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玉
成都“別車”女司機遭暴打事件看來可以劃句號了。5月11日,被打女司機盧琴發(fā)表公開信,就自己“行車中的魯莽和不理智”道歉。她還沉痛地寫道:“在這個事件里,我深知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給我及我的家人帶來了多么大的傷害,它將多么深遠地影響我的生活。所以我亦不愿男司機張先生和他的親人也遭遇同樣的境遇,所以,懇求大家能到此為止,我們都已付出了慘痛的代價?!?/p>
至此,打人的和被打的都反省并道歉了,而且還有化干戈為玉帛的跡象,本該是樂見其成的好事。但有人卻不這樣。某報發(fā)表文章,為女司機憐香惜玉抱不平一番后感慨系之:這就是互聯(lián)網!
我這里不打算評說兩名司機的是與非,那是太簡單的價值判斷問題,網友也已經用“傻逼”和“混蛋”兩個詞給他們貼了標簽。我只想就上述報紙文章歸罪于互聯(lián)網陳述一下我見。
互聯(lián)網是個良莠不齊的輿論場,這不需說。能不能因為某個新生事物有負面效應就拒之千里,不管是改革開放的前總設計師鄧公還是現在的設計師習總書記,都明確給出了答案。以“別車”事件為例。應該說,這是一次很好的網絡安全教育民主操練。事情發(fā)生之初,女司機只覺得自己受了傷害,希望打人者得到懲處,而并沒怎么去反思自己違法變道危險駕駛的過錯,直到后來在輿論壓力下才認識到自己也有不對,并公開道歉。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當事人,關注和參與討論的網友也上了一堂很好的安全駕駛普法課。.現身說法一下,我也曾類似變道過一回,只是因為后面的車是名女司機,無奈我何。通過關注成都“別車”事件,我反省了、懺悔了,至少在心里對那位美女司機賠了不是。這是正能量之一。
其二,此事也讓人看到,如今社會恃強凌弱的暴力傾向仍是非常嚴重。就事論事地說,盧琴違法變道,其行為自有交警部門進行處理;但她的車并未碰到張某的車,張某除了罵幾句解恨外,拿她也沒轍,如果換成一名男司機,就更不可能這樣被他暴打了。這說明一些人的文明素養(yǎng)還亟待提高。尤為令人憂慮的是,有不少的人對這種暴戾行為還持欣賞態(tài)度。我所接觸的一名中學生,說起張某逼停女司機、每一腳都踢中其頭的牛x功夫,佩服得不行。這不能不令人冒汗。
我納悶,這么正能量滿滿的事,怎么還會有人遷怒于互聯(lián)網呢?如果說,在此過程中出現的過度人肉搜索,把人家開房的事也扯到開車上來的侵害隱私行為,那則是網絡管理方面的事了。也許有人會說,那些人是躲在暗處胡說,沒辦法找到。果真如此?我們能把在網絡上發(fā)布不當言論的《嘉興日報》某評論員揪出來,未必就拿人肉搜索的人沒轍?我只能引用孟子的話說一聲,“非不能也,不為也”。而假如一次又一次地把這些人挖出來,予以懲處并“示眾”,后來者還會那么肆無忌憚么?
總而言之,不能因為我們工作缺位、管理不力,就把臟水都潑到網絡身上?;ヂ?lián)網絕對是個好東西,對它懷有敵意是不公平的,也肯定會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