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霞
【摘要】目的:對心里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予以探討。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手指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將其均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于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為患者開展心理干預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3.0%,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具有明顯差異,并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為糖尿病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關鍵詞】心理干預;糖尿病護理;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52-02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隨著患病病情的發(fā)展,很容易導致出現(xiàn)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具有較大的影響,在為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積極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就主要對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予以簡單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能夠滿足糖尿病診斷標準,將這100例患者均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處于17歲到75歲之間,其中包含有I型糖尿病患者3例,II型糖尿病患者47例;觀察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處于16歲到78歲之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主要表現(xiàn)為:血糖監(jiān)測、用藥指導、控制飲食、適量運動等;對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措施為:(1)要讓輕視糖尿病的患者在思想上對糖尿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由于經濟條件及知識水平的限制,一些病情比較輕的患者,對于糖尿病缺乏應有的重視,這會導致患者不能及時開展規(guī)范化的治療,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做好這部分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能夠在思想上對糖尿病予以足夠的重視;(2)做好患者的悲觀心理護理工作,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患病,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治愈,并且患者的病程非常的長,治療效果欠佳,這很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對患者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予以了解,并做好患者的勸慰工作,讓患者能夠認識到只要做好血糖控制工作,就能夠有效的延緩各種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3)通過相關的心理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由于一些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容易產生嚴重的并發(fā)癥,這會導致患者產生嚴重的恐懼、抑郁情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積極采取相關措施來消除患者的精神壓力,這對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及整體的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對患者的自責心理實施護理干預,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比較長,治療花費比較大,一些老年患者很容易產生自責心理,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強化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促使患者樹立起強烈的戰(zhàn)勝疾病的信息,以便于患者在開展治療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2]。
1.3 療效評定標準
無效表示的是: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是存在惡化現(xiàn)象;有效表示的是: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并且臨床癥狀有明顯的好轉;治愈表示的含義是:通過為患者開展治療,患者的餐后2h血糖低于11.1mmol/L,并且空腹血糖低于7.2mmol/L[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的處理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3.0%,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0%,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具有明顯差異,并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
組別 n 無效 有效 治愈 總有效率%
對照組 50 9 14 27 82.0
觀察組 50 2 13 35 96.0
P / / / / <0.05
3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的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表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血中胰島素的缺乏所導致的血糖升高,隨著患病病情的發(fā)展,會導致出現(xiàn)蛋白質代謝障礙與集體脂肪代謝障礙等癥狀,并且容易出現(xiàn)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等一些并發(fā)癥,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4]。
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大多需要開展長期的治療,這會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各種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這會導致患者機體中的一些應激激素的大量分泌,這會導致患者病情的加重,為患者開展相關的心理護理干預非常的必要。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開展了心理護理干預,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提升,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靜.心理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10(8):412-413.
[2]李靜.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10(9):45-46.
[3]耿巧玲.心理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25(12):301-302.
[4]楊云秀.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10(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