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
圓的、方的、三角的、奇形怪狀的……幾千個各式各樣的積木擺滿一地。大家一開始并不了解這個工坊是做什么的,卻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發(fā)微博和朋友圈。
這個神秘工坊的打造者是重慶當代藝術家黃淋,四川美術學院教師,曾留學于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2007年至今,黃淋舉辦了2場個展,參與了37場群展,是重慶當代藝術領域非常活躍的藝術家。
藝術家果然有功底,一出手就做了一個吸引人眼球的裝置場景。然而,圍觀的人多,敢參與體驗的人卻很少。直到周末,一大群小朋友占領了黃淋的工作坊,將這里變成了兒童樂園。
比起市面上常見的積木,這里的構件復雜得多。黃淋說:“積木是一種沒有年齡限制和技術門檻的‘游戲,只要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能實踐出一個個獨特的結構?!?/p>
其實,玩積木只是一個表象,黃淋真正想達到的目的是通過互動裝置體驗的形式讓大眾認識藝術,親近藝術,激發(fā)體驗者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除了互動裝置體驗,黃淋藝術創(chuàng)意實踐工作坊還準備了大量的超輕粘土。黃淋經(jīng)常用這種粘土來創(chuàng)作自己的裝置作品,比如他在荷蘭格羅寧根美術館展覽的《人間樂園》,即是這種材質制作而成的藝術品。
將鐵絲做成骨架,在里面塞滿報紙,然后再用五顏六色的粘土進行表面裝飾。方法很簡單,但常常有顧客要求照圖施工。黃淋說:“越是大的孩子和成年人越是缺乏嘗試的精神和自由的想象力,他們習慣了一種對模式和模板的依賴?!?/p>
沒有模板,沒有干涉,小朋友在黃淋搭建的這塊樂土上自由自在、天馬行空地玩耍,搭建出的積木城堡各不相同,制作的超輕粘土雕塑也各有特色。
“藝術不是對號入座,而是創(chuàng)造另一個傳奇和方法?!庇霉ぷ鞣坏男问教峁┮环N藝術語境,感知、交流的通道與界面,促進另一種文化方式的發(fā)生和生長,這是黃淋思考和實踐當代藝術的一種延伸和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