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敏
摘要:不同類型的作品使文化日益繁榮,卻也給原作者的著作權帶來沖擊——非法演繹作品頻出現(xiàn)。是否應對其進行法律保護?存在保護論和不保護論兩種意見。筆者認為,對非法演繹作品的保護,不僅是對演繹人著作權的肯定,也保護原作者的著作權,促使效益最大化。我國就此問題,處立法空白和司法“無例可循”狀態(tài)。非法演繹作品的法律保護的立法工作迫在眉睫。
關鍵詞:非法演繹作品;保護;立法
一、非法演繹作品的法律保護概述
(一)非法演繹作品的界定
雖《著作權法》未明確出現(xiàn)“演繹作品”這詞,但結合《著作權法》第12條可認為,演繹作品是指經(jīng)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的作品是作者在已有作品的基礎上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而派生出來的作品,其著作權歸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所有。而按《著作權法》相關規(guī)定,他人行使此條規(guī)定權利時,除第22條的特殊情形外,須經(jīng)著作權人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若演繹作品違反了第10、22條即構成非法演繹作品。據(jù)此,非法演繹作品的含義有三:第一,此作品為演繹作品,有獨創(chuàng)性;第二,應經(jīng)過原著作權人許可,而未經(jīng)原著作權人許可擅自使用;第三,勿須許可或雖經(jīng)許可,但侵犯了原作品的其他著作權。
(二)國外有關非法演繹作品是否應受法律保護的爭辯
侵權演繹作品是否應受法律保護?法學界存在兩種聲音:保護論和不保護論。
1.持保護論觀點的理由
非法演繹作品雖是侵權作品,但也是侵權人的智力成果,有獨創(chuàng)性,不能否認它的價值。若不對非法演繹作品加以保護,它再被第三者侵權,因這非法演繹作品的不被保護,第三者的侵權行為反變得合法,這無疑使得侵權行為越演愈烈,既不利于對演繹人的著作權的保護,更是對原著作權人的演繹權的再次侵害?,F(xiàn)在社會存在著很多現(xiàn)象——原作品鮮有人知,非法演繹作品家喻戶曉。從公共利益來看,優(yōu)秀演繹作品會給社會帶來多元化的文化,雖一定程度上侵害到個人利益,但卻使公共利益上升。而對非法演繹作品進行保護,確是一個平衡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手段,當然,原作者的個人利益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保全。
2.持不保護論觀點的理由
無論是未經(jīng)原著作權人的許可而擅自使用的非法演繹作品,還是雖沒必要得到許可或雖經(jīng)許可,但侵犯原著作權人其他著作權的非法演繹作品,其本質(zhì)都是侵權作品。基于“任何人都不得從侵權行為中獲利”基本原則,此種違法行為產(chǎn)生的權利當然不應受法律保護。再,不保護非法演繹作品是基于對原著作權人的演繹權的保障。若非法演繹作品公開發(fā)行,在市場上泛濫,此時不加以制止,反保護,那勢必會侵害到原作者的精神和經(jīng)濟利益。若侵權行為受保護,則會有更多的侵權行為涌現(xiàn),無疑會給原作品和原作者帶來雙重侵害。
二、非法演繹作品應得到法律保護
筆者贊同第一種觀點——非法演繹作品應得到法律保護。首先,非法演繹作品不能僅僅因為它沒有得到原作者許可而不被認可,它依舊是演繹人智力成果的結晶,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能為社會文化的繁榮注入新生命力。其次,保護非法演繹作品,實則是對原作品的法律保護,避免形成“二次侵權卻是合法”的現(xiàn)象,演繹作品被不斷復制卻得不到保護,不利于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公正。再,保護非法演繹作品,更是肯定了演繹人的著作權,有利于呼吁更多人進行創(chuàng)作,實現(xiàn)社會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如果原作者主觀上故意不允許演繹人演繹,試圖獨享利益,這對演繹作者是不公平的。所以,對非法演繹作品進行法律保護,其實是對演繹人和原作者的雙重保護。
三、我國對非法演繹作品的法律保護的現(xiàn)狀
《著作權法》在關于非法演繹作品的權利規(guī)定方面還是空白。這一法律漏洞使得我國的非法演繹作品的保護處在一個無法可依的局面。在司法實踐中,也因為缺少具體得的法律,法官在判決有關非法演繹作品的案子時,在沒有明確法律給予判決依據(jù)的情況下,只能以民法的公平原則,加合法演繹作品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自由裁量。如果不加快對非法演繹作品的立法工作,可能會導致法官自由裁量權增大,更不利于演繹者和原作者的利益。一個無法可依的狀態(tài),即使法官有意識地保護非法演繹作品,卻也是力不從心。非法演繹作品與合法演繹作品之間的重要區(qū)別在于是否取得了原作者許可。我國雖規(guī)定作者可通過簽訂許可使用協(xié)議,享有對自己作品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但是卻需要演繹者和原作者進行洽談,這是一個復雜、成本巨大且兼具風險的過程。
四、完善我國對非法演繹作品的法律保護的立法構想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中著重強調(diào)了依法治國,完善相關立法機制。筆者認為,對于非法演繹作品的保護的立法工作迫在眉睫。
首先,應該確定非法演繹作品的法律地位,不能僅依靠法院的自由裁量。對非法演繹作品的引發(fā)的問題進行規(guī)制,須要通過立法,在著作權法中增加相關規(guī)定。其次,明確非法演繹人對演繹作品的權利范圍。對非法演繹作品的保護是有限的,這種保護不能損壞原作者的著作權,否則應給予原作者一定的賠償。第三,明確侵權演繹人的責任。未經(jīng)原著作權人的許可而擅自使用,演繹作品給原作者帶來了財產(chǎn)和精神的損害,因此侵權者應向原作者承擔侵權責任。當然,我國可借鑒美國版權法相關規(guī)定:演繹者未經(jīng)版權人的許可使用其作品創(chuàng)作了演繹作品,法律上推定這種演繹作品不具有可版權性;但如果演繹者的行為后來得到已有作品作者的追認,版權法的這種推定被推翻,演繹作品可以獲得可版權性保護。最后,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司法判例的指導作用。我國無法像判例法國家那樣把案例能作為審理案件的參考,司法判決卻仍舊不能作為將來法官判決類似案例的依據(jù)。司法實踐對非法演繹作品的保護力度有所欠缺,若無法加強以及實現(xiàn)司法判例的指導性作用,非法演繹作品的司法保護將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