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丹
建構主義的核心是結構,包括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學習過程中的情境結構,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等。這些結構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認知結構是獲取知識材料的手段,情境結構是提供知識材料的客體,而知識結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
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側重于基礎歷史知識的認知和構建歷史知識基本框架。相較于其他學科,由于歷史學科具有時間和邏輯,縱向與橫向的關聯(lián)性特點,所以更適用于使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面我就教學中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初中生認知結構的把握
認知結構,簡單來說就是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廣義上,認知結構是學生已有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及其組織;狹義地說,它是學生在某一學科的特殊知識領域內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及其組織。初中生對歷史知識的已有觀念十分匱乏,所以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對基礎性和直觀性的把握,淺出重于深入。盡量減少歷史理論的介紹,以更加具體的知識點作為基礎框架的支撐成分。認知結構的準確把握,一方面是課改中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直觀性的教學手段是連接學生與知識的重要橋梁,所以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應用圖片和音視頻材料。
二、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
建構主義認為,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當包括情境、協(xié)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
情境設置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為整個學習過程提供了基本素材??梢栽O置一些歷史角色扮演、歷史小話劇、分角色朗讀等可參與性強的環(huán)節(jié),加深學生的體驗印象。也可適當?shù)卦黾右恍┘磁d表演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可以實現(xiàn)體驗者和觀眾的雙贏。
協(xié)作和交流在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在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這既是一種提升溝通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種共同構建知識體系的手段。我們在設置歷史問題時要做到深思熟慮,提供足夠多的基本素材。當然我們還要給予適當?shù)闹笇?,特別是在具體分工方面。
意義建構是最終的消化整理階段。學生將本節(jié)課的收獲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建構到自己原有的體系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及時記錄,給學生預留自主時間。
三、知識結構建構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伴隨著課改的深入,對歷史知識的考查越來越側重于能力考查方面。在河北省的中考中,歷史是開卷考試,這就更側重對知識體系的考查,尤其是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知識建構需要主體線索,也就是橫軸與縱軸。橫軸應以邏輯因果關系為主線,縱軸應以時間階段為主線。新知識的增添要注意位置的選擇,還要反復地提取,以試驗它的可行性。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