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平
摘 要:目前,受傳統(tǒng)英語語法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高中英語語法的教學成果是不容樂觀的,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嚴重缺失信心與自信,同時還給英語語法教學者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將新型的研究性教學理念合理地融入英語語法的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水平。因此,對研究性教學理念影響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剖析,以供各大高中教育機構借鑒。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法;理念;研究性教學;成果
一、簡析我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
為了更為直觀地體現(xiàn)我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分別向安徽省、四川省、湖南省以及山西省這四省中的1200名不同階段的高中生以及400名英語語法教學者,對其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調查。因本次調查分布于四個省市,且調查對象也為高中不同階段的學生以及英語語法教學者,所以,本次調查的結果是具有較高準確性以及針對性的。
根據(jù)調查獲取到的數(shù)據(jù),我們對其作出了詳細的分析,并從中得出了下述兩個結論。
1.有71.2%的學生都認為,在高中英語的知識架構中,語法占據(jù)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說,語法不僅是高中英語的基礎,同時也是高中英語的核心,一切詞匯與文章都是以語法為主要依據(jù)而形成的;而剩下的部分學生,則認為語法與高中英語的直接關聯(lián)性不高,即:即使是學好了語法,也不一定會提升其自身的英語水平??梢姡覈蠖鄶?shù)高中學生,他們對待英語語法的態(tài)度,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從教學者的教學角度上來進行分析,這部分學生之所以不能夠對語法進行高效的學習,主要是因為教學者的教學方式,讓他們不能夠達到較為滿意的程度,其主要體現(xiàn)在:(1)教學方法呆板,只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說—講—寫”的方式;(2)課堂氛圍嚴肅、冷漠,缺乏互動性活動;(3)課后習題大多來自于課本或者是教學者從其他參考書上借鑒過來的,較為死板,難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語法進行學習的興趣。其次,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且他們也不注重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也有部分學生在面對課后習題的時候,往往都是采用“借鑒”其他同學答案的方法,來達到完成作業(yè)的目的。
2.與學生的調查結果具有較大反差的是教學者的調查結果,80%以上的教學者認為,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只是注重聽,而不注重說與寫,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曾想利用抽問的方式來提高課堂的活躍度,但是每次抽起來進行問題回答的學生,總是支支吾吾,難以回答。其次,有27%的教學者認為,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愿意與他們進行交流,且課后向他們進行重難點知識詢問的學生,幾乎為零。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根本就無法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梢姡瑢τ诮虒W者而言,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是影響教學成果的主要因素。
二、分析研究性教學
針對上述兩方面的調查結果,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我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效果出現(xiàn)停滯不前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并通過后期的整合與探究,同時結合“研究性教學理論”,向各大高中教學機構提出了“研究性教學”的要求。其中,“研究性教學”指的是:通過開展大量團隊合作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互相交流與探討以及互幫互助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英語語法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英語語法進行學習的興趣,進而在教學者的正確引導之下,完善他們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水平。而教學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正確的導向之外,還應當采取可行性較高的措施,對學生的“研究性思維”進行合理的開發(fā),并增設互動活動,達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智力以及綜合素質的目的,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展。
三、探究研究性教學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
1.注重“問”的意境創(chuàng)設
教學者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并不僅僅只是帶領學生,對課本上的基礎語法知識進行規(guī)范化的學習,而是需要多設“問”,并在向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聯(lián)系實際生活,將問題的意境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以激發(fā)學生去追尋答案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對該問題進行不斷的思考、分析以及總結,進而讓他們能夠在整個過程當中,逐漸培養(yǎng)英語邏輯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找到答案的時候,也會清楚地發(fā)現(xiàn)與該問題相關的英語語法,其內在所潛藏著的英語語言規(guī)則,進而讓他們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英語語法的應用技能。
2.實行“多維性評價”機制
如果只是單憑某次考試的成績,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主觀的評價,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與信心。因此,教學者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就應當只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一個基本依據(jù),然后再結合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比如,課堂筆記的記錄情況、互動活動中的表現(xiàn)情況、學習周記以及期末學習報告等,對學生作出客觀性的評價。當然,評價的主體除了教學者之外,還應當包括被評價學生之外的學生,即:教學者的評價只占評價總比例的80%,而剩余的20%,則來自于除了被評價學生之外的其他學生。其中,學生之間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團隊合作時的表現(xiàn)能力、課后習題的完成能力以及互幫互助的效果等。
綜上所述,研究性教學理論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語法進行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有效改善我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在教學者的帶領下,能夠高效地學習。這樣,才能夠打破我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從而達到提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任玲.研究性教學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
[2]張北根.“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研究性教學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