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雜志微信公眾平臺開啟已經(jīng)一段時間了,無數(shù)讀者主動聯(lián)系我們,為雜志薦稿,提出意見建議。為此,我們特開通“微推薦”欄目,專門刊登來自微信的投稿。希望大家動動手指,多多支持!
星巴克
“你知道星巴克嗎?” “知道啊,就是一家咖啡店啊。” “錯!那是一家以咖啡店為主題的照相館!”
計算機能幫我們
探索世界嗎?
計算機能幫我們探索世界嗎?斯穆特教授說:“現(xiàn)在的天文學家,已經(jīng)不像原來那樣仰望星空了,轉(zhuǎn)而變成了機器的照顧者,成為了計算天文學家。我想這是人類的趨勢,各種可以重復的工作,可能都將變成機器的工作,就像機械代替農(nóng)業(yè)動物。這讓我們能夠做更多的事情,之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彼鼓绿亟淌诓聹y,80%的工作都會消失。想想看,你的職業(yè)有可能消失么?
道德小品
一個傲慢時代的趣味常常會扭曲上幾個時代的趣味,而且還自以為是。一個時代有多粗俗,它對歷史的態(tài)度也有多放肆——只知道活著的肉身,不知道死去的幽靈,更別說活人的靈魂——一百年后,今天留下的是一片空白:既無房子,也無幽靈。
火車之夢
聶魯達
火車在車站里
做夢,沒有防衛(wèi),
沒有引擎,熟睡著……我坐在位子上,火車
奔跑過我的體內(nèi),沖破我的邊境——
一轉(zhuǎn)眼,它變成童年時的火車,
清晨的煙霧,
夏日的澀甜。
仍有其它逝去的火車,
滿載哀愁,
像滿車的瀝青;
靜止的火車如是繼續(xù)奔跑于
黏著我的骨頭
逐漸陰沉起來的早晨。
段子手
觀察、品味陌生的城市,重要的是了解那里的生活,光是轉(zhuǎn)悠該城市“著名景點”是沒用的。帶一本旅游指南,“按圖索驥”,這只是對自己預先懷有的印象做重新確認而已,不會有任何的發(fā)現(xiàn)?!J識一個城市,其實最好步行,最好是在步行的時候偶然遇到什么。
我們逐漸發(fā)現(xiàn)一個男人結(jié)識的最后的朋友竟是他的妻子。這并不是肯定說我們遇不到在感情上深深吸引我們的人,但是我們要像過去一樣毫不在乎地自由地獻出我們的感情卻不是那么痛快了。我們變得喜歡評頭品足,他們也是如此。
《宋家客廳》是宋以朗圍繞其父宋淇的一部傳記。提到宋淇,不可不提張愛玲。張愛玲去世前將遺物(包括遺稿)交給宋淇、鄺文美夫婦保管。宋家客廳很熱鬧,錢鐘書、傅雷、吳興華、夏志清……全書以私家資料、家族記憶和公開資料為基礎(chǔ),“一切人、事、物都有自己的歸宿,我喜歡看見他們團圓。”
王國維看到革命群眾僭取了私刑處死的權(quán)力,就知道后浪肯定會比前浪更加激烈。最初破壞游戲規(guī)則的青年革命者,在自己的暮年大抵淪為失敗的反動者,往往使粗心的讀者忘記,他們在年輕時扮演過完全不同的角色。黨派還是個人都是這樣。
明白人無需太多的解釋,因為他們天生喜歡越過表象深入實質(zhì)。不明白的人離開符號和標簽就無法思考,猶如殘疾人依靠輪椅。如果“千真萬確的事實”擾亂了他們寶貴的標簽,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斥之為謊言和陰謀,逃回自己舒適的輪椅上。事情大概只能如此,因為這就是世界的隱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