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華英
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學校不但傳承文化,同時也是新文化的“生發(fā)源。而學校的歷史傳承正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石與起點。[1]李公樸小學原名古方小學,毗鄰李公樸先生故居,仰先生“愛國、民主、進步”之精神,“自動、自學、自問、自治”之民主教育理念,以“勤、誠、真”為校訓,希冀讓師生“沐浴教育的民主,享受民主的教育”。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積極加入常州市公民意識教育實驗校行列,以公民意識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培育新時代的陽光“小公樸”,推動了學校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校本培訓”,喚醒“小公樸”意識
常州市公民意識教育倡導以社會參與為核心理念,以模擬聽證會、義工聯(lián)盟和模擬聯(lián)合國為載體,以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國際視野和公共精神,引導學生在社會參與中學會做合格公民。這與李公樸先生“愛國、民主、進步”之精神,“自動、自學、自問、自治”之民主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立足學校實際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學校通過開展“撥動心弦 激發(fā)興趣”系列“校本培訓”,讓師生了解公民意識教育內涵,逐漸掌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步驟和要點。此舉喚醒了“小公樸”意識,提高了師生的參與熱情。
學校參照常州市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活動摸索的項目操作步驟,將公民意識教育社會實踐活動歸納為六個步驟,即:確認社區(qū)中存在的公共政策問題——選擇班級要研究的問題——搜集話題相關資料——編制班級方案——召開模擬聽證會——反思總結。步驟表述簡單明了,方便學生理解把握。每一個學年初,在新一輪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活動開始前,學校都會啟動教師和學生兩輪“校本培訓”,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校本培訓由學校組建的“公民基本素養(yǎng)”行動研究領導小組負責,培訓內容包括:闡釋開展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重要性,開展活動的基本步驟和具體操作方法,并推薦老師們觀看以往公民教育實踐活動的優(yōu)秀項目聽證會錄像等,讓老師們“心里有數(shù)”。學校邀請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來校開展全體班主任培訓,就項目的操作作出具體指導,詳細闡述公民意識教育項目的操作方式及需要遵循的原則、策略等。培訓中,老師們針對選題和操作過程展開了討論,并積極提問,解決了困惑。
之后,參加實驗項目的老師通過“啟動會”“培訓會”“選題會”等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明確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操作方式。老師利用兩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學生一起,認識“公民教育”“公共政策”“人民代表大會”“提案”等“字眼”,并圖文并茂地介紹上一輪研究過程中的成功案例,讓學生感受公民意識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的六個步驟。
經過兩輪培訓,在升旗儀式上,學校隆重舉行了“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學校領導帶領全體師生重溫公民的內涵,回顧歷年來學校公民教育實踐活動的驕人成績,并宣布今年活動的安排。同時,對同學們提出希望,鼓勵同學們以“小公民”的身份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小心懷國家,關注社會,參與社區(qū)管理,參與社會生活,為將來成為社會的棟梁做好準備。通過培訓,孩子們對活動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二、走進社會,涵養(yǎng)“小公樸”素養(yǎng)
經過培訓,孩子們以飽滿的激情,“亮起眼睛發(fā)現(xiàn)身邊的公共問題”。孩子們以高度的社會參與意識,主動關注社會,走進社會生活,搜尋公共政策問題,尋求解決方法,不斷涵養(yǎng)公民素養(yǎng)。
2010年1月,學校正式更名為李公樸小學。隆重的揭牌儀式上,師生一起回顧學校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李公樸先生濃濃的愛國精神和教育情懷,深深感染了師生。孩子們或自發(fā)參觀李公樸故居,或搜集相關新聞報道,重溫公樸先生之生平事跡。孩子們發(fā)現(xiàn),李公樸故居長年緊鎖大門,有重大儀式才熱鬧一次。由此提出,李公樸先生是學校乃至常州人的的榮耀,應該促進政府部門加強李公樸故居的開發(fā)和管理,宣傳李公樸思想,讓更多的社會群眾了解李公樸,弘揚“愛國、民主、進步”的精神。于是,“李公樸故居”進入了孩子們的候選課題。
五年級各個班級選派代表,陳述投票理由。例如,五年級五(2)班提出研究“充分利用李公樸故居的問題”,五(6)則為“開發(fā)李公樸故居 弘揚公樸精神的問題”。為了解市民對“充分利用李公樸故居的問題”的看法,孩子們走進社區(qū),到圖書館、博物館、居委會等部門,發(fā)放調查問卷300多份,多渠道、廣泛收集信息。問卷回收結果顯示,只有4%的人認為公樸故居管理有效,49.8%的市民希望故居能夠向市民開放,46.6%的市民則對故居的開放抱隨便、無所謂的觀點。據(jù)此,經過再次商討,孩子們最終確定開展“關于李公樸故居的開發(fā)和管理問題的研究”。
李公樸故居在2003年已被認定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教師帶著孩子們走進武進區(qū)博物館和武進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收集和了解名人故居的有關法規(guī)政策;孩子們還上網查找有關“文物保護”和“保護和開發(fā)名人故居”的相關政策。在分析資料的基礎上,孩子們提出許多建議,如“樹立醒目的文物保護單位標志”“命名故居前的無名小路”“建議出臺適合我區(qū)的相關文物管理的條例”“建議建造李公樸紀念館”“成立李公樸故居景區(qū) 完善景區(qū)的規(guī)劃和管理”“設立公交站點”“保護地方資源 打響地方品牌”等。
根據(jù)建議,學生們制定了行動計劃,嘗試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解決問題。例如,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整理征集所得建議,形成提案,遞交武進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教育局張志朝副局長;給武進文廣新局局長寫信,并附上為李公樸故居園區(qū)設計的一張“園區(qū)新貌”規(guī)劃圖;向全區(qū)人民發(fā)出“人人保護李公樸故居 人人學李公樸精神”的倡議;在校內開展“學公樸、知公樸、做公樸”——“情系公樸”系列活動等。作為活動總結,孩子們舉行了嚴肅的模擬聽證會,并邀請武進區(qū)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參加。聽證會上,孩子們從“我們的問題”“現(xiàn)有的政策”“我們的方案”“我們的行動”四個方面,展開分析闡述。孩子們答辯沉著冷靜,發(fā)言流暢,并與聽證員積極互動。研究活動得到了聽證官的贊賞,更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文廣新局就此召開了專門的研討會;聽證會后第二天,武進區(qū)統(tǒng)戰(zhàn)部就專門到校了解孩子們的活動情況,并組織相關成員來校召開研討活動。政府部門對研究活動的支持,讓孩子們激動不已,更堅定了他們前進的腳步。
在孩子們的努力下,校門前的無名道路被命名為“公樸路”,李公樸故居旁的小吃店進行了拆遷,“公樸故居紀念館”擴建工程終于拉開了帷幕……
走進社會的“小公民”系列活動收獲頗豐:“光污染對湖塘鎮(zhèn)居民生活影響的研究”“陽湖農貿市場長效管理問題的研究”“關于湖塘地區(qū)禁煙令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絳子路大排檔長效管理的研究”……都引發(fā)了積極的社會反響?;顒又小靶」珮恪眰冏哌M火熱的生活世界,爭發(fā)現(xiàn)、實體驗、細研究、真解決,不斷涵養(yǎng)“小公樸”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新評價,見證“小公樸”足跡
對小學生而言,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評價的鼓勵和強化?!靶」珮恪彼仞B(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同樣需要多元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學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見證“小公樸”的成長足跡,為其成長不斷注入動力。
每一輪公民教育社會實踐活動開始前,學校都會對實踐活動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通過“問題我發(fā)現(xiàn)”“主題我來選”“信息我收集”“建議我提出”“活動目標我來訂”“展示園地我布置”“特色活動我來搞”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們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和活動任務,也為評價提供了依據(jù)。學校每年舉辦“民主文化節(jié)”,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聽證會展示評比活動。文化節(jié)歷時月余,各班總結提煉一年來的公民實踐活動,并邀請政府代表與各界有識之士參加“模擬聽證會”。學校則組織評委組,從學生的參與度、學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評選各年級組“優(yōu)秀活動項目”,考評結果納入文明中隊和優(yōu)秀輔導員考評內容。
同時,學校設計了“優(yōu)秀小公民”實踐行動評價表(見右表),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和考核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選出“優(yōu)秀小公民”。
“優(yōu)秀活動項目”和“公樸小明星”的評選活動,乃至“民主文化節(jié)”的開展,都體現(xiàn)“民主 公正”的原則,注重發(fā)揮榜樣示范和教育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公民意識教育氛圍。
近年來,學校又通過每月評選“公樸小明星”,激發(fā)“小公樸”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每月初,“小公樸”自主填報爭星目標,月末,經由家長推薦和同學公開評議,獲多數(shù)同意者即爭星成功。于是,“優(yōu)秀公樸志愿者” “公樸實踐星” “公樸禮儀星” “公樸愛國星”等“公樸小明星”不斷閃亮登場。如此,用“寬進”的評比,吸引所有“小公樸”的參與熱情?!肮珮阈∶餍恰睍诘掠龣淮罢故?,并在教學樓前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出。以“爭星”鼓勵學生努力“保星”,為學生提供了進步動力,不斷推動其自覺提高公民素養(yǎng)。
總之,公民意識教育為李公樸小學注入了新的發(fā)展動力?!靶」珮恪眰円愿叨鹊纳鐣⑴c熱情,積極踐行“愛國、民主、進步”之公樸精神和“自動、自學、自問、自治”之理念,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小公民。
參考文獻
[1]朱駿.學校文化傳承的路徑選擇[J].中小學德育,2014(10).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qū)李公樸小學 江蘇常州 213161)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