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風
摘 要:有效教學是新課改中一個永恒的話題。有效課堂是展示有效教學的基本陣地,教師應該提倡有效課堂,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方式,營造輕松課堂氛圍,利用各種課堂教學資源,關注課堂全體學生,有效維護課堂秩序,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有效課堂。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課堂;有效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庇行дn堂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之上,要實現(xiàn)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
一、有效課堂的背景
我們?nèi)缃竦恼n堂教學仍然大量地存在低效現(xiàn)象。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的選擇、使用方面形式化,課堂上呈現(xiàn)出散亂的現(xiàn)象,如表面上自主合作,實際上隨意開放探究等等。學生出現(xiàn)上課鬧哄哄,下課一場空。而課堂教學質(zhì)量則是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提倡有效課堂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二、有效課堂的概念
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有效課堂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我們的課堂應該是講求實在、講求有效。學生既能學到并掌握知識,教師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圍繞重要概念展開教學,面對全體學生可以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延深和拓展。
三、有效課堂的途徑
1.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方式
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方式是有效課堂的起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采用情景導入,如,在講授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綜合探究《帶著地圖去旅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導入:暑假期間,家住浙江省溫州市的我們準備和父母到福建省廈門市旅游。這是我們第一次和父母去那么遠的地方,我們做了認真的準備,找來好幾張地圖。我們該準備哪些地圖呢?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也可采用故事導入新課,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2.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營造輕松課堂氛圍是有效課堂的關鍵,法國著名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也就是說老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使學生精神煥發(fā)、思維活躍。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帶著地圖去旅行》中如何設計旅游路線,我們教師不能生搬硬套地向?qū)W生講授教師在備課中勾繪出的路線方案,而是要與學生一起進行合作設計,在設計中教師應走到學生中來,和學生一起完成,并要用商量性的語氣和學生探討,如,“你看這樣行不行?”“如果不行我們應該怎么辦”,還可以讓學生上臺展示他們的設計成果,對于設計得好的路線,應該給予充分肯定。對于尚未成熟的方案,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千萬不要打擊學生,語言要和藹,情感要投入,充分體現(xiàn)師生間民主、平等的關系,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3.課堂教學資源生活化
魯賓斯坦曾經(jīng)指出: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各方面向他提出有重大意義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務,因而被他看作自己的必須親自解決的任務,這比什么都重要,由此可見,我們的教學只有植根于生活,同生活發(fā)生聯(lián)系才會顯得有生命力。從《歷史與社會》的學科特點看,我們教師應把教學場景還原為生活場景,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主要的內(nèi)容是地理內(nèi)容,教師平時要關注一些生活中的與教材相聯(lián)系的地理現(xiàn)象。如,七年級《歷史與社會》,從地球儀上看世界地球運動中的北回歸線、北極圈的知識點中牽涉的太陽直射點移動和南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是學生理解的一大難點。在上課時可以利用好我們平時學生在家起床的時間進行教學,從變動的作息時間表來理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等內(nèi)容。我在課堂中問學生:“夏季學期早上5點30分起床天已大亮,冬季學期早上6點30起床天才有一點點亮”,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可以很快理解:夏季,北半球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這樣就通過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理解了難點知識,又學會了用所學知識理解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變化。這樣,將七年級地理的學習內(nèi)容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加大課堂的監(jiān)督和管理
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曾經(jīng)指出:“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彼倪@段話足以顯示出課堂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有助于師生合理地利用活動時間,促進課堂活動的有序、順利進行,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新課程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難題,即課堂的管理。課堂秩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和保障,否則課堂教學設計得再好,教師講得再多、再美也是徒勞無功的。
總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發(fā)展的過程,這才是我們有效課堂的根本所在。只要我們樹立有效教學理念,實施有效教學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就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讓我們的課堂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林高明.有效課堂觀察[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2]張淮江.有效課堂反思[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