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偉 龍燕
純一不雜的文化經典,可謂是人類的財富和精神支柱。
——題記
讀經典有什么用呢?從某種意義上說無用,讀經典正如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一、讀經典的益處
如果有一個人跟我說:讓你在遙遙無期的海上繞地球一圈,時間漫長但卻只能攜帶一樣東西,你會選擇什么呢?那么我不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本經典的書。因為一本好書的精髓就像一條永不干涸的小溪,知識的水龍頭是源源不斷的,只有一遍遍地去推敲才能發(fā)掘出好的知識,讓人永遠不孤寂。在經典中,你能體驗到“大江東去”的人生豪放;能感悟到“人比黃花瘦”的婉約;你能聽到“磨損胸中萬古刀”的憤懣吶喊;也能聽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
二、讀經典的方法
如何讀經典呢?一是“牛嚼”法。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本原語文”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常作印老師認為,對于經典,必須像牛嚼反芻一樣反復研讀,這樣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要像人們讀武俠、言情小說那樣,津津有味地讀一本本經典,瘋狂背誦人文經典,讀后常常有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發(fā)現(xiàn)自己未知的領域,并不斷地把盛開的玫瑰移到自己的思想園地里。他說,正是嚼了一些教育經典,使自己擺脫了在黑暗中摸索的狀態(tài),坐上了提升自己的“直升機”。二是反復誦讀法。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中說,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司馬光的讀書法也就說明了同一個道理。
三、傳承經典的舉措
有人曾在不同場合調查數(shù)千名中小學語文教師,全部通讀過《論語》、《史記》、“四大名著”的鮮見!中國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化底蘊可見一斑。中國其他人可見一斑。國學、傳統(tǒng)經典文化是我們的先哲們苦心孤詣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何傳承經典呢?一是讀經典要從娃娃抓起,整個國家代代長期堅持經典誦讀。常作印老師在調查研究實踐中發(fā)現(xiàn),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書塾教學,基本上用一年的時間就解決了三千多常用漢字的教學內容,上兩年書塾就是半個先生——溫文爾雅、知書達理,能讀、能寫、能說。
因此,我們要大聲疾呼經典,擇善而從,借中央重視經典之契機,上好語文經典詩文課,讓學生體會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諸多妙處,使全國人民提高人文素養(yǎng)。重視善讀世界經典,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重視善讀世界經典,再譜盛世華章;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為中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胡士潁.經典閱讀,悅讀、苦讀與攻讀[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6).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