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馬虎虎
釋義:①馬虎;隨隨便便。②勉強(qiáng);湊合。
近義詞:粗心大意、丟三落四、隨隨便便
反義詞:一絲不茍、認(rèn)認(rèn)真真、仔仔細(xì)細(xì)
宋代有個畫家。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后畫上了馬的身子。
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這幅畫,他便將畫掛在廳堂。
大兒子問他畫里是什么,他說是“虎”。二兒子問他畫里是什么,他說是“馬”。
一天,兩個兒子去打獵。
大兒子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jié)果被老虎咬死了。
二兒子碰上了馬,卻當(dāng)成是老虎,把它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人賠錢。
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zé):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喂了虎,次子依圖射死馬。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xué)吾。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xùn)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馬虎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