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武
一位老板坐著舒適的豪華轎車,由司機駕駛,做為期三日的環(huán)島考察。司機當然羨慕老板有人開車,暗中照照鏡子,覺得勞逸不均,自憐命苦。到了下榻的旅社,老板還在輾轉反側,久不成寐,隔壁的司機早已經(jīng)鼾聲如雷。此時老板起床,照照鏡子,見自己兩鬢飛霜,覺得若論快樂,自己根本不是司機的對手。
當晚司機夢見自己成了老板,業(yè)務繁雜,勞心營營,苦不堪言,頭發(fā)全白,竟從夢里驚醒,醒來發(fā)誓不做老板,才又睡著。而老板好不容易睡著了,夢見自己成為司機,開車趕路,體力實在支撐不住,也驚醒了,只祈求上蒼——最好在身體享受上仍是老板,而心地單純能像司機。老板祈求著,在司機的鼾聲里不曾再睡著。
這樣的故事,正說明了天地間有許多無奈,難以兩全,在這無奈之中,即寓有造物者最公平的原則。
五十年前還在使用的木制牛車,沒聽說要送廠保養(yǎng)維修的,而現(xiàn)在的汽車,年年要保養(yǎng),常常要修理。至于高科技的戰(zhàn)斗飛機、太空飛梭,可以想象得到,每次執(zhí)行任務之前,都要檢查維修。這也是造物者的公平原則:機件越復雜,越容易毀壞。心靈也是一樣,多慮的人機件復雜,多能的人機件疲勞。老板比司機心智龐雜,精力就容易耗散,就容易潰裂。枝條養(yǎng)得多,根就容易枯,而像司機那樣,早晚只要想一件事,心思簡單,根柢粗厚,就不易出故障。
心是身體最忠實的奴仆,時時為身體做無窮的勞役,而大家也任由這顆心更復雜更勞累憔悴,南征北討,以為斬獲越大,可以讓身體越光彩越享受。何曾想過:心一恐懼,再保暖的衣裘也難擋身體發(fā)抖!心一警戒,再美味的食物也咽不下喉嚨!心一憂急,再氣派的床褥也筑不成夢鄉(xiāng)!
此乃“機復者易毀”也。饒一饒自己的心吧,內心只有寧靜簡單,才不易毀傷,布衣、粗糲、曲肱之處,也許正意味著安樂窩與黑甜鄉(xiāng)呢。
(李岳華摘自漓江出版社《愛廬小品·靈性》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