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矢弓
清除垃圾要有新思維
□本刊特約評論員 矢弓
近年,關于“垃圾圍村”的報道屢見報端:洋浦垃圾橫街,定安垃圾村熏臭村民,千噸垃圾堆積儋州碼頭,樂東小漁村被垃圾包圍……
農村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以前不用回收。有媒體報道: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一個農民家庭沒有產生多少垃圾。吃不完的剩菜殘羹都喂了家禽家畜,家禽家畜的糞便則作了肥料,人們生活在綠色循環(huán)狀態(tài)中,廣闊的農村天地為垃圾自然化解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時代在進步,農村垃圾逐漸和城市同步。農民開始大量消費各種工業(yè)品,無論產品質量好壞,工業(yè)化的包裝不可少,化肥袋、農藥瓶、罐頭盒、包裝袋、橡膠、電池、玻璃等各種化工產品大舉進入村莊。不可降解的垃圾成倍增加。
對于農村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常常是調動機械,挖一大坑,深埋了事。這種深埋,不僅侵占土地,污染地下水,更留下隱患。若干年后,這些垃圾一旦超過土地承載極限,勢必造成生態(tài)災難。
處理農村垃圾,如果照搬城市模式,不僅需要大量設備,還需大量人員。和城市相比,農村人口居住分散,處理垃圾的成本更高,長此以往,財政不堪重負。既然不能制止不可降解垃圾侵入農村,又不能因為垃圾問題讓農村停留在過去的生活方式,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诶诸惢厥辗矫嫦曼c功夫,趟出一條處理農村垃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子來?
農村垃圾分為四類:可回收廢品,如紙、塑料、玻璃和金屬等;惰性垃圾,如磚石、不可回收的塑料和玻璃等;有害垃圾,如廢電池、廢燈具、過期藥品、農藥等;堆肥垃圾,如廚余、衛(wèi)生紙、植物殘余、灰渣等。其實,除了最后一類垃圾轉入沼氣池成為綠色肥料,不能回收,前三類都可以回收利用。
過去農村也有啤酒瓶和包裝箱,誰家都舍不得扔掉,賣給收破爛的還可以變成錢。如果在人口集中的鄉(xiāng)鎮(zhèn),重建以前供銷社那樣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yè),不僅可以回收傳統(tǒng)再生資源,還可以回收不容易利用的塑料、玻璃廢品,以及廢電池、廢燈具、過期藥品、農藥等有害廢品?;厥罩髮⒛懿鹦兜牟鹦逗笤俅卫?,確實無法利用的比照工業(yè)垃圾和醫(yī)療垃圾處理,雖然費力費時費事,但能調動農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降低填埋垃圾數量,總體是劃算的。
如今,農村大量年輕人進城讀書打工,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讓每一個老人和孩子自覺收舊利廢,在垃圾分類中獲取報酬,不僅能節(jié)省大量人力物力,培養(yǎng)村民不亂扔垃圾的良好習慣,還能解決農村一部分人就業(yè)問題。當然,純粹將這些垃圾按實際再生資源價值回收,價格很低,不利于調動村民積極性。但如果將清掃鄉(xiāng)村垃圾的投入,補貼一部分進去,還可以操作。
農村垃圾不分類收集處理,不僅增加了轉運處理成本,也大大影響了無害化處理場使用壽命。據測算,農村垃圾如果從源頭上進行適當分類處理,垃圾總量可減少50%以上。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在一些鄉(xiāng)村先行試點,說不定能摸著石頭過河。
建設文明生態(tài)村,是海南的一大亮點,但不臟是起碼條件。一日整潔可以突擊解決,長期靚麗則需要制度模式加以鞏固。給農村垃圾處理找到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出路,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