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磊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在各個學校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思想品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本文以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體現(xiàn)為主要對象進行分析,研究人文精神對于初中生教育的重要性。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體現(xiàn)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首先肯定人的價值,這是人文精神的核心?!霸诮虒W中,要堅守‘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思想來開展人文精神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然天性,盡可能地挖掘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增強其學習能力和自信心。
(二)人性化的教學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凸顯了教育過程對人的生命的關注和育人的時代要求”。心理學理論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tài)度的體驗。它與學習的動機、認知的興趣、意志品質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樣,對學生的學習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課程中的人文素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潛心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特點,結合教材中的人文資源,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境界,陶冶他們的情操,鍛煉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
固有的教學評價機制,總是以學習成績衡量學生的優(yōu)異與否。當前,在新課程的改革背景下,對于學生的評價要滲透人文精神,“要‘以學定教,以學為主作為核心理念”。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促進學生成績和性格和諧發(fā)展為目標,實現(xiàn)評價機制的激勵和導向功能。
二、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中的體現(xiàn)
(一)對于教學內容的情感處理
單純的以解說、教化的模式復述思想品德的教材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很難以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強大無比的教育者”。如在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走近父母”這一課中,教師通過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給學生講述有關孝道的故事,促使學生感同身受,產生心靈共鳴,深刻意識到“孝順”的真正含義。
(二)合作學習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
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和時效性的教學策略,它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表現(xiàn)機會。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級在“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節(jié)課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分成:資料搜集、實踐調查、尋找問題幾個小組,各小組成員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小組任務,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和相互溝通表達能力。
(三)時政熱點融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要注意與時俱進。教師將思想品德課程內容與時政熱點相互結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認識當前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形勢,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加入時政教育,能為思想品德課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輕松活躍,使學生能更充分地理解教材知識,感悟人文精神。
三、結語
通過以上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中都得到了一定的體現(xiàn),充分符合了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但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在不斷的探索中,不斷地發(fā)展完善,需要教育工作者們的共同努力,來為初中生們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