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志奇 伍志勇 陸煒斌 蔡瀟男
中山大學鳥語花香,芳草幽幽,樹木參天,其中東區(qū)有一組體育功能齊全的建筑群——英東體育中心。英東體育中心曾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建立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的地方,中山大學的師生于此鍛煉,揮汗如雨,強身健體,增強體質。二十余年過去,我們的特別校友霍老先生也已謝世八年余,但其留下的英東體育中心,在中山大學的師生心里卻有一種久而彌深的感情,佩服當時中大的領導心里裝著莘莘學子,佩服霍英東老先生對體育事業(yè)至誠的熱愛和他那慈悲之心。
建成于1988 年的英東體育中心,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先生投資3700 萬元興建的功能較為齊全的現(xiàn)代化體育建筑群。體育館前有商承祚教授撰寫的題名“英東體育中心”,本該有黃天驥教授撰寫的氣勢恢宏之堂記,但現(xiàn)今已不得見?,F(xiàn)將中大校報所登載的堂記轉述如下:一九八八秋杪,英東體育中心落成。我校名譽博士霍英東先生,商界巨擘,愛國名流。為振我體育,翼我雄風,贈我巨資,起我宏圖。于是拓廣袤,壘廣廈,以體育館為主體工程轄游泳池、網(wǎng)球場、田徑運動場諸項。茂林環(huán)抱,崇館崢嶸;綠草芊芊,碧波淼淼。整體構筑,蔚為大觀。況器械臻善,設施先進。從此康樂顯豪俊之姿,英雄添用武之地。溯自中心奠基以還,英東博士育才心切,愛校如家,親臨敦督,以厎于成。其行可則,其情可感。凡我健兒,蒞斯鍛煉,或魚翔于沼底,或虎跳于毯中,或鷹揚于網(wǎng)前,或龍騰于場內。增強體質,允武允文,共期寰宇揚威,相與切磋拼搏。十年磨劍,毋負神州父老厚望;一飛沖天,常記英東博士盛意。[1]
中心包括英東體育館、田徑運動場、網(wǎng)球場、綜合球類場、游泳場和管理辦公樓。體育館內設有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房、室內球場(包括藍、排、羽毛球);體育場設有四百米塑膠跑道,中心為綠草如茵的足球場,早晚開館供學生鍛煉;游泳館分游泳池和跳水池;網(wǎng)球場符合國際標準,在當時高校中首屈一指。為什么中山大學會出現(xiàn)這樣一所捐贈建筑呢?
法國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亨利·列斐伏爾說過:“空間是社會關系的產(chǎn)物”。英東體育中心作為中山大學學生的重要活動場所,作為校園空間的一重要元素,其外在表現(xiàn)為眾人一致通力合作的結果。我們在翻閱檔案過程中,可明顯看到的主體有香港商人霍英東、中山大學李岳生校長、黃煥秋校長、中大師生、廣東省市領導任仲夷、謝非、楊資元等以及國家領導人的身影。對于其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我們來做一個梳理。
改革開放后,中國發(fā)起現(xiàn)代化運動,使中國大學再次有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以形成自己的特色。1978 年4 月召開的中國教育工作會議將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確定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伴隨而來的是恢復了中斷的國家統(tǒng)一高考制度、學位制度及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其時中山大學原有的體育場所早已破舊不堪,急需建造一大型體育場所。國家沒有足夠的資金撥給各級大學。但作為地處中國南大門廣州、毗鄰港澳、在中國高校中地位顯要、最容易有開拓與交往意識的中山大學,為了其發(fā)展,自然將目光注視到當時世界金融中心:香港!香港有資金!現(xiàn)今目睹充滿生機活力的英東體育中心,總讓人想到那位霍英東先生的一團心血和氣魄,總讓人感慨人類所產(chǎn)生的任何大的文化成果乃自上而下歷久人心的大會合。張維迎教授講得好:“人類所有的進步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合作”!
一貫熱愛體育事業(yè)的霍先生與李毓宏先生關系很好,我們可以從以后的信札中可見一斑。李毓宏先生是嶺南學院董事會的成員,對嶺大感情深厚,多次慷慨出資資助嶺院興辦雜志。他們在嶺南校友會上得知中山大學體育設施相當落后的境況后,即與當時中山大學校領導取得聯(lián)系,表示愿意投資在學校興建體育館。為此,時任中山大學校長的黃煥秋先生致以衷心的感激,我們在一份檔案資料上可見:
英東先生大雅鑒:
承蒙先生捐資為我校興建體育館一座,不勝感激,謹再表謝忱。
佘畯南先生日前見告,“英東體育館”之設計方案,已交由令郎霍震霆先生轉呈,諒已得悉。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我校六十周年校慶,我校屆時將隆重舉行一系列慶?;顒?,以資紀念。敬請先生撥冗光臨指導(請柬將于日內寄奉)。同時,考慮到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市領導人及其他知名人士將于校慶來校參加慶?;顒樱厣陶埾壬▕Z,可否將“英東體育館”的奠基典禮安排在校慶日舉行,并請先生親自主持奠基儀式。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日[2]
1984 年11 月11 日,中山大學隆重慶祝建校六十周年,同時舉行了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先生捐建的“英東體育館”奠基典禮。之后霍先生除了委托著名建筑專家佘畯南負責總設計外,每周至少到中山大學兩次,親自過問工程建設期間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無論是場地規(guī)模,還是系列設施,或是建筑材料,在當時的內地都是第一流的,[3]這與霍先生的體育理念有很大關系。后來,國家教委于1990年1 月在中大成立中國內地第一個“中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這與霍英東先生的積極倡議分不開。1986 年五月二日他致國家教委的信件中如此寫道:“查中山大學幅員遼闊,具備成為全國體育基地的有利條件,年前本人為了發(fā)展大學方面體育運動,曾應允在校園捐贈一座體育館與中山大學,工程已在進行中,況且該校歷史悠久,具有聲望,特別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茍能成為全國高等學校的三個體育基地之一,對于將來培養(yǎng)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高質量體育人才,定必能夠發(fā)揮很大作用?;谏鲜隼碛?,特備文推薦,懇請同意選定中山大學成為培養(yǎng)高質量體育人才的三個體育基地之一?!保?]
文革后的中山大學,作為國內重要的教育行政機關,在中央的政策指示下,表現(xiàn)了快速的轉變,與當時的特定的重要元素產(chǎn)生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如香港文化交流與合作、美國文化交流,重視科研等。英東體育中心的出現(xiàn),正說明一點: “空間是在具體政治過程中被各種歷史、自然元素模塑鑄造的,其永遠是政治性的和策略性的。”[5]
英東體育中心坐落在中山大學東區(qū),占地十萬平方米,為一組體育功能較為齊全的建筑群,主要設施有體育館一座、帶塑膠跑道的標準田徑場一座、游泳池兩個、跳水池一個、網(wǎng)球場五個,其規(guī)模在中山大學所有的捐贈建筑中首屈一指。從其選址與規(guī)??梢娂戎匾暺涔δ苄?,又顯示其獨特性?;粝壬鷮@一事業(yè)非常用心:“體育館的建筑材料十分講究,如采用了瑞士的鑲光帶屋頂、日本的紅色外墻貼面磚、加拿大的楓木地板等。館內的設備先進而且配套,計有日本精工電子記分牌、美國JB 音響、荷蘭全套男女體操器械、美國液壓升降全移動籃球架、從香港進口的中央空調系統(tǒng)設備和健身器械等?!保?]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1988 年12 月12 日廣州日報的報道可見其獨特的地位。 “中顧委委員任仲夷、榮高棠,全國政協(xié)常委王匡,國家教委副主任滕藤,國家體委副主任張彩珍,國家旅游局副局長程文棟,省市負責同志謝非、湯光禮、楊立、端木正、盧鐘鶴、楊應彬、祁烽、王屏山、楊資元等,廣州軍區(qū)參謀長李希林中將、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鄭華,以及港澳知名人士霍英東、曾憲梓、何添,美國駐廣州總領事班立德和中山大學6000 多人參加了落成典禮。”[7]“國家教委副主任滕藤在會上轉達了中央領導對英東體育中心的建成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霍先生大力支持內地的教育事業(yè),多次在內地捐資興學表示贊賞及感謝?!薄皣抑飨瘲钌欣ヒ蚕虼髸l(fā)來了賀電,對中山大學英東體育中心落成表示熱烈的祝賀!”[8]
以上兩段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英東體育中心奠基和落成之際,都有省委領導的重視和參與,甚至中國當時的中央領導都過問此事。為什么他們如此重視中山大學的體育教育設施建設?這其中既有當時國家重視捐贈的原因,更表明當時的中央、省市領導已預見到中山大學“校園的構筑和發(fā)展與國家政治、城市社會結構的關系更趨密切,逐步從無意識的互動上升到有意識的共同塑造”[9]。中山大學亦被認為是廣東省甚至國內“城市中理想社區(qū)的代表,希望能在其中獲取新型政治及文化價值,試驗、創(chuàng)新、重塑校園內的行為模式和空間布局,并最終為理想城市形態(tài)指明方向”[10]。
霍英東先生與中山大學的體育事業(yè)結下如此不解之緣,蓋與他對體育的熱愛有關。作為一事務繁忙的商人,竟能在業(yè)余如此喜歡體育,且將這一業(yè)余愛好做到如此極致的程度,不能不讓人感慨。在英東體育中心落成典禮時,國家專程派出88 年奧運會金牌得主樓云、陳靜、陳龍燦、韋晴光、高敏、許艷梅和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黃曉敏、楊文意、譚良德、熊倪、吳潔濤、莊泳、錢紅、夏福杰、李德亮、李惠芬等到中山大學進行表演。[11]中山大學校報對當年熱烈的氣氛作了詳細報道,各種體育表演、比賽,最精彩的當首推國家優(yōu)秀運動員的表演,省市五六十名運動員也將挾技前來助興。為增加慶?;顒拥臍夥?,廣州軍區(qū)女子軍樂隊也應邀前來助興。她們的表演,將為落成典禮增色不少。[12]
后來的慈善家們有許多捐贈項目,但有哪一個項目能得到國家的如此重視呢?中山大學的英東體育中心卻能得此殊榮!
朱熹曰:“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狈叫⑷逭Z:“公其心,萬善出?!被粲|與當時中大的校領導在籌建體育中心的時候,確實能做到一心為公?;粲|在中山大學口碑很好,因為英東體育中心是所有中山大學學子與教工都可使用的建筑物,眾人都因其善舉而受益良多。這些我們可以從檔案資料中可以看出來,特別是當時的會議記錄更可見校領導對這幢捐建建筑的謀劃與苦心。檔案作為原始憑證,最可以讓人真切看出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境界的高低。時為中山大學哲學系的學生龔慶感慨說: “霍英東讓我們當代年輕人學會如何對待財富和有限的生命。我們應該像霍先生那樣,善于奉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意義有價值的領域,從而鑄就不朽人生?!被粝壬鷮χ猩酱髮W的至誠至愛,作為一名中大人,我想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2006 年10 月30 日,霍英東先生去世后,中山大學專門為他的去世召開了追悼會。[15]所有這一切應驗了中國的一句古訓:“舉事以人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
[1]許存芝主編:《中山大學接受捐資建筑物概況》第8 頁
[2]見于中大館藏檔案
[3]見于中大館藏檔案
[4]見于中大館藏檔案
[5]參見:汪原《生產(chǎn)意識形態(tài)與城市空間——亨利·列斐伏爾城市思想評述》城市規(guī)劃,2006 (6)
[6]參見中山大學校報(1988 年11 月28 日)特刊
[7]見于中大館藏檔案
[8]見于中大館藏檔案
[9]參見:汪原《生產(chǎn)意識形態(tài)與城市空間——亨利·列斐伏爾城市思想評述》城市規(guī)劃,2006 (6)
[10]參見:汪原《生產(chǎn)意識形態(tài)與城市空間——亨利·列斐伏爾城市思想評述》城市規(guī)劃,2006 (6)
[11]見于中大館藏檔案
[12]見于中大校報
[13]見于中大館藏檔案
[14]見于中大校報
[15]見于2006 年中大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