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美國的總體國力世界第一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每一個到美國來的中國人,都試圖找出美國的富裕在哪里,我每次回國,這個問題也一定會被問到。
為了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我苦苦求索了二十年,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直到一個月前,我六歲半的兒子花一美金買回了一份零食,無意之中才讓我看到了這個答案。
先話說從前。
二十年前我首次離開國門,到了美國。行前看了一個中國臺灣留學生寫的一篇文章,提到看美國的富裕,要一看平等,打開高官、政客的冰箱,和打開一個普通工人的冰箱,里面的食物都差不多;還要二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好像國家的動脈一樣,繁忙不息地輸送著經濟活力。我當時奮力睜大了好奇的雙眼,也希望看到一個清晰的答案。
我看到了不同階層的美國人的冰箱,的確十分接近。超市里飯店里出售的食品,也是非常接近,沒有什么多特別多昂貴的奇葩東西。
我在電視里看到對一個億萬富翁的采訪,他剛剛簽了一張數(shù)十萬美金的支票,用于自己公司的日常采購,可他下班后就帶著兒子在超市里一件一件商品地比較價格,節(jié)約每一分錢。
從這些可以看到美國人生活水平的平均,以及日常生活的節(jié)儉。美國那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更是給了我無比的震撼,可是,當我給國內的父母親朋寫信時,我卻依然不能清楚地說出美國的富裕到底在哪里。
二十年前中美經濟實力的差距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我在國內做大學老師時,全部各項收入加在一起,每個月只有一百多一點人民幣,出國后要面對每年一萬多美金的州立大學的學雜費和生活費,怎么過來的,現(xiàn)在想想還都恍若隔世。
可即便在那時,當我?guī)е鴩鴥冗^來的友人四處參觀時,也始終不能很好地給他們指出美國的富裕在哪里。
最有說服力的,或許是這樣的一些小細節(jié):不論是校園里的餐廳還是街邊的快餐店,免費的紙巾、刀叉、小袋調料,總是放在那里供人隨便拿,每個地方的廁所里廁紙和一次性的坐墊總是整齊地放在那里。而這些是中國看不到的,但是,這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之后我海歸生活十年,命運讓我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讓我看到中國的高速公路網絡神速發(fā)展、街頭豪車越來越多,我不停地參與數(shù)千甚至數(shù)萬人民幣一餐的宴席,我親眼看到浙商老板在高檔場所給洗手間里遞毛巾的小弟派百元大鈔做小費。
中國的摩天大樓遠遠超過了美國,辦公樓更是讓美國相形見絀,中國的房價高過了美國,物價也開始全面趕超。
最近幾天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直接就說中國家庭凈資產的總額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美國。那么,美國還有富??烧剢??
一個月前,我?guī)鹤尤タ绰短祀娪啊?/p>
露天電影是城市給大家提供的一個免費的暑期休閑項目。放電影,自然要有賣爆米花的。我當時看了一下價目表,不貴。一份爆米花半個美金,一份Nachos只收一美金,兒子的故事就出在這份Nachos上面。
Nachos原文應該是西班牙語,我找不到中文翻譯,簡單說就把類似辣椒、肉類等食材熬制進奶酪里,使奶酪保持在一個半融化的溫度,然后澆在玉米片上的一種小吃,源自墨西哥,可以說是美國現(xiàn)在最流行的小吃。玉米片可以成袋從超市買到,類似薯片,但是比薯片要健康,尤其它是烤出來的而不是油炸的。
兒子很興奮,自己前后去買了兩次Nachos和一次爆米花。
時隔兩周,我們第二次去看電影,這回我們有了經驗,什么防寒的衣服啊、坐的墊子啊都準備好了,不像頭一次那樣要打電話喊兒子他媽送來。我還專門帶了蘋果、冰的飲料和一袋玉米片。
到了電影快開始時,我給了早已按捺不住的兒子一美金,讓他去買Nachos,結果他買回來的只有奶酪,沒有玉米片。
我禁不住有些納悶,于是父子間展開了這樣的對話:“你買的怎么只有奶酪,沒有玉米片呢?”
“我們不是自己帶了玉米片嗎?”
“那他們怎么知道?”
“我告訴他們的呀?!?/p>
“然后呢?”
“他們說,多給我一些奶酪,我們吃自己的玉米片。”
我聽完了,感慨良久。我的眼前,那個苦苦思索關于美國的富裕在哪里的問題,出現(xiàn)了清晰的答案。
如果把富裕比作水,美國就像一塊吸飽了水的海綿,每一個毛孔里都透著富裕,可是還一滴都不往外漏,不炫耀,不浪費。
如果是換了從小在中國文化里長大的我,我怎么也不會想到去跟人家說,這道小吃我自己帶了一半。
在中國如果跟服務行業(yè)提出類似的要求,除了自己做生意的小老板以外,絕大多數(shù)職員一般都會擋駕,而且理由是無窮無盡的,比如不好做賬、公司不同意等等。我怎么也不能想到只有六歲的兒子會這樣處理這件事,而且得到如此一個兩全其美的結果。
而在幾個月前,兒子春假時我們一家去海邊,當時我去買了熱狗和薯條,因為自己帶了飲料,就沒有買。
看到有人跟店里要冰塊,就壯起膽子跟他們要了,于是得了一整杯的冰塊。結果孩子媽媽直夸我能干,有了杯子飲料好分,有了冰塊在大太陽的沙灘上那個好處就更不用說了。加上我大把拿去的餐巾紙、塑料刀叉,我們當時的確感嘆了一番美國的富裕和大度。
這一次,看到六歲半的兒子這樣處理事情,我才明白倍受老天眷顧的美國,已經把這深藏在每一個毛孔里的富裕和大度,作為一種社會財富傳給了子孫。
美國的富裕就是這樣從每一個細節(jié)里透露出來,從小在這樣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感受著這樣的富足,他們會成長得更從容,更淡定,更實事求是。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攀比,沒有那么多的爭先恐后,等他們長大之后,很多人會繼續(xù)幫助這個社會,以其特有的從容大度的方式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