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俊
講臺上下,傳道授業(yè),給學生喂哺心靈雞湯無數;家長會上下,或大講教育理念,或推薦書目,或答疑解惑,有問必答,有求必應,調動內存,侃侃而談,儼然教育心理專家??墒?,但是,可但是,當自己面對“熊孩子”每天的吃喝拉撒、頑皮任性、無理取鬧,甚或一哭二鬧三上吊,卻常常束手無策,那些心理學、教育學都成了屠龍術,蒼白得百無一用。情緒一來,真想給他一巴掌,以求速效,解解心中塊壘。想必很多既為人師又為人父母的,都曾在家庭教育中產生過類似的情緒、想法,甚至做法。人非圣賢,都有心情不爽的時候,特別是我們這些當老師的,每天工作中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和負荷。但是,回到家里,請記住,無論發(fā)生了什么,當你向孩子出手的那一刻,暴露出來的恰恰是你的無知、無能與無奈,心明眼亮的孩子,他懂的。
為什么在教育自己孩子時,有人常常會表現(xiàn)得那么沒有耐心甚至大打出手呢?我想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在我們這個國度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蒂固根深,至今仍殘存在我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那些“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之類的迂腐論調大行其道也就不足為怪了。第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兒童屬于被統(tǒng)治的弱勢群體。很多時候我們都太自以為是了,面對孩子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來強勢、強權、暴力(或暴力傾向)。第三,沒有好好鉆研怎樣做家長,缺少管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實孩子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每一天都是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中“學習成長”的,我們做家長的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做家長,理應與時俱進和孩子共同成長。
有人可能會說,在學校里,學生都是碰不得摑不得的少爺千金,難道教育屬于我自己的孩子還要管那些“清規(guī)戒律”嗎?朋友,我想提醒你的是,你的孩子不屬于你!他屬于他自己!他和你我一樣,是一個有人格有尊嚴的大寫的人,他和你我一樣須要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同。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不自覺地在“以愛的名義傷害”,肆無忌憚,樂此不疲,就像王朔說的“無知者無畏”。黎巴嫩大詩人紀伯倫寫過一首詩,名字叫《論孩子》,開頭是這樣寫的:“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眰ゴ蟮慕逃颐膳_梭利更是認為,兒童是成人之父。如果我們能夠覺知到這一點,在教育孩子時,自然就會少一些霸道,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火氣,多一些平和;少一些威嚴,多一些敬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