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夢(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個性化聲樂演唱技巧探究
張思夢
(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聲樂是最為古老也是頗受人們喜愛的音樂藝術形式。特別是在我國,聲樂在人們的音樂生活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聲樂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正是由于聲樂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個性和藝術大眾性。本文主要論述了個性化聲樂演唱的技巧。
聲樂演唱;個性化;技巧
在我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民族聲樂有著非常明顯的民族和地域風格,并且具有多種藝術表現手段和形式,是中國人民歷來所喜愛的音樂性質。隨著聲樂的不斷發(fā)展,其中的個性化已經成為近些年來人們所熱烈討論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個性化聲樂演唱的技巧,以更好地展現聲樂的獨特演唱魅力。
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歌唱者來講,當拿到一個新的聲樂作品時,首先要進行必要的識譜工作,然后再理解歌詞和分析聲樂調式。顯而易見,識譜是整個過程的基礎性環(huán)節(jié)。由于我國的聲樂作品有著非常明顯的民族風格,所以其韻律變化比較豐富。其次,歌者需要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的共鳴,并將自己融入作品,然后再發(fā)揮自我的優(yōu)勢,展現自身的個性演唱魅力。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了解聲樂作品的地域及民族風格。受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聲樂作品有著不同的民族特點,而且民族語言的溝通障礙,也是造成聲樂作品藝術個性化的因素之一。例如,藏族的山歌和牧歌在進行演唱時,必須要保證自身充足的氣力。在演唱《青藏高原》、《天路》等作品時,歌唱者就要注意歌唱時較前的位置,并要注意混聲的使用,這樣藏族所特有的聲樂個性就被表現出來了。第二,分析作品體裁。聲樂具有戲曲、說唱藝術、民歌等等形式,而民歌又分為山歌、號子、小調等幾種類型。例如,《小白菜》這首民歌,是根據河北民歌進行改編的,歌曲描述了一個失去親娘,而后被后娘虐待的弱小女孩。歌曲中主要使用了逐級下行的旋律,旨在渲染一種哀嘆哭腔的音調和語氣,以表達小女孩真實生活的悲慘。雖然這是一首民歌,但是其中又融入了民間小曲的風格。要想真正將這部作品完美地演唱出來,除了需要整體把握作品的體裁形式之外,還需要演唱者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第三,明確歌曲的音調。歌曲的音調實際上就是在完美闡述作品情感的要求下,進行曲調的有效起伏,這種起伏通常是以高低音的組合并集合特定的節(jié)奏實現的。一般來講,聲樂作品分為歌頌、勞動號子、戰(zhàn)斗性音調等等。歌頌的代表作品是《背景頌歌》,主要描繪了寬廣、奔放而有力的意境,具有非常強的抒情性。而《龍舟競渡》則屬于勞動號子,歌唱者在演唱時要將勞動人民的熱情和樸實表現出來,抒發(fā)對生活的真摯熱愛之情。一般來講,在進行不同形象的塑造或者表達不同的主題時,聲樂作品會使用不同形式的音調,這也是表現聲樂作品個性化的重要方法。第四,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每一個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在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初期,都是對當時自己情緒或者情感的表達。也就是說,聲樂作品的情感可能是歡快、悲傷、悼念亦或者敘述性等復雜的情感。例如,《一灣灣流水》是一首抒情的甘肅民歌,主要表達了牧羊小伙子對阿妹的四年之情,雖然作品本身是山歌曲調,但是作者在填詞之后,又將其變成了大眾情調,帶有作者明顯的個人情感。因此,要想掌握個性化的聲樂演唱,就需要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演唱是通過想象和聯想的相互結合而實現的。更為形象和具體地來說,演唱者要依托自身的演唱技巧來具體表達作品中的特殊情感。而要真正將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完美地呈現出來,演唱者就需要完成與作品創(chuàng)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需要具備基本的歌詞理解和識譜能力之外,演唱者還應當將自己置入歌詞所描繪的環(huán)境之中。只有做到這些,歌者才能自主發(fā)揮自身的演唱個性。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其一,具備藝術想象能力。作品和演唱中的藝術想象,是一種形式較為特殊,能夠將聽眾帶入超現實環(huán)境,從而增強歌者情感的思維方式。要想在聲樂作品中表現自身的個性。歌者首先需要讓自己進入想象的空間。然后再將想象中的情感和畫面以各個感官表現進行具體的描述。這是發(fā)揮聲樂演唱個性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第二,融入自我創(chuàng)造。能否完成對聲樂作品的自我加工和創(chuàng)造是檢驗一個歌者演唱好壞的評判標準。因此,歌唱者在演唱聲樂作品時,應當進行一定的自我加工。但是這種藝術加工不能扭曲原有作品的情感,其創(chuàng)作尺度也應當具有一個合理的范圍。例如,在演唱《看秧歌》、《丟戒指》等作品時,歌者除了要突出東北民歌特有的藝術特色之外,還應當加入科學的發(fā)聲和獨特的顫音,以將其推向新的藝術高度。
隨著人們音樂生活的不斷發(fā)展,個性化已經成為人們所追求的一個音樂鑒賞方向。為了滿足大眾這一音樂需求,更是為了保持音樂的持續(xù)發(fā)展,在進行聲樂演唱時,就應當體現其獨特的個性魅力。
[1]陳慧.聲樂演唱藝術的個性化研究[J].才智,2013,(30):34-35.
[2]史一峰.民族聲樂演唱的個性化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中學社會科學版),2011,(3):77-78.
[3]李王婷.談聲樂演唱中的個性表現[J].劇作家,2013,(1):80-81.
J617.13
A
1007-0125(2015)05-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