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潤
散文作品閱讀是高中語文學習和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從日常教學情況來看,就文本內(nèi)容而言,學生更喜歡閱讀小說,而對于散文的學習,則呈現(xiàn)“敬畏”心理。散文也是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以浙江省近十年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為例,其中就有六年考查的是散文。它們分別為:2004年劉長春的《白鶴翔集的記憶》,2005年李漢榮的《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2007年蔡家園的《泰山之恩》,2010年李麗娟的《靜流》,2012年甘典江的《母親的中藥鋪》,2013年李清明的《牛鈴叮當》。高中教材中所選的散文也不在少數(shù),這些散文篇幅一般都不長,均語言優(yōu)美,抒情性強,且注重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和生活的真情實感。
散文文體特征較模糊,其最大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教學的關鍵就是對作品主旨或情感的把握。盡管散文有諸多分類,但主旨或情感始終是統(tǒng)領全文的“神”,找到這一統(tǒng)領全文的“神”,就能迅速而準確地把握文章,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散文閱讀的方法有多種,筆者通過不斷觀察和實踐,認為從分析散文標題入手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文章的標題是文章內(nèi)容的提煉與濃縮,在某種意義上堪稱文章的“眼睛”。散文有“文眼”之說,很多優(yōu)秀的散文題目其實就是該文的“文眼”。在散文教學中,文章標題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關鍵。所以,教師能合理引導學生抓住文章標題的特點進行研讀,就等于找到了一把敲開散文大門的“鑰匙”,從而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重視課文標題在散文教學中的價值,是進行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因“題”導入,激發(fā)閱讀期待
語文閱讀教學,其“人文性”的基點就在于“情感”。 精彩的導入能夠創(chuàng)造課堂氣氛,緊貼學生情感,進而提高課堂的閱讀效率。日常教學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剑處煼浅V匾曊n堂導入,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正如于漪老師所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像磁石一樣把他們牢牢地吸住。”
筆者認為,在散文閱讀教學中,利用題目來巧設導入語是很好的一種做法。文題是文章的極度凝練和高度總結(jié)。在眾多類型的導入法中,以文章標題導入是最簡單也最有實效的一種。通過散文標題來設計教學導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導學生圍繞文章標題一次次地叩問、質(zhì)疑,能激發(fā)學生閱讀期待,使之能夠主動地探究文章內(nèi)容。
因“題”導入要關注題眼。題眼是文章題目中關鍵所在,通常由題目中的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充當,它是文章的重點和核心所在。題眼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把握文章主旨的“鑰匙”,是讀者了解文章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比如老舍《想北平》一文的題眼即是“想”字,筆者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想”字展開理解,并由此字設計以下兩個問題:①作者想北平,為何而想?②作者想北平,是通過什么手法、什么內(nèi)容來體現(xiàn)這個“想”字的?在品味文趣、領悟特色時,也同樣可以圍繞“想”字進行。這樣就能讓學生自然迅速地進入課文。又如《聽聽那冷雨》一文的教學,筆者抓住文題中“冷”字來做文章,由“冷”字設計導入語:人們都喜歡絲絲滋潤的暖雨,而有人偏偏喜歡冷雨,他為何喜歡冷雨?他又從冷雨中體會到了什么?這個問題的導入,既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對象的特點,又能自然地體會到當雨和冷結(jié)合后的那份無助無奈的離愁。這樣以標題作為引導學生閱讀的切入點就能達到文本、作者、讀者三者有效對話的目的,從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因“題”導入,除圍繞題眼展開推敲外,還可以借助標題中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展開思考。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就可以引導學生探尋標題中的“我”與地壇之間的關系。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初提出這樣的問題:本文是寫“荷塘”還是寫“月色”,作者凸顯的重點是什么呢?通過對課題的推敲,學生對該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踏上閱讀探究之旅。
二、審“題”初讀,理清文章脈絡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可捕捉很多信息:描寫的對象,寫作的脈絡,作者的觀點……如果在教學時能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就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脈絡。從標題入手,初讀題目,理清文章脈絡。
很多散文的題目體現(xiàn)文章的思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為眾多讀者熟知,標題“背影”貫穿全文,充當線索,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引導學生鉆研題目,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分析標題來尋找文章思路的方法有很多,如對散文的題目進行分解就是比較實用的一種。散文的標題大多言簡意賅,或是一個詞,或是一個短語,如果能夠?qū)ζ浜侠矸纸?,其中的奧妙就會呈現(xiàn)出來。同樣作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題目中包含了兩個并列名詞,即“荷塘”和“月色”,這兩個內(nèi)容應該是作者闡述的重點,以此作為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契機,在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在月下繞著荷塘而行,圍繞著荷塘和月色展開描寫,其主體內(nèi)容就是先寫月光下的荷塘,再寫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文章線索明確,結(jié)構(gòu)清晰。
另外,還有不少散文題目具有可擴展性,如果能引導學生對標題進行有效擴展,可以促使學生的閱讀逐步深入,從而更快更好地去了解文章思路。如高建群的《西地平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出“西地平線上的 ”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補足題目。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會對西地平線上的日出有較深的印象,而文章提及的三次日出恰恰就是該文一條明晰的主線。
在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類型中,散文時常會出現(xiàn)在其中。在對散文考查的各類題型中,對標題的考查并不少見,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7題: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案:海棠花構(gòu)成了文章的線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鄉(xiāng)愁,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很顯然,這道題目是對文章標題的考查。2009年高考湖北卷中選了楊振聲的《書房的窗子》一文,考題中有這樣一道:窗子在全文的結(jié)構(gòu)中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說明。(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條重要線索。②作者開篇寫窗子的作用,接著主要寫“我”喜歡北窗的理由,最后具體形象地描繪想象中北窗的景象。)這些題目的考查都觸及文章標題的作用,事實上,在我們平時的散文教學中,以標題為線索的文章不少,如果能引導學生對標題進行深入解讀,就會在探究中有效地把握散文的“形”與“神”。
三、循“題”設問,架構(gòu)教學流程
散文閱讀教學屬于文學作品鑒賞中難度比較大的一類。散文題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洗練,形散神聚,這既給散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空間,同時也帶來不小的難度。散文教學從哪里下手一直困擾著許多語文教師。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利用標題,巧設“主問題”,給教學一個有效的預設,這會極大地提高散文教學的效率。
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大量的無效提問,這樣的提問占據(jù)了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問題。設計“主問題”可以簡化教學頭緒,可以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從而將教學引向以學生課堂思維活動為主的整體閱讀教學,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由此可見,“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和牽引機,在教學中顯現(xiàn)著“以一當十”的力量。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內(nèi)容精練,語言典雅,韻味無窮,其標題極度概括,內(nèi)涵一般比較豐富。散文的標題往往是文章靈魂的再現(xiàn),無論是品讀散文還是寫作散文,都需要特別關注文章的標題。所以從文章的題目入手來設計閱讀教學的“主問題”是非常有效的。如教學韓少功的《我心歸去》一文,筆者就嘗試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本文題目是“我心歸去”,作者的心歸到哪里去?為何要歸去?又是怎樣寫歸去?這個問題包含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由該思路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內(nèi)容,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又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在作者看來,金岳霖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總共記述了他幾件事?學生通過閱讀圈點文章,在仔細閱讀文本后,得出結(jié)論:作者主要從外貌、語言、行為、性格、重感情幾個方面寫金岳霖先生,他是一個“有趣” 的人。(此環(huán)節(jié)中,筆者進一步追問:金先生的“有趣”體現(xiàn)在哪寫方面?通過師生合作得出答案:獨特的外貌言行、獨特的教學風格、對專業(yè)獨特的理解、對友情獨特的表達、對生活獨特的熱愛。)文章總共記述與之相關的七件事情:外貌,上課的開場白,上課的提問,與學生的交流,與同事朋友的交往,與小孩的交往,了解社會。通過文章標題來設計教學“主問題”,簡化了教學程序,深化了教學內(nèi)容,不啻為散文閱讀教學的一條捷徑。
四、借“題”發(fā)揮,拓展語言訓練
散文作品閱讀是高中語文學習和考查的重點和難點?!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與鑒賞”的教學建議是引導學生“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nèi)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gòu)文本意義”。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主旨,體會作者的情感,還要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訓練雙基。課文的標題可以作為教學的開始,也可以是教學之后的寫作訓練。教師可以借“題”發(fā)揮,結(jié)合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今生今世的證據(jù)》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一篇有關故鄉(xiāng)的散文,這篇散文哲理性強,抒情味十足。文章的題目含蓄蘊藉,是散文中難得的好題目。雖然是自讀篇目,但鑒于每一屆學生有許多人對該文非常喜歡,筆者就做了這樣一個嘗試:要求學生同樣也以“今生今世的證據(jù)”為題,按照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仿寫,記錄最美的回憶。很多學生在這樣的仿寫中獲得很大的收益,有學生在文章中這樣寫道:“我自小就在鄉(xiāng)村長大,那里有我最早的記憶,所有的證據(jù)都已鐫刻在我的腦海中,不管我以后將身處何方,童年的鄉(xiāng)村永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化用名家的語言,文章的內(nèi)容和語言的表達上都上了一個臺階。
“小題”還需“大做”,在散文閱讀教學中關注文章題目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從題目入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自覺去鉆研、探討文章的內(nèi)容;從題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線脈絡,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從題目入手,可以通過巧設“主問題”來“導演”課堂;從題目入手,學會擬題和分析文章的技法,可以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傊?,文章的標題不容忽視,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從課文標題入手,善于用慧眼發(fā)現(xiàn)標題的佳妙處,深入探究課文標題的教學功能,相信此類做法定能使我們的散文閱讀教學呈現(xiàn)另一番景象。
參考資料:
1.章林華《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與思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9期。
2.許燕審《美視覺下的高中散文教學》,《語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9期。
3.陳果安等《散文的欣賞與寫作》,湖南大學出版社。
4.竇銀強 《高考散文高效復習策略》,《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