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宣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學生的思想狀況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最基礎的歷史基礎知識,還要求教師通過教授歷史學科基礎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傾向,使學生在學習史實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也就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理念,使歷史課與德育相互結合,共同致力于學生的思想建設。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歷史;德育滲透 教師要想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中對初中歷史學科的要求,即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就必須做到將歷史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吃透、吃準,并且與德育教學充分聯系,設計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成功的德育教學課。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歷史知識記憶深刻,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成為文化素養(yǎng)深厚、歷史知識更加豐富、身心發(fā)展更加健康健全的新世紀合格公民。那么,教師如何將這種思想運用到具體的歷史實踐課程中呢?這是值得廣大一線歷史教師思考并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簡單論述。
一、調查研究學生現有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師講課與學生考試一樣,就像上戰(zhàn)場,學生不僅是教師培養(yǎng)的對象,更是教師在“戰(zhàn)場”上要攻克的難關,每一個學生的思想之門就是教師要攀巖和占領的“陣地”。那么,教師在平時的授課當中,如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呢?簡單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調查問卷法。主要通過教師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主觀了解以及結合本冊歷史書中的歷史內容設計問卷內容。調查問卷法是了解學生內心想法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其又存在著學生表達想法真實性差、不能及時反映學生思想現狀等缺點。(2)除了問卷調查法之外,教師普遍使用的方法還有課堂談話法。在課下的交流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交流的內容也就更具有可信性,更能準確地反映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強大的事實支持。但是這種方法雖然有效卻耗時巨大,可操作性不如問卷調查法強。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想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做到全面準確地掌握,就要求對這兩種方法綜合使用,取長補短,共同作用。
二、初中生思想水平學情分析以及中學歷史德育滲透的作用
通過問卷調查和談話法的綜合運用以及對收集資料的綜合分析,我得出以下兩方面的學情分析:(1)積極方面的學情分析。學生有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在回答問卷調查中,對“如果在微博、微信等公共平臺上有侮辱中國人或者中國這個國家的言論,你會怎么辦?”問題時,有99%的學生選擇了“發(fā)表有力言論參與討論,捍衛(wèi)國家尊嚴”,只有1%的學生選擇“看熱鬧,不參與”。通過這鮮明的數字對比,充分證明了大部分初中學生滿懷愛國熱情,對有損國家聲譽的事情持有絕不姑息的態(tài)度。(2)消極方面的學情分析。問到對以后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問題時,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公務員或者部門領導”等職業(yè),幾乎很少學生選擇“工人或者農民”。在這一個問題上暴露出學生偏激的擇業(yè)觀。學生的這種擇業(yè)傾向展現出學生對工人和農民職業(yè)的歧視心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師及時發(fā)現并積極引導。
三、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有著其天然的學科優(yōu)勢。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歷史事件中塑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歷史責任感。
1.在典型歷史事件中滲透德育
歷史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的,也是由歷史事件組成的。偉大的歷史人物可以激起學生的共鳴,而著名的歷史事件也可以洗滌學生的心靈,塑造健康發(fā)展的善良的美好的人。例如,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不怕苦難,持之以恒終獲解放;南京大屠殺等國恥難忘,卻又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大仁大愛。教師在講解這些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要適當地給予學生正確的暗示,暗示學生想法的對錯,還要適當對課本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增加補充課外一些其他的知識作為背景或者延伸,使學生心中形成全面的史實,對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受到的德育啟迪也就準確。
2.將歷史教材內容與鄉(xiāng)土文化相結合
歷史教材中的內容是真實發(fā)生在過去社會背景之中的事件,但是由于時間的流逝以及社會背景等發(fā)生的顯著變化,學生無法深入體會其內涵,甚至還會對歷史人物的選擇產生誤解,失去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根基。想要改變歷史教學的這一尷尬處境,需要教師將歷史教材內容與鄉(xiāng)土文化相結合,設計出帶有本地特色的歷史教科書。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體會歷史故事,對歷史事件理解得更深刻、更準確,還有助于學生在感染力強、具有親切感的歷史教科書中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愛國情懷。
總而言之,中學歷史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歷史教材得天獨厚的教學特點,與德育教學相結合,設計出對學生德育培養(yǎng)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張儼.新課程下中學歷史德育滲透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5(0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