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泰, 吳明赴, 符明鳳, 劉鳳, 王飛, 王伏東, 郁春, 陳玉瑛
臨床研究
某院2004~2011年新生患兒轉運和非轉運住院死亡率分析
黃泰, 吳明赴, 符明鳳, 劉鳳, 王飛, 王伏東, 郁春, 陳玉瑛
目的 探討NICU在提高新生兒救治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通過實施新生兒轉運系統(tǒng),比較應用前后的新生兒死亡率、死因及住院時間。結果 轉運與非轉運新生兒死亡率存在差異,但死亡率分析以及住院時間無差異。結論 NICU可提高新生兒轉運救護的成功率。
轉運; 危重癥; 死亡率; NICU; 嬰兒,新生
新生兒轉運是新生兒急救醫(y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轉運對降低危重新生兒的病死率有重要意義,也是提高危重新生兒存活率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揚州大學醫(y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新生兒科自1982年成立以來,正式啟動新生兒轉運系統(tǒng)(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NETS)開展新生兒轉運工作,自2004-01-01/2011-12-31轉運715名新生兒,均成功轉運至醫(yī)院,無途中死亡病例出現(xiàn),轉運成功率達100%。本研究就本組病例進行總結回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4-01-01/2011-12-31揚州大學醫(y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新生兒科共收治新生兒8 168例,死亡216例,去除因各種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心臟病、膈疝、消化道畸形等死亡共計78例,因出生后患病死亡人數(shù)為138例。2004-01-01/2011-12-31本院共轉運715例新生兒,排除先天性疾病等死因外,因出生后患病共死亡35例(包括出院后死亡)。
1.2 納入標準 所有研究對象資料均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后使用。
1.3 排除標準 先天性心臟病、膈疝、消化道畸形等死亡病例。
1.4 觀察指標 (1)比較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的死亡率統(tǒng)計學分析;(2)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死亡原因的分析;(3)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死亡原因差異的統(tǒng)計學分析;(4)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住院時間的分析。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AS 9.2對轉運死亡率和非轉運死亡率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的死亡率統(tǒng)計學分析 轉運患兒715例,其中死亡35例(0.435%);非轉運患兒7 453例,其中死亡103例(1.28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48,P<0.05)。
2.2 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死亡原因分析 見表1。
表1 轉運和住院死亡病種死亡原因與分布
表1結果表明,轉運和非轉運死亡的疾病分布不同,將所有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死亡疾病進行分類,主要分為早產(chǎn)兒、HMD、肺炎等九大類疾病,轉運死亡患者中,以早產(chǎn)兒、HMD、肺炎、HIE死亡者居多,而非轉運死亡患者中,則以早產(chǎn)兒、HMD、感染、肺炎居多。
2.3 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死亡原因差異的統(tǒng)計學分析 轉運和非轉運病因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轉運和非轉運病種死亡情況統(tǒng)計分析結果[n(%)]
2.4 轉運和非轉運新生兒住院時間分析 見表3。
表3 轉運和住院死亡各疾病住院時間(d)
表3結果表明,轉運死亡以早產(chǎn)兒死亡住院時間最長,其次為HIE,而非轉運死亡中以并發(fā)肺出血者住院時間最長,其次為早產(chǎn)兒。
2.5 胎兒宮內轉運 非轉運患兒中有23例為本科與產(chǎn)科合作進行胎兒宮內轉運,主要為早產(chǎn)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肺炎等,均治愈好轉出院,無一例死亡。
新生兒轉運的主要功能是及時、妥善地將高危新生兒轉運到適宜的NICU進行治療,使危重新生兒得到最好的救治和護理[1],從而減少日后并發(fā)癥及后遺癥的發(fā)生,降低新生兒病死率和致殘率。同時,開通新生兒急救轉運綠色通道,能促進與基層醫(yī)院的溝通、合作,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國內自20世紀90年代開展危重新生兒轉運工作以來,新生兒轉運亦逐步成熟,尤其是發(fā)達地區(qū)已相繼建立了區(qū)域性轉運網(wǎng)絡[2]。本院新生兒科自1982年成立,2003年起正式啟動新生兒轉運系統(tǒng)(NETS)開展新生兒轉運工作,轉運范圍涉及揚州市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以及泰州、興化、姜堰、安徽天長等地,合作醫(yī)院近五十家,配備專車、專人轉運,救護車配備專業(yè)的轉運暖箱、便攜式復蘇器、注射泵、心電監(jiān)護儀、簡易CPAP、血糖儀等。
隨著新生兒轉運工作的逐步開展、新生兒轉運范圍的逐步擴大和普及,新生兒病死率和圍生期病死率明顯下降,新生兒轉運率越高,新生兒病死率越低,普及新生兒轉運工作、提高新生兒轉運率,對降低新生兒病死率和圍生期病死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3]。需要緊急轉運的新生兒大多為危重癥新生兒,如不及時救治,死亡的風險會進一步加大,但受到如轉運到達前是否有及時有效的圍生期處理、路途遠近、疾病嚴重程度等多重因素影響,轉運患兒的病死率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院轉運患者死亡率明顯低于非轉運患者死亡率,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48,P<0.000 1),通過轉運以及NICU的及時救治,二者死因無差異,但轉運死亡率(4.35%)低于同等級醫(yī)院轉運死亡率(5.11%[4])。說明NICU和危重新生兒轉運系統(tǒng)的建立可明顯降低危重新生兒的病死率。因此,新生兒轉運在危重癥患兒的救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提高轉運水平、做好圍產(chǎn)期及時有效搶救處理也正是醫(yī)務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轉運危重癥新生兒的過程中,隨時會有病情變化,如心跳呼吸驟停、低血糖、低體溫、低氧血癥、抽搐等,嚴重時會危及患兒生命[5-7],正確、及時的搶救處理會大大提高患兒的存活率,縮短住院時間,并能改善預后。從表3可以看出,轉運的患兒各類疾病的死亡率和住院患兒同類疾病的死亡率并無明顯差異。非轉運死亡中以并發(fā)肺出血者住院時間最長,其中原發(fā)病多為重癥感染、寒冷損傷,常常是由于家長未及時診治所致[8]。新生兒科對所有參加轉運人員定期進行業(yè)務培訓,主要內容有新生兒窒息復蘇、新生兒管理、心電監(jiān)護儀使用等等,并組織人員參加國內多個急救培訓班,使之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提高醫(yī)療、護理水平,為危重新生兒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轉運和救治提供有力的保證,通過轉運和NICU治療大大降低了轉運危重病兒的死亡率。
在新生兒的救治過程中,新生兒科與產(chǎn)科合作,成功進行數(shù)例胎兒宮內轉運。胎兒宮內轉運是以救治胎兒為目的通過轉運母子能得到嚴密和良好的監(jiān)護,有效地控制母體疾病,推遲和減少早產(chǎn),在分娩時為孕婦和新生兒提供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降低孕婦和圍產(chǎn)兒的病死率[9]。需要進行此類轉運的高危產(chǎn)婦常見有胎膜早破、先兆子癇、重度妊高癥以及各類妊娠合并癥等,經(jīng)產(chǎn)科積極治療穩(wěn)定病情,新生兒娩出后直接轉入本科治療,此類患兒少有重度窒息、肺透明膜病及胎糞吸入等情況發(fā)生,大多預后良好,治療過程順利。本研究中提及宮內轉運患兒無一例死亡,可能存在選擇偏倚,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近年來,由于孕婦年齡呈逐漸增高趨勢[10],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增加,人工妊娠比例逐漸增高,需要轉運的高危新生兒,特別是早產(chǎn)兒出生比例在逐漸增加。從表2中不難看出,早產(chǎn)兒無論是死亡率還是住院時間上都占大多數(shù)。因而,及時有效的新生兒轉運也大大提高了早產(chǎn)兒的存活率,降低了病死率。
[1] 楊于嘉.求助醫(yī)院轉運前的工作[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1,8(2):67-69.
[2] 王丹華,丁國芳,萬偉琳,等.建立危重新生兒轉運網(wǎng)絡的初步嘗試[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12):963-965.
[3] 王三南.危重新生兒轉運系統(tǒng)對新生兒病死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32(11):271-272.
[4] 王自珍,董建英,畢越英,等,綜合主動型新生兒轉運網(wǎng)絡的應用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2):144-147.
[5] 張愛新.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臨床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1,3(5):412-413.
[6] 李相紅.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急性期血糖變化及臨床意義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2,4(1):43-44.
[7] 全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13-818.
[8]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88-490.
[9] 楊宏偉.胎兒宮內轉運的臨床探討[J].中華醫(yī)學實踐雜志,2003,2(3):43-44.
[10] 劉錫永,徐蘭飛,金志彪.晚期早產(chǎn)兒發(fā)生率及圍生期臨床問題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6):22-26.
(本文編輯:張小冬)
Analysis of the neonatal death between transport and non-transport from 2004 to 2011 in a hospital
HUANGTai,WUMingfu,FUMingfeng,LIUFeng,WANGFei,WANGFudong,YUChun,CHENYuying.
PediatricDepartment,theSecondClinicalHospital,Yangzhou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Yangzhou2250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NICU i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reatment in newborns.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the neonatal transport system, the mortality, death caus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neonatal mortality between the transport and non-transport, 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death caus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Conclusion NICU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neonatal transfer rescue.
transport; critical case; mortility; NICU; infant,newborn
225001 江蘇 揚州,揚州大學醫(y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新生兒科
黃泰(1982-),女,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新生兒疾病的診治。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5.019
R195.3
B
1674-3865(2015)05-0462-03
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