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改正
杜甫的老鄉(xiāng)鄭虔,大杜甫二十歲,二人是忘年交。鄭虔是唐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醫(yī)藥等,是近乎百科全書式的一代通儒,唐玄宗曾稱他詩、書、畫為“鄭虔三絕”。一次鄭虔妻子得了瘧疾,杜甫來看望,見她病勢沉重,就對好友說道:“你讓嫂子誦讀我的‘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兩句,邊讀邊默想意境,當有奇效?!编嶒療o奈,依言而行。
幾日后杜甫再來看望,問起療效,鄭虔嘆道:“并無效果。”杜甫略思之,說:“看來不下猛藥不行。兄長您再讓嫂子誦讀‘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兩句試試?!编嶒哌M內(nèi)室,將此二句說與妻子,妻子驟聽,驚惶坐起,汗如雨下,濕透內(nèi)衣,竟是大好了。
這便是典故“杜詩療瘧”的來由?!段髑逶娫挕?、《古今詩話》、《劉賓客嘉話錄》等都有載錄,略有出入。有從杜詩所作年代對照二人年譜考證此事真假的,有從杜甫曾得瘧疾而己詩不能治療懷疑此事真實的,有從二人關(guān)系考證老杜自負其詩的,卻忘了最簡單的一個事實,即:鄭虔之于醫(yī)道之深,杜甫安敢置喙?只是后人筆墨游戲而已。
老杜對于自己的學問是自許的?!伴_口詠鳳凰”,“下筆如有神”,“竊比稷與契”,比現(xiàn)在的應(yīng)聘者敢說得多。杜詩沉郁,老杜端嚴,縱使相攜李白暢游,無衣食住行之憂,有酒朋詩友之樂,也無多少快詩傳世。我想,心系天下蒼生的儒者杜甫,是絕不會做出如此惡搞事情的。
這句傳說療效奇好的詩,出自《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唯多身始輕。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李侯重有此節(jié)度,人道我卿絕世無。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p>
花卿不是美女,乃是一位勇將,原名花敬定。在《高適傳》中,關(guān)于花卿有介紹:“西川牙將花敬定,恃勇,既誅子璋,大掠東蜀。天子怒光遠不能戢軍,乃罷之?!甭訆Z的程度令人膽戰(zhàn):見蜀中婦女臂上但有手鐲的,斷臂而取之。
此詩的第一句就是“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恐怕是大人用來止兒啼的。猛將花敬定,既然可止兒啼,其令人發(fā)指之獸行,當然可以治瘧疾。這也許就是好事者杜撰典故的來由。
但花卿沒有走出西川。他在追殺段子璋殘部時,由于兵力少,反被斬殺?!妒裰忻麆儆洝酚涊d:“花卿喪其元,猶操戈至東館鎮(zhèn),下馬沃盥。適遇浣紗女謂:‘無頭何盥以為?’遂自僵仆??っ裨嶂?,廟祀不絕”。無頭的花卿到溪邊洗手,被浣紗女一語驚醒,方知自己已死,這才仆倒。他被立廟祭祀,至宋時依然享受祭祀。黃山谷詩話曰:“花卿冢,在丹陵縣之東館鎮(zhèn),至今有英氣,血食其鄉(xiāng)?!边@是老杜沒有想到的。
杜甫草堂后世常有詩人志士憑吊,并未“血食其鄉(xiāng)”,這也是可以奇怪的。杜詩療瘧,靠的是花卿的“勇猛”。詩人的大愿是“致君堯舜上”,是要醫(yī)治他的家國,但終于未能實現(xiàn)。留下一則令人哭笑不得的典故,被后人玩味,詩人有知,悲哀而已。詩人病死舟中,這句令后世詩人引為同類而驕傲的療瘧詩句,被考證,被懷疑,留下一地蒼涼。 (編輯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