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英,王會軍,陶小雪,廖仁昊,張 穎,崔妍莉,劉芳芳
預先給予短暫的腦缺血預處理(BIP)可誘導缺血耐受(IT)[1],激活內源性神經保護機制,減輕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腦損傷,但人為地誘發(fā)IT是非常困難和難以想象的,在臨床上實施困難。近年來發(fā)現預先給予一些藥物也可誘導IT,此現象稱為藥物預處理[2],研究表明阿司匹林(ASA)可誘導IT,具有直接神經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為ASA的抗炎作用可減輕腦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癥級聯(lián)反應有關[3]。中藥大黃素甲醚(plyscion,Ply)屬蓼科植物大黃根莖所含的蒽醌衍生物之一,并具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已有前期研究證明Ply通過抗炎機制而起到腦保護作用[4],但對IT的影響報道尚少見。本實驗利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觀察不同預處理方式對大鼠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影響,為缺血性腦血管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新方法。
1.1 模型制造 將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河北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按隨機數值表法分為5組,每組20只。A組:假手術組,B組:腦缺血再灌注組,假手術3d后給予2h大腦中動脈閉塞(MCAO),再灌注22h后處死。C組:腦缺血預處理組,缺血預處理10min,3d后給予2hMCAO,再灌注22h后處死。D組:ASA預處理組,阿司匹林粉劑(河南華利藥業(yè)有限責任 公 司 提 供,批 號:0780633)以 60mg/kg 劑量溶于2mL生理鹽水中,灌胃3次,3d后給予2h MCAO,再灌注22h后處死。E組:Ply預處理組,大黃素甲醚(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號:0506338;以40mg/kg劑量溶于2mL生理鹽水中,灌胃3次,3d后給予2hMCAO,再灌注22h后處死。給予A、B、C組等量生理鹽水灌胃。
實驗動物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用Zea-longa等[5]的大腦中動脈線栓法制作大鼠左側大腦中動脈缺血灌注模型。采用頸部正中切口,結扎并切斷左側頸外動脈,在頸外動脈殘端剪一小口,并插入一根頂端粘有石蠟的尼龍絲線,向上深入至分叉以上(19~21)mm,結扎頸外動脈近心端,缺血(以插漁線成功開始計時)后2h實施再灌注,外拉漁線約20 mm恢復MCA供血,完成缺血預處理。假手術組除不插入漁線外,其余操作相同。造模成功標志:大鼠不能伸展右側前肢(即提尾時右前肢內收屈曲)、行走時向向右轉圈(追尾現象)或行走時向右側傾倒,出現上述三者之一即為造模成功。再灌注3d后用相同方法再次造成MCAO 2h,于處死前進行神經功能缺失評分,心臟取血,后斷頭處死。
1.2 神經功能缺失評分 按Zea Long5分制[5]標準評分,0分:無功能障礙;1分:不能完全伸展對側前爪;2分:向右側轉圈;3分:向右側傾倒;4分:不能自發(fā)行走,意識喪失。
1.3 腦梗死體積測定 再灌注22h每組隨機選取10只動物斷頭取腦,去除嗅球、小腦和低位腦干,沿冠狀面用排刀切成5片,每片厚約2mm,置于2%TTC溶液中,避光染色30min,用10%甲醛緩沖液固定24h后用數碼相機照相,正常腦組織呈紅色,梗死組織呈白色,利用圖像分析法計算各個腦片梗死面積,并計算梗死體積。
1.4 腦組織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含量測定 再灌注22h后取每組另10只動物用10%的水合氯醛麻醉后處死,取出鼠腦剝離左側皮質,制成100g/L的腦組織勻漿,低溫離心1 5min(3 000r/min)。取上清液采用FFDFr-晶體閃爍計數儀,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各組動物腦組織IL-1β和TNF-α的含量。具體操作按大連生物工程公司生產的試劑盒進行。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多組比較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兩兩比較q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神經功能缺失評分 假手術組無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缺血預處理組、ASA預處理組及Ply預處理組神經功能缺失評分與缺血再灌注組比較明顯降低(P<0.01)。Ply預處理組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明顯降低,與ASA預處理組比較明顯降低(P<0.05)。詳見表1。
2.2 血清NSE含量 腦缺血再灌注組血清NSE含量與假手術組比較明顯升高 (P<0.05)。缺血預處理組、ASA預處理組及Ply預處理組與腦缺血再灌注組比較血清NSE含量降低(P<0.01)。Ply預處理組血清NSE含量與ASA預處理組比較明顯降低(P<0.05)。詳見表1。
2.3 腦梗死體積 假手術組無肉眼可見的梗死灶形成。腦缺血再灌注組大鼠均表現不同程度的梗死灶形成。缺血預處理組、ASA預處理組及Ply預處理組與腦缺血再灌注組比較梗死體積縮?。≒<0.01)。Ply預處理組梗死體積與ASA預處理組比較明顯縮?。≒<0.05)。詳見表1。
表1 各組神經功能缺失、NSE、腦梗死體積比較(x±s)
2.4 腦組織IL-1β和TNF-α含量 腦缺血再灌注組腦組織IL-1β和TNF-α含量與假手術組比較明顯升高(P<0.01)。缺血預處理組、ASA預處理組及Ply預處理組與腦缺血再灌注組比較病變側腦組織IL-1β和 TNF-α含量降低 (P<0.05)。Ply預處理組腦組織IL-1β和TNF-α含量與ASA預處理組比較明顯降低 (P<0.05)。詳見表2。
表2 各組腦組織IL-1和TNF-α含量(x±s) ng/mL
BIP是指對腦組織采用機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暫性腦缺血再灌注后,使其對以后較長時間的缺血性損傷產生IT[1]。其機制之一為抑制缺血后的炎癥反應,誘導腦組織產生內源性保護作用,減輕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經損傷。本實驗發(fā)現,提前給予BIP可以使再次缺血時神經功能缺失減輕,梗死體積縮小,血清NSE含量下降,均較缺血再灌注損傷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近年來發(fā)現預先給予一些藥物也可誘導IT,此現象稱為藥物預處理[2],研究表明ASA具有這種作用。提前給予ASA預處理可同樣使再次缺血時神經功能缺失減輕,梗死體積縮小,血清NSE含量下降,均較缺血再灌注損傷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炎癥反應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損傷及腦IT中具有重要意義,抗炎治療可減輕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經損傷[6]。Ply屬蓼科植物大黃的根及根莖所含的蒽醌衍生物之一,可通過血腦屏障,并具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已有前期研究證明Ply通過抗炎機制而起到腦保護作用[4],但對IT的影響報道尚少見。本實驗發(fā)現,提前給予Ply預處理可以使再次缺血時神經功能缺失減輕,梗死體積縮小,血清NSE含量下降,均較ASA預處理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中藥Ply亦可誘導IT產生腦保護作用,效果優(yōu)于ASA。
腦缺血后的再灌注損傷是一系列復雜的病理過程,主要與氧化應激反應、能量代謝障礙、炎性反應、興奮性氨基酸釋放、細胞凋亡及突觸傳遞受阻等有關[7]。其中炎性級聯(lián)反應是一個重要的損傷機制,各種炎癥因子的釋放在損傷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促進炎性細胞黏附于微血管內皮細胞,機械性堵塞微循環(huán)通道,影響組織的血流供應;另一方面促進相關炎性因子釋放,導致白細胞在缺血區(qū)浸潤和聚集,活化的白細胞在缺血區(qū)可釋放大量毒性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物質而進一步損傷局部組織血管,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致組織水腫,加重組織損傷[8]。在炎性級聯(lián)反應中以炎性細胞因子(如IL-1β、TNF-α)表達上調為首發(fā)特征,IL-1β、TNF-α作為炎癥反應的起始因子,檢測其含量對衡量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重要意義[9]。本實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動態(tài)觀察了不同預處理方式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側腦組織IL-1β和TNF-α含量的變化。結果發(fā)現,缺血再灌注腦組織中IL-1β和TNF-α含量明顯升高,且均高于假手術組(P<0.01)。缺血預處理組、ASA預處理組及Ply預處理組與腦缺血再灌注組比較病變側腦組織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 (P<0.05)。該結果與相關報道一致[10]。表明IL-1β、TNF-α參與了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fā)生,在腦缺血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中起一定的作用。而不同方式的預處理可能通過降低IL-1β和TNF-α在病灶側的過度表達,并對隨后發(fā)生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起保護性作用。
通過對不同方式預處理的比較,藥物預處理具有相對安全、方便、易于控制劑量的優(yōu)點,且中藥Ply具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本實驗有可能對臨床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據。
[1] Kitagawa K,Matsumoto M,Tagaya M,etal.Ischemic tolerance phenomenon found in the brain[J].Brain Res,1990,528(2):21-24.
[2] Zhao X,Strong R,Piriyawat P,etal.Caffeinol at the receptor level:Anti-ischemic effect of N-methy1-D-aspartate recepfor blockade is potentiated by caffeine[J].Stroke,2010,41(2):363-367.
[3] 徐濤,曲方,周中和,等.阿司匹林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神經保護作用的機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6,3:267-272.
[4] 呂若華,蘇鉅年,周曉雯,等.大黃素甲醚對新生大鼠皮質神經元營養(yǎng)作用的靶點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雜志,2012,15:1730-1734.
[5] Longa EZ,Weinstein PR,Carson S,etal.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inietomy in rats[J].Stroke,1989,20 (1):84-91.
[6] Huang J,Upadhyay UM,Tamargo RJ.Inflammation in strok an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Surg Neurol,2006,2006(3):232-245.
[7] Liao SL,Chen WY,Raung SL,etal.Association of immune reaponses and ischemic brain infarction in rat[J].Neuroreport,2001,12(9):1943-1947.
[8] Gao XM,Liu Y,White D,etal.Delet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protects the heart from severe is 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 predonminant role of anti-in flammation[J].J Mol Cell Cardiol,2011,50(6):991-999.
[9] Folkersma H,Breve JJ,Tilders FJ,etal.Cerebral microdialysis of interleukin(IL)-1beta and IL-6: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in the acute phase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J].Acta Neurochir,2008,150(12):1277-1279.
[10] Oshima T,Lee S,Sato A,etal.TNF-alpha contributes to axonal sprouting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Brain Res,2009,129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