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里常常會有一些囂張的同學欺負另外一些同學,他們總是仗著自己家里有錢或者爹媽是當官的,在學校里為非作歹。他們欺負的對象一般是成績比較好、看起來老實的同學。他們會逼迫別人給自己寫作業(yè),如果不做會拳腳相加。有一次把學習委員打得嘴角出血,還威脅他不能告訴老師,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偷偷地告訴了老師,老師嚴厲地教訓了他們一頓,但是無濟于事。
我相信很多學校都有一些“小團體”,你們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是挺身而出還是躲得遠遠的?
——小 冷
如果是我,我會狠狠K那幾個混蛋一頓,因為欺負人是最低級的事。我覺得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先上前制止來拖延時間,同時聯(lián)系學校的保安和男老師。我相信總有人能制止校園暴力的。那些圍觀的同學、無動于衷的同學,如果被打的人是你自己,你會希望身邊的人撒手不管嗎?
——樂 樂
我覺得在制止校園暴力的同時,首先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畢竟我們都沒有練過。我們應該以機敏、靈活的態(tài)度處理,比如叫人來,或者大喊大叫,或者報警……總之,遇上校園霸凌應聰明巧妙應對,不要魯莽!
——方子玉
如果以后我的孩子遇上校園暴力,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個正直勇敢的人,當別人陷入兇險的時候,我希望他能拉別人一把。當然,前提是沒有大的生命危險。
雖然我們當前已經把“見義勇為”從學生行為守則中去掉了,但培養(yǎng)有正義感的學生,一直是學校應該堅持的責任。當看到我們的同學被欺負了,靜子不強求你們一定要挺身而出,但我希望你們可以適當地表達態(tài)度。像樂樂和子玉說得都很好,拖延時間、求助學校保安和男老師或者報警,都是很機智的處理方式。有正義感是值得鼓勵的,但我不贊成那些正義感爆棚的同學沖上去直接跟別人干一架,以暴制暴不可取,我們應該用巧妙的方式處理,避免直接把自己牽入其中,因為我們第一個保護的人應該是我們自己。
如果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只是為自己著想,那是一個殘酷的世界。我希望現在的青少年都是有血性并且懂得保護自己的人。
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就是發(fā)生在校園及其周邊的各種刑事、治安案件,主要以殺人、傷害、搶劫、綁架、強奸等刑事犯罪活動為重點,包括侵害在校學生和教師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
姐妹黨:姐妹們義結金蘭,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類似“桃園結義”的舉動,既可能成就共同進步、締結深厚友誼的佳話,也可以埋下拉幫結派、血腥暴力的伏筆。
殘酷青春:最早可能出現自日本導演大島渚在1960年拍的電影《青春殘酷物語》,是對青少年社會角色的一種重新審視。殘酷青春,反映青少年成長的躁動、青春期的迷茫、對社會的不適應和抵制行為,也往往伴隨著暴力、性、吸毒等叛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