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赟
摘 要:山西陽高方言有21個聲母(含零聲母)﹑35個韻母﹑5個單字調(diào)。語音系統(tǒng)中存在一些特殊現(xiàn)象,如聲母中有唇齒濁擦音[v],舌根音[k]、[k‘]、[?耷]、[x]可以與細音齊齒呼韻相拼等;韻母中有[?奕u]﹑[i?奕u],失去了[n]韻尾等;聲調(diào)中有入聲。
關(guān)鍵詞:陽高方言 聲韻調(diào) 語音特點
陽高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北跨萬里長城,以陰山余脈與內(nèi)蒙古接壤?!渡轿鞣窖哉{(diào)查報告》中將陽高方言歸于晉語云中片的大同小片。本文以北徐屯鄉(xiāng)方言為主,以被調(diào)查的發(fā)音人為準(劉桂蓮,58歲,北徐屯鄉(xiāng)南徐屯村人,初中文化,只會說本地方言;調(diào)查時參考了《方言調(diào)查字表》《方言調(diào)查詞匯表》。文中所記相關(guān)例子,白讀音下加“ ”標示,文讀音下加“ ”標示。由于篇幅有限,未將同音字表附上。
一、陽高方言的聲韻調(diào)
(一)陽高方言有21個聲母(含零聲母)
P布別邊比 p‘怕皮盤普 m麻門帽面 f飛罰馮符 v忘聞娃我
t大到豆奪 t ‘太同鐵天 n崖難硬那 l路蘭呂農(nóng)
ts糟張次遮 ts‘草昌車從 s散思稅蛇 惹人繞日
t 精焦隔械 t ‘秋全清膝 ? ? ? ? 修旋線宿
k歌貴共狗 k‘刻跪開口 岸愛 x灰胡紅吼
?諂衣耳巖遠
說明:1.[v]為唇齒濁擦音,摩擦較輕,來源于中古的微母。2.假攝開口三等麻韻章組字聲母的起點還是[ts]、[ts‘]、[s],但與[ ]相拼時,聲母與[ ]之間有一個過渡音[ ]。
(二)陽高方言有35個韻母(不包含子變韻母)。
資絲知池
日
i第米眉雞 u 故母圖午 y女去虛雨
?調(diào)r 兒耳二餌
ɑ 爸馬茶罰 iɑ鴨卡夏家 uɑ 花夸瓜抓
河蛇餓車 ? ? ? ? ? u 鍋火顆墨
ei 倍妹開買 ? ? ? uei ?怪灰跪帥
u 飽桃少老 i u 條小叫腰
u 斗丑路收 i u 流牛狗口
膽三含碗 ? i 姐間野緣 ? u ? 短酸船官 ? y ?靴圓權(quán)練
河王當傅 i ? 良講搶想
根橫溫蚊 ? i ? 心緊姓靈 ? u ? 魂東村褥 y ? 軍群榮胸
ɑ?揲色合辣夫 ? iɑ?揲 百鐵脈角 ? uɑ?揲 刮落說戶 yɑ?揲 確絕雪藥
?揲 直不福核 ? i ?揲 北鐵急踢 ? u ?揲 綠出讀做 y ?揲 欲曲俗菊
說明:1.[ ]只和[ ]相拼,只有“日[ ?24]”一個字。2.最后一組入聲韻開合口與齊撮乎略有不同:開合口讀音相同,讀本音;齊撮乎主要讀音相同,實際讀音接近ie?揲、ye?揲。兩組讀音互補,本文都統(tǒng)一記作: ?揲、i ?揲、u ?揲、y ?揲。
(三)陽高方言有五個單字調(diào)(不包含輕聲)
陰平 31 詩梯知高開超婚方妻安
陽平 312 時題才床寒遲鵝神窮貧
上聲 53 使展古體口手粉草短取
去聲 24 近是大器父蓋抗厚共唱
入聲 ?揲33 識笛曲出黑說納學百竹
說明:1.中古清平歸陰平,調(diào)值為31。2.中古濁平歸陽平,調(diào)值為312。3.中古清上、次濁上歸上聲,調(diào)值為53。4.中古全濁上、清去、濁去歸去聲,調(diào)值為24。
5.中古大部分清入,次濁入、全濁入歸入聲,調(diào)值為?揲33,少數(shù)古入聲字今讀舒聲:清入、次濁入歸去聲,調(diào)值為24,如:匹[p‘i24]、六[li u24];古全濁入歸陽平,讀312,如:局[t y312]、舌[s ?312]、雜[tsɑ312]。
二、陽高方言語音特點
(一)聲母特點 1.有唇齒濁擦音聲母[v],摩擦較輕。這個聲母來源于中古的微母。今普通話中,零聲母和合口呼(單韻母[u]除外)相拼的字,在陽高方言中都前加聲母[v]。例如:蛙[va31]、歪[vei31]、腕[v 24]、王[v 31]、問[v ?24]、翁[v ?31]等。
2.舌尖前塞擦音、擦音與舌尖后塞擦音、擦音并不是整齊地對應出現(xiàn)。陽高方言中有舌尖前塞擦音聲母[ts]、[ts‘]、[s],有舌尖后擦音聲母[ ],如銳[ uei24]、人[ ? 312]、日[ ?24]。今普通話的聲母[ts]和[t?拶]、[ts‘]和[t?拶‘]、[s]和[?拶],在陽高方言中分別歸入[ts]、[ts‘]、[s]。如:阻[tsu53]、煮[tsu53]、掃[s u53]、燒[s u31]、殘[ts‘ 312]、沉[ts‘ ?312]等。
3.假攝開口三等麻韻章組字聲母的起點還是[ts]、
[ts‘]、[s],但與韻母[ ]相拼時,聲母與韻母[ ]之間有一個過渡音[ ]。如:遮[ts ?31]、撤[ts‘ ?24]、社[s ?24]。
4.舌尖中音聲母[n]可與舌尖前元音[ ]相拼,僅限“那”[n 24]一個字。
5.舌根音聲母[k]、[k‘]、[ ]、[x]可以與細音齊齒呼韻[i u]相拼。如:狗[ki u53]、口[k‘i u53]、[ i u53]指飯糊了、吼[xi u53]。
6.普通話零聲母開口呼的字,主要來源于中古的疑母、影母。在陽高方言中,全部以舌面后濁鼻音[ ]為聲母。例如:
疑母:訛[ ɑ?揲33] 岸[ ?24]
熬[ ?u31] ? ? 偶[ i u24]偶然
影母:惡[ ɑ?揲33] ? ? 庵[ ?31]
挨[ ei31] ? ? 歐[ i u31]
(二)韻母特點 1.韻母中有[u ]。今普通話的韻母[uo],在陽高方言中都歸入[u ],例如:多[tu 31]、挪[nu 312]、羅[lu 312]、果[ku 53]、火[xu 53]、左[tsu 53]、搓[ts‘u ?31]、鎖[su 53]等。果攝合口一等幫組字在今普通話中的韻母是[o],但在陽高方言中,幫母字的韻母變成[ ],例如;波[p 312]、菠[p 312]、簸簸箕[p 24];滂母、母、明母字的韻母變成[u ],例如:玻[pu 31]、婆[p‘u 312]、磨磨刀[mu 31]、磨石磨[mu 24]。
2.韻母中有[ u]、[i u]。流攝開口一等見系字在今普通話中的韻母是[ou],在陽高方言中歸入韻母[ u],例如:狗[ki u53]、口[k‘i u53]、[ i u53]指飯糊了、吼[xi u53]等;其余多數(shù)歸入韻母[u],例如:頭[t‘ u312]、宙[ts u24]、瘦
[s u24]、柔[ ?u312]等;個別字如流攝開口一等明母中的“畝[mu53]”、“某[mu53]”,流攝開口三等明母的“謀[mu312]”韻母是[u]。今普通話的韻母[iou],在陽高方言中多數(shù)歸入[i u],例如:秋[t ‘i u31]、銹[ i u24]、牛[ni u31]、六[li ?u24]、有[i u53]等。個別字“釉[i u24]”韻母是[i u]。
3.失去了[n]韻尾。今普通話的韻母[an]、[ian]、[uan]、[yan],在陽高方言中都分別歸入[ ]、[i ]、[u ]、[y ],例如:耽[t 31]、含[x 312]、減[t i 53]、貶[pi 53]、官[ku 31]、算[su 24]、權(quán)[t ‘y 312]、遠[y 53]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山攝合口一等的泥母和來母字在普通話中的韻母是[uan],但在陽高方言中整體歸入韻母[ ]中,如:暖[n 53]、亂[l 24]、卵[l 53]、鸞[l 312]。
4.今普通話中的韻母[a ]和[ua ],在陽高方言中都歸入韻母[ ],例如:邦[p 31]、帳[ts 24]、讓[ ?24]、光[k 31]、窗[ts‘ 31]、荒[x 31]等。
5.[ ]只和[ ]相拼,只有“日[ ?24]”一個字。
(三)聲調(diào)特點 陽高方言中有入聲,共五個調(diào)值、五個調(diào)類。
1.平分陰陽,即中古清平歸陰平,調(diào)值為31,例如:詩[s 31]、梯[t‘i31]、高[k u31];中古濁平歸陽平,調(diào)值為312,例如:時[s 312]、題[t‘i312]、才[ts‘ei312]等。
2.中古清上、次濁上歸上聲,調(diào)值為53,例如:使[s 53]、體[t‘i53]、好[x u53]等。
3.中古全濁上、清去、濁去歸去聲,調(diào)值為24,例如:是[s 24]、近[t i ?24]、抗[k‘ 24]等。
4.入聲不分陰入、陽入。中古大部分清入,次濁入、全濁入歸入聲,調(diào)值為?揲33,少數(shù)古入聲字今讀舒聲:清入、次濁入歸去聲,調(diào)值為24,如:匹[p‘i24]、六[li u24];古全濁入歸陽平,讀312,如:局[t y312]、舌
[s ?312]、雜[tsɑ312]。
以上內(nèi)容主要是通過與普通話的比較,對陽高方言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和語音特點進行了分析;此外,陽高方言中的舒入兩讀現(xiàn)象也非常普遍。文中對陽高方言的一些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也做了分析,希望為陽高方言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基礎的材料。
參考文獻:
[1] 郭海.陽高縣志[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3.
[2] 侯精一,溫端正.山西方言調(diào)查報告[M].太原: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93.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diào)查字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作者:趙鑫,山西大學文學院2012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語音學。
編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