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再度拷問“我是誰”的答案更趨復雜。普魯小說中,這種“不確定性”的人物身份塑造反映了作者對人類存在的深度反思。她突破了主體的單一性局限,試圖通過這些模糊、多重、碎片化、變動不居的人物影像,還原存在主體的復雜、多變本質(zhì)。這樣,或許才更接近于真正的現(xiàn)實。

        ①詳見“An Interview with Annie Proulx”,Missouri Review, issue 22.2,Spring 1999.

        ②詳見胡全生:《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中的人物與人物塑造》,《外國語》2004年第4期,第52-58頁。

        [1]Bray,Rosemary L.The Reader Writes Most of the Story [J].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22 March 1992:7.

        [2]Hassan,Ihab.The Postmodern Turn[M].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

        [3]Hunt,Alex,ed.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of Annie Proulx[M].Plymouth:Lexington Books,2009.

        [4]Johnson,Margaret E.“Proulx and the Postmodern Hyperreal”[J].in 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of Annie Proulx.Alex Hunt,ed.Plymouth:Lexington Books,2009.

        [5]Proulx,Annie.Postcards.New York:Scribner,1992.

        [6]The Shipping News.New York:Scribner,1993.

        [7]Accordion Crimes.New York:Scribner,1996.

        [8]That Old Ace in the Hole.London:HarperCollins, 2002.

        [9]Rood,Karen L.Understanding Annie Proulx[M]. Columbia:U of South Carolina P,2001.

        [10]劉象愚等編.從現(xiàn)代主義到后現(xiàn)代主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劉曉娟,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國小說。

        編輯: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歡
        奎爾勞爾諾蘭
        馬奎爾四年等一回
        新體育(2022年12期)2023-01-03 06:42:44
        假死疑云
        故事會(2021年23期)2021-12-03 17:12:45
        妻子的創(chuàng)意
        故事會(2021年13期)2021-07-12 10:00:11
        審訊
        青年文摘(2020年19期)2020-12-19 09:55:35
        諾蘭電影文化特質(zhì)的多維解讀和綜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文化研究》評介
        與勞爾改善一次糟糕的飛行體驗
        威爾和斯奎爾
        從困惑到重生:《船訊》主人公奎爾成長歷程研究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世界文化(2018年8期)2018-08-24 18:15:10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諾蘭
        看世界(2014年24期)2014-12-23 00:55:28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公司杨| 亚洲人妻御姐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麻|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在首页| 亚洲国产高清一区av|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蜜桃视频在线在线观看|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亚洲xxxx做受欧美| 国产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做法|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动漫|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 日本午夜福利| 国产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性饥渴bbbbb搡bbbb| av色综合网站| 高清不卡av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无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52p| 女人让男人桶爽30分钟|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 免费网站内射红桃视频|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蜜桃视频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国产精品女同av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人人妻人人妻αv| 无码的精品免费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