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剛
摘 要:曹操于建安十八年建魏國,之后大封群臣,諸多大臣入魏國為官。于陳壽三國志,經(jīng)常可見魏國初建,魏國既建字樣。陳壽三國志以行文簡約精煉而聞名,“初建”、“既建”用詞不同,前人著述,多以為陳壽所稱“魏國初建”與“魏國既建”的時間無區(qū)別,不曾詳考?,F(xiàn)按陳壽三國志諸傳推導,發(fā)現(xiàn)“魏國初建”和“魏國既建”所指時間當有所不同。
關鍵詞:魏國初建;魏國既建;尚書;侍中
按陳壽三國志,曹操建魏國之后,由漢官入魏國為官者則會記載“魏國初建”或“魏國既建”,以顯示漢魏之別。(華歆當是漢御史大夫,陳壽記載錯誤。因華歆與本文無關,不作詳辯。)
涉及“魏國初建”用詞的,共有十三人。記載如下:夏侯尚,魏國初建,遷黃門侍郎。荀攸,魏國初建,為尚書令。袁渙,魏國初建,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張承,魏國初建,承以丞相參軍祭酒領趙郡太守。涼茂,魏國初建,遷尚書仆射。崔琰,魏國初建,拜尚書。毛玠,魏國初建,為尚書仆射,復典選舉。王朗,魏國初建,為大理。華歆,魏國初建,以軍祭酒領魏郡太守。劉廙,魏國初建,為黃門侍郎?;鸽A,魏國初建,為虎賁中郎將。高柔,魏國初建,為尚書郎。徐邈,魏國初建,為尚書郎。
涉及“魏國既建”用詞的,共有十七人。記載如下:王修,魏國既建,為大司農(nóng)。徐奕,魏國既建,為尚書,復典選舉。何夔,魏國既建,拜尚書仆射。程昱,魏國既建,為衛(wèi)尉。劉放,孫資。魏國既建,與太原孫資俱為秘書郎。張既,魏國既建,為尚書。杜畿,魏國既建,以畿為尚書。王粲,魏國既建,拜侍中。衛(wèi)覬,魏國既建,拜侍中。陳群,魏國既建,遷為御史中丞。盧毓,魏國既建,為吏部郎。和洽,魏國既建,為侍中。常林,魏國既建,拜尚書。楊俊,魏國既建,遷中尉。杜襲,魏國既建,為侍中。崔林,魏國既建,稍遷御史中丞。
裴注注引魏書“初置衛(wèi)尉官?!弊⒂诮ò捕辏瑒t程昱最早為衛(wèi)尉已經(jīng)要在建安二十二年,距離魏國建立已經(jīng)有一定時間。
按杜畿傳,“太祖征漢中,遣五千人運,運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負我府君?!苯K無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之后杜畿為魏國尚書。而曹操征漢中為建安二十年,杜畿入魏為尚書必然在建安二十年以后。
楊俊傳稱楊俊為征南軍師后入魏國為中尉,征南軍師,則當是曹仁,考曹仁傳,曹仁曾有兩次行征南將軍經(jīng)歷,考楊俊的履歷,不可能在曹仁第一次行征南將軍的時候為征南軍師,則必然是曹仁第二次行征南將軍的時候。按曹仁傳和武帝紀記載,“復以仁行征南將軍,假節(jié),屯樊,鎮(zhèn)荊州?!?,“建安二十二年三月,王引軍還,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眲t楊俊為征南軍師必然晚于建安二十二年三月,則楊俊入魏國為官也在建安二十二年之后。
又考盧毓履歷,按盧毓傳所稱,盧毓任冀州主簿期間,曾和大理駁“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一事,大理為魏國官,說明當時魏國已建,之后盧毓又入丞相府為官,則盧毓為魏國吏部郎一事,應當在魏國建立幾年以后。
考常林傳,“出為平原太守、魏郡東部都尉,入為丞相東曹屬。魏國既建,拜尚書?!?,魏郡置東部都尉的時間,按武帝紀,在建安十八年十月。當年十一月,“初置尚書、侍中、六卿。”按常林于出任魏郡東部都尉后,又入丞相府為東曹屬,則常林入魏國官則必然在建安十九年以后。
又其中涼茂,毛玠,何夔,同稱為尚書仆射。按晉書職官志,“案漢本置一人,至漢獻帝建安四年,以執(zhí)金吾榮郃為尚書左仆射,仆射分置左右,蓋自此始。”,宋書百官志同,則漢末置左右仆射。尚書仆射本一人,漢末置二人,曹操的魏國無置三仆射的可能,則不可能三人同時擔任仆射,按毛玠、何夔都曾為東曹掾,東曹掾一人,則可知何夔任東曹掾為毛玠之后。則何夔任尚書仆射時間理應晚于涼茂和毛玠。
而陳群和崔林都擔任過御史中丞,按兩人履歷,崔林應在陳群之后,按陳群一直擔任侍中到曹操死時來看,陳群為侍中時間最早也應該在王粲死后,即崔林必然在建安二十二年以后為御史中丞。
按徐奕傳,“時關中新服,未甚安,留奕為丞相長史,鎮(zhèn)撫西京,西京稱其威信。轉(zhuǎn)為雍州刺史,復還為東曹屬。丁儀等見寵於時,并害之,而奕終不為動。出為魏郡太守。太祖征孫權(quán),徙為留府長史,謂奕曰:‘君之忠亮,古人不過也,然微太嚴。昔西門豹佩韋以自緩,夫能以柔弱制剛強者,望之於君也。今使君統(tǒng)留事,孤無復還顧之憂也。魏國既建,為尚書,復典選舉?!薄2懿儆诮ò彩吣?、十九年、二十一年多次征討孫權(quán),徐奕傳所稱“太祖征孫權(quán)”為哪一年事,記載不詳。按獻帝時所置雍州,為河西四郡,夏侯淵建安十九年才平舊涼州,則徐奕所為雍州刺史,必然是曹操復九州以后的雍州刺史,即徐奕傳所稱征孫權(quán)事,必然非建安十七年事,如此,徐奕入魏國也在建安十九年以后。
裴注于建安十八年引魏氏春秋云“魏氏春秋曰: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wèi)覬、和洽為侍中。”,很多人認為這條史料沒有問題從而展開論述,其中毛玠和何夔為魏國尚書事,陳壽三國志不載,可以認為是陳壽脫漏,而根據(jù)上面的時間推斷,常林,徐奕是斷不可能和荀攸,涼茂等人同時于建安十八年入魏國為官的,魏氏春秋的這條史料和陳壽三國志有著明顯的沖突。
涉及“魏國既建”字樣的人中,可見8人必然在建安十九年以后入魏國,則推測陳志所稱“魏國既建”,時間當在建安十九年以后,但時間不定。而稱“魏國初建”的,并沒有史料能推導出時間為建安十九年以后的,則陳壽三國志所稱“魏國初建”時間當在建安十八年。
侍中的設立,按武帝紀,應于建安十八年,而以各列傳的記載,最初為侍中者為王粲,杜襲,和洽,衛(wèi)覬四人,而各人傳記均稱“魏國既建”后為侍中?;蛟S以曹操魏國初置侍中官而不置其人,四人為侍中均為建安十九年以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