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
那天,女兒翻開家里的相冊,指著外公發(fā)黃的老相片對我說:“媽,外公年輕時還真愛美啊,你看,他襯衣的領是那么白,那么挺?!蔽倚χf:“那哪是襯衣啊,那是假領子。”
女兒吃驚地看著我。是的,假領子,對于女兒這些生長在新世紀的年輕人來說,太陌生了。
父親年輕時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他很愛美。他省吃儉用,從牙齒縫里擠出一些錢,將家里所有人的布票湊齊,買了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衫。這件襯衫,他總是舍不得穿,每逢走親訪友,或節(jié)假日,他才拿出來穿一次。然而,衣服穿久了,總會舊的。愛美的父親夢想能再擁有一件新襯衣。然而,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有時,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啊。布,要憑票買;糧食,要憑票買……擁有一件新襯衫是多么困難的事情。
有一天,父親見到了一位從大城市來的親戚,他那高高豎起的潔白的襯衫領子,讓父親羨慕不已。一問,才知道,那原來是假領子。那是用零碎的布頭做的。當時,雖然布難買,但零碎的布頭還是容易買到的。于是,人們就用那零碎的布頭做成了各式各樣的假領子。有白的,有紅的,有綠的,有花的……男青年穿,女青年也穿,假領子著實成了那個時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假領子誕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是新中國成立后相當困難的時期。據(jù)說,假領子最早是由上海人發(fā)明的。上海畢竟是大都市,那里人的愛美是出了名的。一向愛美又講體面的上海人,面對極其匱乏的物質生活,也有點無所適從了。然而,上海人善于變通,他們就用零碎的布頭做成了假領子。當時,假領子也稱為“節(jié)約領”,也就是相當于襯衣少了袖子和胸部以下的部分,的確是很節(jié)約布料的。
不知上海人的這項發(fā)明是否申請過專利,這項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發(fā)明,讓老百姓有限的衣服行頭頓時可以翻出更多花樣。假領子穿起來方便,但是,若脫下來,著實會嚇人一跳,讓人覺得你穿了一件“男式胸罩”,也會讓人以為你是便衣警察,背著一支槍呢。
聽母親說,父親到她家來相親時穿的就是假領子。在最困難的時代,依然有著對美的追求,假領子不正代表著一種進取精神嗎?如今,穿著各式各樣時髦衣服的年輕人,看著“男式胸罩”、“槍托”式的假領子,也許會覺得好笑,然而,那些曾經穿過假領子的人,一定是會對它充滿敬意的。 (編輯 于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