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潔
摘 要:散文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品味的一種重要文體,高中現(xiàn)代散文在整個高中課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現(xiàn)代散文的課后練習作為閱讀和鑒賞散文的有效途徑,在教材編寫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總結現(xiàn)代散文的課后練習設計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對現(xiàn)代散文課后練習設計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幫助語文老師更好地處理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現(xiàn)代散文 ?人教版 ?課后練習
教材研究對語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深入地鉆研教材、科學地理解教材是有效地處理教材的前提條件,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第一位的活動;只有深入科學地研究和理解教材,才能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和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才可能花費最少的時間精力,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1]2選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現(xiàn)代散文“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內(nèi)涵,文質(zhì)兼美、豐富多樣、難易適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2]28其課后練習的設計關系到對選文的闡釋、對選文類型的把握乃至編撰水準。也就是說,高中散文課后練習設計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選文的理解和教材的編寫水平。
一、 高中現(xiàn)代散文課后練習設計的特點
(一) 重視基礎知識,注重訓練學生的概括性
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始終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只有把基礎打牢,才可能進行思維的拓展、創(chuàng)新。高中散文課后練習題的設計始終堅持這一點,例如《荷塘月色》第一題:“作者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感受的語句?!边@道題的第一問是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只要還原課文就能找到答案,第二問就需要理解概括,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三問也是回歸課文就能找到答案。再如《故都的秋》課后第一題:“朗讀課文,說說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寫出了故都的秋怎樣的特點?”做這一題就需要回歸課本,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出秋的特點,這道題的設計既涵蓋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 課后練習設計側(cè)重記憶和理解
高中現(xiàn)代散文課后練習的設計更注重基礎性的記憶和理解題目的訓練,其訓練內(nèi)容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東西。課后練習以這類題為主,也體現(xiàn)了人教版語文重視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訓練相結合的原則。如人教版第二冊一單元的《荷塘月色》課后第一題,可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感受的語句,說說作者的情緒隨著景物的轉(zhuǎn)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首先,練習題設計者先給出一個記憶水平的題目:“作者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這就需要回憶文中描寫的段落或者句子,找出景物。找出來之后,再根據(jù)題目從找出的景物中概括出景物的特點,這就需要學生的理解記憶了。學生在做這樣的題目時可能會覺得比較簡單,因為從記憶到理解中間是連貫的,沒有跳躍發(fā)展,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對課文的回憶和理解來解決,考查學生對課文中一些事實性知識的掌握,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對一篇課文的文義、主旨、文章寫作特點等方面有整體的把握,也可以對課文具體語句、語言表達效果有深刻的理解。
(三) 訓練體系具有由易到難的層級性
高中散文的課后練習設計本著由易到難,一層一層遞進的過程來發(fā)展,先是記憶和理解,接著進行分析,最后進行評價和創(chuàng)造。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荷塘月色》課后練習設計第一題先問“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屬于記憶水平,再問“景物有什么特點”是理解水平。第二題要求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仿寫句子,說出加點動詞的表達效果,理解、品味課文中大量的疊音詞,這是對學生分析和應用的訓練。第三題是:“關于一些有關朱自清散文的評論,各是從什么角度分析的?對于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你有什么看法?與同學討論一下?!边@是對學生評價水平的訓練,擴展延伸學生的思維,充分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的層級性。
(四) 練習設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人教版高中現(xiàn)代散文的課后練習中大量使用第二人稱“你”“你還了解”“你認為”“你覺得”“你有什看法”,如《荷塘月色》第三題:“對有關朱自清散文的評論,你有什么看法?與同學討論一下?!痹偃纭豆识嫉那铩返谝活}:“你如何看待這種‘悲涼?”這些用詞都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
二、 高中現(xiàn)代散文課后練習設計的不足
(一) 練習內(nèi)容缺乏訓練散文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縱觀高中現(xiàn)代散文課后練習題的設計,大多是關于課文的一些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具體涉及一些關于訓練散文可操作性的知識、技巧和方法卻相當缺乏。課后練習的問題往往只是列出了學習目標,卻沒有詳細的可靠性的學習方法指導,沒有引導學生一步步達到目標的具體步驟。比如,人教版第二冊二單元的《囚綠記》課后第二題的設計:“二、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睂W生看到題目之后,一臉茫然,不知從何下手,怎么“品味”,“品味”哪些方面,是句子還是詞語,散文的語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這些在課后練習中并沒有呈現(xiàn)。
(二) 練習形式比較單一,缺乏生活情趣
新課標在教科書的編寫中提出“要注意設計體驗性活動”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學生喜歡在游戲、活動中學習語言和體驗生活、激發(fā)情感。只有喚起學生積極參與言語實踐和完成練習的興趣,學生的語文學習才會有進步,個性才會發(fā)展。人教版現(xiàn)代散文的課后練習設計形式比較單一,內(nèi)容顯得乏味,缺乏生活情趣和逼真的言語環(huán)境。比如《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兩篇都是同一單元的寫景狀物散文,課后習題第一大題的設計類型幾乎一樣,都是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第二題都是品味語言特色;第三題都是發(fā)表看法或?qū)懽约合矚g的詩文。模式固定,形式單一,這樣的習題模式學生做得多了就會厭煩,就會大大降低學生積極參與練習的積極性。
三、 完善高中現(xiàn)代散文課后練習設計的建議
(一) 練習設計要體現(xiàn)高中現(xiàn)代散文的文體特征
不同類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教學目標。記敘散文重在情節(jié)上,可以從情節(jié)入手尋找作者的構思線索。抒情散文重在抒情,探究景物、人、語言三者的關系是抒情散文鑒賞的特點。議論性散文重視說理,邏輯性強,鑒賞議論散文的論證說理是重點。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是按照文體來統(tǒng)籌單元結構的,那么課后練習的設計也應該體現(xiàn)出高中現(xiàn)代散文的文體特征。這樣通過課后練習的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散文的理性認識,進一步了解散文的文體特征,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和實踐散文閱讀。
(二) 練習形式多種多樣,練習內(nèi)容要貼合學生生活實際
學生都喜歡既新穎又有創(chuàng)造性的練習形式。課后練習的設計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設計成對話練習,也可以設計成圖畫練習等等,總之不要拘束在固定的模式中。同樣要達到某種學習目標,如果換個形式、換個方法收到的學習效果或許就會不一樣。
課后練習設計貼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僅增添了生活情趣,強化了課本的親切度,也是學生融入文本進而鑒賞現(xiàn)代散文的有效途徑。《故都的秋》中作者開頭就說“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的悲涼”,這句話在文中起了主要作用。學生在生活中肯定感受過北國的秋是什么樣的,在練習中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在你的記憶中,你感受到的北國的秋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認為的?”由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總結出故都秋的特點再品味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這樣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高中現(xiàn)代散文的學習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性情的陶冶、德行的養(yǎng)成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后練習的設計更要體現(xiàn)這些特征來鞏固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課后練習的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相文,韓雪屏,王松泉.語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