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麗
近期,朝鮮欠了瑞典40年買車錢的消息成為熱搜,由此,朝鮮幾十年來的舊賬被統統翻了出來。
除了瑞典和韓國,日本、俄羅斯、匈牙利、捷克和伊朗都是朝鮮主要的債權國。截至2012年,算上本息,朝鮮欠下國際債務的總金額增加到2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俄羅斯等國已經免除的債務。
借債:除了錢還有工業(yè)器械
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披露,二戰(zhàn)后,朝鮮為發(fā)展經濟向西方大規(guī)模進口機械設備,在柏林墻倒塌前,朝鮮主要向蘇聯和東歐大量借款。
20世紀70年代,由于石油危機,朝鮮出口急劇下滑,導致無力償還外債。在1979年,朝鮮還能與其債權國進行談判,但到了1980年,朝鮮除了部分償還欠日本的債務外,拒絕償還欠其他國家的任何債務。到1986年,朝鮮的硬通貨債務已達40億美元。
到20世紀90年代,經濟衰退導致朝鮮未能償還債務,很多國家銀行將朝鮮納入黑名單。到2012年,朝鮮欠下的國際債務總金額增加到200億美元。
韓聯社2008年10月7日報道稱,韓國國會議員權寧世從情報部門了解到,被朝鮮欠債的國家有30個。
除了借錢,朝鮮還有很大一部分債務來自工業(yè)器械和糧食領域。2000年到2007年間,韓國分6期共為朝鮮提供了低利息貸款的260萬噸糧食,總價值達7.2億美元,還無償提供了價值7.07億美元的化肥。
2002至2008年間,韓國政府還為南北鐵路、公路修建事業(yè),執(zhí)行了5852億韓元的南北合作基金。其中,為朝鮮區(qū)間的建設,韓國政府以借款形式向朝鮮提供了價值1494億韓元的建材和裝備。
此外,朝鮮還向瑞典、捷克、日本、俄羅斯等國進口了數百萬美元的汽車、工業(yè)器械等物品,至今債務仍未償清。
免債:最少也要求免90%
進入21世紀,朝鮮開始與其主要債權國商議30年分期還款,在談判中,幾乎所有國家都被要求全部免債,或高達90%的免債。然而,大多數國家都不買賬,除了俄羅斯。
2012年,出于鞏固兩國雙邊關系的目的,俄羅斯以朝鮮參與自然資源開發(fā)為由,免除朝鮮欠蘇聯的100億美元債務,剩下的10億美元20年還清。
蘇聯從上世紀中葉就開始向朝鮮提供國家貸款,還以優(yōu)惠價格提供能源、重工業(yè)產品和糧食,并援建了70家工業(yè)企業(yè)。蘇聯解體后,朝鮮拒絕向蘇聯債權繼承國俄羅斯償還債務。
朝鮮調整債務的談判持續(xù)了近20年,長期堅持要求全部免除。2011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在烏蘭烏德會談后打破了僵局。2012年9月雙方簽署了債務調整協定,把債務從盧布折合為美元,共計110.96億美元,其中90%免除,而剩下的10億美元不會進入國庫,而是用于“投資朝鮮境內能源、衛(wèi)生及教育領域的合作項目”。
除了俄羅斯,匈牙利也被要求像俄羅斯那樣免去朝鮮90%的債務,但匈牙利最終只免去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此外,朝鮮要求捷克免去1000萬美元債務中的95%,表示僅愿意支付剩下的50萬美元。
抵債:人參潛艇都是錢
盡管部分國家已經為朝鮮免去了多數債務,但欠下的債務終歸是要還的,因此,朝鮮政府便搜羅國內各種物品用于抵債。
上世紀80年代末,朝鮮從捷克進口汽車、電車和重工業(yè)機械等產品,因此欠下捷克政府1000萬美元債務。要求免債無果后,2010年朝鮮政府計劃用人參償還債務中的5%,即50萬美元。
按照朝鮮政府的提議,捷克政府將獲得400噸以上的人參。但捷克2009年進口的人參只有1.4噸左右,如此一來,這些人參能夠滿足捷克大約200年的使用量。
而捷克財政部副部長齊德克表示,如果實在要以實物抵債,希望用可以立即在國際市場上轉換為現金的鋅來償還。
與捷克相比,朝鮮向伊朗抵債的物品看起來似乎更有價值,因為朝鮮政府打算用幾艘小型潛艇來償還高達數百萬美元的債務。
此外,韓國政府也于2008年收到朝鮮價值240萬美元的現貨(1005噸鉛錠),以償還等值于本金3%的貸款。并承諾將以等值的地下資源和地下資源開發(fā)權等,來償還剩余貸款。
但隨著還貸期的臨近,韓方沒有得到朝方有關還款的任何回復。直到2014年,雙方商定朝鮮未來10年內需向韓方分期還貸本金總額為7760萬美元,利息為843萬美元,共計8603萬美元。
這一債務源于2007年,韓國政府以寬限期5年、償還期限10年的形式,向朝鮮提供了一筆用于購買生產鞋、肥皂等所需的輕工業(yè)原材料的貸款,共計8000萬美元。
還債:制裁后少量還款
盡管如此,朝鮮仍然以貨幣形式償還了部分國家的債務,但由于不斷增加的利息,以及通貨膨脹的壓力,欠款金額仍然巨大。
1965年,朝鮮和日本為全面解決雙方的債權和債務問題達成共識。1974年,朝鮮將本應支付的日本進口商品款項拖欠了半年,兩國開始商議債務重組。1976年底,兩國第一次商談債務重組協議,朝鮮需向日本支付800億日元,但朝鮮并未付錢。
1979年和1983年,朝鮮和日本共又進行了兩次債務重組商議,但朝鮮仍然無法支付對日本的欠款。因此,日本于1983年對朝鮮進行了經濟制裁,朝鮮隨即停止了對日本支付所有款項。
1984年1月,朝鮮償還了日本約100億日元的債務。1986年,日本政府向一般貿易公司和其他私人出口商發(fā)布了出口保險基金,以支付部分損失。
根據出口保險法,總共320億日元的經費被分發(fā)給約30家公司。日本希望利用這一舉措幫助朝鮮規(guī)范貿易,與此同時,為了使兩國關系正常化,日本政府免去了朝鮮的部分債務。
而由于通貨膨脹,朝鮮對日本的債務算上利息和本金上升到1000億日元。依據日元兌美元匯率80:1計算,朝鮮對日本的欠款達12億至14億美元,依據雙方不斷磋商,其中8%到16%的欠款可能會被免除。
瑞典:手表汽車都沒付錢
1953年,朝鮮戰(zhàn)爭剛停戰(zhàn)不久,隨著南北分界線日益堅固,朝鮮經濟開始復蘇,瑞典成為第一個抓住機遇與朝鮮做買賣的國家,沃爾沃也成為歐洲最早進入朝鮮的汽車公司。
1974年,沃爾沃公司獲得第一份1000輛144車型的訂單,但一年過去了,朝鮮并未付錢。
從1974年來,瑞典貿易投資委員會每半年會提醒朝鮮還債一次,每個財年都會向朝鮮寄這一份賬單,經過40年的積累,僅利息就已經達到3億歐元,這筆欠款甚至引起了瑞典政府的關注。如果朝鮮將這1000輛沃爾沃按照現在的市場價2000歐元賣掉,那么僅夠償還總債務的0.07%。
在過去一段時間,瑞典曾將朝鮮看作新興市場,曾一度流行“朝鮮熱”,他們并不會想到,40年過去了,朝鮮依舊沒有償還買車的錢。
沃爾沃欠款事件兩年后,眾多瑞典公司發(fā)現朝鮮并沒有馬上付錢的意思,為了挽回面子,開始與朝鮮展開談判,瑞典各大報紙也開始報道朝鮮不還錢的新聞。1976年,瑞典《拉姆斯比時代報》還報道了朝鮮向瑞典買了2000只共價值500萬歐元的勞力士手表,也沒付錢。瑞典報紙DagensNyheter則報道稱朝鮮打算用銅和鋅來抵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