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莎
摘 要:科學合理調整我國公務員工資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學且簡單明了的工資水平調查比較機制,其核心難點是確定政企相當職位的對應關系。在工資水平調查過程中,要注意調查樣本的選擇以保證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多元主體的參與也有利于節(jié)省成本,促進最終決策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公務員工資;工資調整機制;工資調查比較機制;公平性缺失
一、公務員工資水平公平性缺失的爭論
在我國,關于公務員工資公平性不足的爭論由來已久,爭論主要在公務員自身以及公務員以外的社會公眾兩個群體之間展開,并根據各自不同的評價標準往往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公務員群體自身往往認為:無論是與國內的私營企業(yè)相比,還是與海外公務員相比,我國公務員的工資水平都是偏低的。然而,社會公眾卻普遍認為公務員屬于高收入社會群體,工作清閑且穩(wěn)定性較高;相對私營部門來說,公務員的節(jié)假日休息政策執(zhí)行良好,物質福利比較豐厚;還可以享受很多隱性福利,如住房補貼、高比例的公費醫(yī)療等;甚至還可以利用職權謀取“灰色收入”,雖然基本工資不高,但其實際收入水平遠遠高于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尤其是在廣大西部地區(qū);并往往運用當前國家和地方公務員考試競爭的激烈程度來駁斥關于公務員群體工資水平偏低的言論。
盡管爭論雙方具體看法南轅北轍,但就現行公務員工資水平在整個社會是否公平來說,大家的結論是一致的。我國現行公務員工資水平公平性不足已經引起包括公務員群體在內的社會各界的不滿,從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合理的工資制度能起到激勵并保留現有員工的作用,同時也是吸引外部優(yōu)秀人才進入組織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合理的工資制度則會導致員工的異化行為,如消極怠工、服務態(tài)度惡劣、推脫責任、貪污腐敗和離職等。顯然,公務員身份的特殊性使得這些異化行為的出現無論是對政府政績還是基本執(zhí)政能力都將造成巨大的傷害,甚至政府的合法性基礎也會受到質疑。由此可見,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公務員薪酬制度,保證公務員工資的公平性至關重要。
二、建立工資水平調查機制
對公務員工資水平進行合理調整的基礎是“工資水平調查”。事實上,公務員工資調整參照社會上其他部門相同或相似職位人員的平均薪酬水平的原則早已為各國政府所采納。
(一)建立政企職位對應關系
公務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機制的核心任務是回答兩個基本問題:第一,與市場工資水平相比,公務員工資水平高還是低?第二,公務員工資水平應該高于還是低于市場工資水平?針對第一個問題,需要把不同政府職位與相應企業(yè)職位進行“合理對應”,正確建立起政企職位的對應關系,而這也正是建立工資調查比較機制過程中的一個技術難點。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主要有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1.直接配對法。即對于兩個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非常相似且任職者具有非常相似的職責和任職資格要求的政府職位和企業(yè)職位,可以直接進行配對。例如:將政府的某一軟件工程師職位與企業(yè)的其他軟件工程師職位配對。這種方法簡單明了,并且屬于對“相當”尺度解釋較為嚴格的一種職位對應方法。然而政企之間能夠運用這種方式直接配對的職位相當有限,因此會影響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從而降低比較結果的有效性。
2.要素計點法。這是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常用的一種定量職位評價方法。此方法允許具不同職能和屬不同職業(yè)范疇的政企職位相互對應,是一種非常專業(yè)和科學的做法,但其需要政府和企業(yè)都先完成各自的職位評價,且對于社會公眾來說較為抽象和難以理解。
3.職位小組對應法。該方法的思想基礎是職位分類,通過建立一個分類矩陣來實現政府和企業(yè)之間的職位對應。由于職位小組能夠體現構成此類職位的最為本質的要素,如工作內容、工作性質、任職資格、工作責任等,政府和企業(yè)職位的對應關系也就由此而得以建立。
針對第二個問題,即公務員工資水平應該高于還是低于市場工資水平?不同國家政府基于不同的國情采用了不同的定位。既有領先于市場水平的,如新加坡;也有跟隨市場變動、僅居于社會中等水平的,如法國;更有低于市場水平的,如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本文考慮到公務員工作穩(wěn)定,職業(yè)保障水平較高,面臨被裁員或辭退的風險較?。慌c此同時,公務員福利待遇較好,節(jié)假日休息執(zhí)行情況也非常好,因此,公務員的貨幣工資水平在于企業(yè)相當職工工資進行比較時,可適當保持在略低的水平上。但為了吸引優(yōu)秀人才進入政府部門,并保障公務員隊伍的穩(wěn)定性,其工資水平不應與外部行業(yè)工資水平有過大差距。
(二)選取適當的調查樣本
在調查樣本的選取上,為保證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方法。第一,按地區(qū)層次調查。我國各地區(qū)市場工資水平差異較大,工資比較的范圍應僅限于當地政府和當地企業(yè)之間。第二,厘清企業(yè)的入選條件。在企業(yè)樣本選取中,最好能跳出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和大型外資企業(yè),選擇一定規(guī)模范圍內的私營企業(yè)做為參考標準。第三,統(tǒng)一統(tǒng)計口徑。將公務員工資水平與外部企業(yè)人員的工資水平進行比較時,應該同時把工資和福利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只有這樣的比較才是公平對等的比較。
(三)調查主體的多元化參與
在工資水平調查過程中,多元化調查主體是必要的。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以及公務員工資調整是一種重要的公共行為,直接關系到納稅人的利益。既然公務員的工資來源于納稅人且公務員最終服務的對象也是廣大社會公眾,那么在確定或調整公務員工資標準時必然少不了聆聽納稅人和廣大社會公眾的意見,這事關社會的公平正義。其次,從管理技術層面上來說,每次進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或工資水平調整時,公務員團體都必須為自己找到一個合理合法的理由,以為廣大社會公眾所接受,否則起決策就喪失了合法性基礎,而對決策過程的參與往往會導致參與者對決策結構的認同并促進相關決策的順利執(zhí)行。此外,多元調查主體還可根據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分別對不同部門、不同地區(qū)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查,有利于為創(chuàng)設制度節(jié)約成本??傮w看來,多元調查主體參與公務員工資水平調查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王丹.科學合理確定我國公務員工資水平的路徑探討[J].中國行政管理,2011(11)
[2] 劉桂芝,薛方曉.公務員工資水平公平性不足的爭論及改進策略[J].當代經濟研究,2010年(12)
[3] 丁進.公務員工資水平調查實施方案研究[J].行政與法,2010(5)
[4] 董克用,王丹.建立中國公務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機制的理論基礎[J].中國人才,2008(15)
[5] 毛艾琳.建立中國公務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機制的理論基礎[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4(01)
[6] 劉碧強.美國公務員薪酬制度及其啟示[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1)
[7] 劉聽.完善我國公務員工資制度的幾點建議[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07(10)
[8] 趙龍,沈安琪.中美公務員工資福利制度比較[J].公共管理,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