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軍, 王天舒, 蔡美強, 謝湖均
(浙江工商大學 a.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b.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
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
宋志軍a, 王天舒a, 蔡美強b, 謝湖均a
(浙江工商大學 a.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b.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實驗室安全無小事,其事關國家、集體及個人的利益;實驗室安全教育是根本,其可以防微杜漸、預防為先。浙江11所高校的實證調查表明,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存在輕視課程師資建設、教育過程管理、實踐實訓教育、教師(研究生)教育及執(zhí)規(guī)(法)不嚴等問題。通過綜合分析,提出應從課程師資建設、以規(guī)(法)治校、拓寬教育廣度、改進過程管理、搭建多方協(xié)作平臺等五個方面入手來進一步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以促進高校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形成,為師生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工作和學習環(huán)境。
實驗室安全; 安全教育; 現狀調查; 對策分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及國家對高校實驗室建設投入的力度加大(數量與質量均取得長足發(fā)展),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各級部門對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規(guī)定、新要求、新期望。因而,通過了解當前高校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基本情況,實證調查分析師生員工對實驗安全教育的意見、建議,有利于進一步科學規(guī)劃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其實際成效,以滿足高校人、財、物等自身安全的需要,保障高校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正常運轉,實現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人才的目標[1-3]。
自2014年6月開始,先后對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浙江科技學院、溫州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嘉興學院、溫州醫(yī)科大學、寧波大學等11所高校(主要集中在理、工、農、林、醫(yī)等院系)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了解各高校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現狀。本次調查,累計發(fā)放問卷2 000份,回收問卷1 956份,有效問卷1 899份,問卷有效率為94.9%;其基本情況如下:低年級(大一、大二)學生583人、高年級(大三、大四)學生596人、研究生538人(碩士318人、博士220人)、教師182人。同時還采用個案調查法、文獻和資料檢索相結合的方法,實地訪談9所高校教師46人、研究生42人及本科生29人,經對比研究及數據分析,最終形成研究成果。
1.1 重認知教育,輕課程師資建設
在被問及“你覺得高校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有必要嗎?”近96%的調查對象認為“相當有必要”和“有必要”,被調查者對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有助于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維護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都普遍持認可態(tài)度。在被問及“你認為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對自己學習生活、個人成才有幫助嗎?”認為“相當有幫助”和“有幫助”的學生占87.3 %(分別為36.6% 和50.7%)??梢?,對于高校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必要性及重要性,無論是本科生、研究生或者教師,都有比較統(tǒng)一的肯定性的認知態(tài)度;這充分說明,高校對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認知宣傳做的比較到位。
關于對課程內容體系、師資力量的總體評價,選擇“很滿意”的學生占8.7%,選擇“比較滿意”的學生占14.6%,兩項合計占23.3%,選擇“一般”的占56.7%,選“不太滿意”占11.8%,選擇“不滿意”占8.2%。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的評價為“一般”,可以看出,對目前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課程內容體系、師范資力量水平的評價較低。另外,對比其他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課程師資,認為“明顯高很多”的占5.1%,選擇“水平略高一些”的學生占9.6% ,選擇“水平差不多”的占36.6%,選“水平略差一些”占23.8%,選擇“水平差很多”占24.9%??梢钥闯?,被調查者對于實驗安全教育課程師資的評價遠低于與其它課程。另外,在與被調查對象交流中發(fā)現,安全教育存在常規(guī)內容重復講、非常規(guī)內容沒人會講、公共內容則沒人講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割裂了其自身的內容體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2 重制度宣傳,輕嚴格執(zhí)行監(jiān)管
對于高校實驗安全相關規(guī)章制度,選擇“很健全”、“健全”占89.6% ,選擇“很了解”、“了解”的87.3%;這說明,實驗安全相關制度建設較為完善,被訪者對實驗安全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的知曉度也非常高。究其原因:①高校對實驗安全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的制(修)訂非常重視、對其宣傳也做了很多工作;②從規(guī)避責任的角度考慮,高校相關管理部門也更愿意、更容易在規(guī)章制度方面做一些工作、做出一些成績。
反觀這些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法)嚴格情況,其調查結果卻不容樂觀。面對“貴校對違反實驗室安全規(guī)章制度的處罰力度如何”這樣問題,認為“特別寬”占29.7%,認為“很寬”占41.7%, 二者之和超過七成;僅有9.7%被訪者認為“特別嚴格”或“嚴格”。當進一步問及“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執(zhí)法不嚴”時,選擇校園大環(huán)境的占51.7%,選擇礙于情面的占21.7%,選擇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的占11.6%。另外,從訪談反饋情況分析,發(fā)現大部分被訪者認為執(zhí)法(規(guī))的寬嚴程度與違規(guī)(法)者身份密切相關,普遍認為對教師執(zhí)法(規(guī))最難、對本科生執(zhí)法(規(guī))最易,對研究生執(zhí)法(規(guī))難度適中。
1.3 重本科學生,輕研究生、教師
調查結果顯示,有96.3%受訪者表示都曾經專門接觸(受)過實驗室安全教育,可見,從量的角度去考查,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總體覆蓋面已經很高。但是,當被問及你是否在本階段(校)接觸(受)過實驗室安全教育時,只有30.4%的做肯定選擇。按階段(年級)細分后筆者發(fā)現,受調查的大一本科生有99.9%選擇“接觸(受)過”,大二本科生有21.3%選擇“接觸(受)過”,大三本科生有11.9%選擇“接觸(受)過”,大四本科生有8.7 %選擇“接觸(受)過”,研究生6.3%選擇“接觸(受)過”,教師則只有2.3%選擇“接觸(受)過。可以看出,各高校都會組織專門針對學生實驗室安全教育的活動,但針對教師的專門性教育活動卻極少;大多數高校都會選擇學生入校(學)初對其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且抱著一勞永逸的想法,在后續(xù)各個階段(年級)不再組織相關教育活動。這種想法、做法,不負責任,也不科學。事實上,相對于大一新生,高年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也更需要實驗室安全教育。另外,從知識更新及每個實驗研究項目個性化的角度來考慮,實驗室安全教育也更應該時時抓、事事抓以實現全時空覆蓋,而不是厚此(學生)薄彼(研究生、教師)。
1.4 重結果考核,輕實際過程管理
從調查情況分析,目前各高校均已建立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相關考核體系以促進安全教育實效的提升,其考核形式主要集中分為兩大類別,即書面考試(占14.3%)、網絡考核(70.2%);且有少數高校已將安全教育課程列為必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面對“如果初次考試不過關,是否要求補考”時,93.3%的被訪者選擇“是”;且當被問及“如果補考不通過,是否有重修(學)要求”時,有51.2%的被訪者選擇“是”。明顯可以看出,校、院實驗室管理部門對考核自身及考核結果都非??粗?,也把考核結果作為實驗室安全控制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但與此同時,各高校對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相關實際過程卻關注過少:有73.7%被訪者認為實驗室安全教育較其它基礎課(專業(yè)課)的課堂(培訓會等)管理松懈;70.9%的被訪者認為網考(普遍采用網上自由學習、考試形式)有替考現象。我們在訪談中發(fā)現,不少被訪者是邊聽課邊看其他書籍資料,甚至有相當比例的被訪者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玩手機、打游戲、睡覺等。
1.5 重理論灌輸,輕實踐實訓教育
根據調查訪談結果,絕大多數高校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以課堂教學、專題培訓、大會宣講等為主(其中課堂教學占10.9%、專題培訓占20.1%、大會宣講占56.6%),上述形式決定了其內容主要以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理論灌輸過主,缺少實踐、實訓、實戰(zhàn)的安全教育,小部分高校以普及性校園安全教育開展小型消防演習活動)。統(tǒng)計被調查者的反饋情況,參加過消防演習占80.1%(會使用滅為器的占15.3%),參加過專門性實驗室安全教育實踐(訓)活動的僅有5.3%;56.3%的聽說過緊急噴淋/洗眼裝置,但實際操作過緊急噴淋/洗眼裝置的僅有4.3%。因而,實驗室安全的實踐、實訓、實戰(zhàn)教育開展情況普通不容樂觀。
研究分析調查結果,針對實驗室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從五個方面做工作,以提高其實效。
2.1 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師資隊伍選聘機制
實驗室安全教育作為高校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4-5],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強有力的教育師資力量是保障其實效的兩個重要手段。然而,本次調查發(fā)現,多數高校課程體系以常識性安全教育為主、專門性課程缺乏、課程系統(tǒng)性差,師資隊伍以兼職(保衛(wèi)人員、設備部門人員、實驗室管理員等)為主、年輕化(剛參加工作的教工為主),僅有極少數高校(院系)將安全教育納入學校常規(guī)教學體系(必修課或選修課)。
高校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要縱、橫兩個方向分層、分級、分步、分專業(yè)漸進式推進??v向考慮,可根據年級高低、人員身份等因素,分級開展初次教育、普及教育、專業(yè)教育等,分層開展安全文化意識教育、理論知識教育、技能實踐教育;橫向考慮,可根據專業(yè)、課題的異同,在推行安全常識通識教育的同時,積極開設針對學科、研究內容的專門性教育課程[6]。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內容涉及眾多學科領域,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隨著研究內容、實驗手段、設備技術而更新,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跨學科的理論,又要有寬廣的知識面,還要有學習新知識、技能的能力與主動性。因而,高校應當推出專門的制度來鼓勵引導高水平師資主動承擔實驗室安全教育的授課任務。這些機制包括適當提高安全教育課時報酬、把其列為職稱晉升、年度業(yè)務考核的優(yōu)秀條件之一等等,只有讓開展安全教育的教師體會到較其它課程能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肯定,其才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2.2 推進以規(guī)(法)治校,加大違規(guī)違法懲戒力度
依法(規(guī))治校,就是要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guī)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環(huán)境,使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質有明顯提高,是高校自身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基礎。實驗室安全教育管理以其易發(fā)違規(guī)(章)、難處理(罰)等因素無疑成為高校推進以法治校(院)一塊絆腳石。綜合調查訪談情況,筆者認為當前高校相關實驗室安全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應著重考慮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工作:①成立校院兩級專門的“實驗室安全工作委員會”(被調查9所高校沒有成立),以提升執(zhí)法力度;②建立一支專門的實驗室安全教育督查隊伍,以提高執(zhí)法影響力;③進一步健全規(guī)章制度,提高執(zhí)法的可操作性;④研究制定實驗室建設的相關標準或基本要求, 并將其列入到高?;窘ㄔO尤其是實驗室建設的規(guī)范中, 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的實驗室評估、檢查或評優(yōu)等指標中[7];⑤制訂諸如“停工”、“封門”、“一票否決”等硬性制度,以增加執(zhí)法威懾力。通過推行上述舉措,持之以恒,上下聯動,營造“違規(guī)必究、究則必嚴”的實驗安全執(zhí)法氛圍,徹底杜絕“破窗效應”[注]的負面作用,以促進法治、平安校園建設。
2.3 拓寬安全教育廣度,實現本碩博教全員覆蓋
根據調查訪談結果,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覆蓋面(全員化、常態(tài)化)過窄,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且在一定程度上已影響到其實施過程中的實效性。因而,我們需要在現有本科生安全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把碩、博士研究生的安全教育納入到整個管理體系中來;在安全教育的問題上,主動從“導師第一責任人”模式轉換到“院系統(tǒng)管”模式上來,加大對研究生安全教育的客觀要求及監(jiān)管力度,把研究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實處、做出成效;對教職員工的安全教育,則可先從“新人必須學、老人鼓勵學”起步,逐步通過職稱評定、績效考核、年終評優(yōu)等制度的修訂,漸行把安全教育納入考核管理體系,以形成教職工潛移默化的“規(guī)定動作”。針對“新生入學”式實驗室安全育,眾多被訪對象均有“運動式集中適得其反”、“畢其功于一役懶漢思維”、“欲速則不達”、“填鴨式灌輸易引反感”等方面的悲觀表達,這值得我們反思。 筆者認為,實驗室安全教育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 需要我們科學的規(guī)劃;我們可以通過諸如制訂校、院層面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實施方案”,把學生在校(教師在職)期間的安全教育從時間跨度做一個統(tǒng)籌的安排,并結合教學科研安排、設備購置、知識點更新等結點開展定單式教育,使被教育對象思想有預期、行動有需求、主觀有收獲,進而做到事半而功倍。總之,橫向上實現實驗室安全教育的本、碩、博、教的全員化,縱向上實現實驗室安全教育定期、定點、定階段的常態(tài)化,應該是高校實驗安全教育相關部門的共同目標及現實追求。
2.4 改進教育過程管理,增強安全教育實際效果
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過程管理松懈,導致其實際效果不夠明顯,進而陷入“簽到點名”式的被動教育,經常性被眾多受訪者所詬病。究其原因概述之,主要集中在“90后大學生學習欲望不強”、“大課堂式教育難于管理”、“實驗室安全教育多頭管理導致都不管”、“內容枯燥不夠生動”、“學通過、不學也可以通過”、“沒有納入正規(guī)教學體系”等方面。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發(fā)現其最根本的癥結還是集中在過程管理上,被眾多高校奉若神明的“實驗室安全教育考試系統(tǒng)”淪為用戶名密碼論換替考(一人學習考試多人通過現象普通存在)的犧牲品便是一個極好的例證。諸如通過“納入正規(guī)教學體系”、“編撰合適教材”、“推行準入制度”、“構建小班化教學體系”等舉措[8-11]筆者不再贅述,但追根溯源改進教育過程管理的基礎是加大人、財、物投入力度。借鑒國(境)外高校對于實驗安全教育的經驗[12],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做以下四點嘗試:一要制訂完善規(guī)章制度、構建懲罰獎勵機制,實現其過程管理的科學性;二要設立專門的機構并配備專門的人員,增強其過程管理的力量;三要加大資金投入,創(chuàng)造其過程管理的客觀可行性;四要加強監(jiān)管力度,實現全方位過程監(jiān)管。
2.5 搭建多方協(xié)作平臺,增加實踐實訓教育比重
實驗室安全理論教育與實踐(訓)教育作為兩種手段,理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為了預防做飯的煤爐對自己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造成嚴重傷害,故意(可控的范圍內)把孩子的手放在煤爐上燙一下,從此這個孩子每次看到煤爐就繞開走。所以,如果我們單從實效層面去對比分析,實踐(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更優(yōu)于理論教育。
從調查情況分析發(fā)現,由于安全實踐(訓)教育相對于理論教育存在場地平臺要求高、組織費時費力、存在風險等客觀原因,無論對組織實施者或者接受者都更偏好于實驗室安全理論教育,其結果是理論教育嚴重擠占了實踐(訓)教育的相關資源(時間、課時量、人力、物力等),影響了安全教育的實際效果。從訪談教師的反饋來看,增大實驗室安全實踐(訓)教育的比重是共識,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經費緊缺的情況下也面臨很大阻力。因而,就需要我們主動借力第三方、積極謀劃安全教育協(xié)作平臺,一是“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借助社會資源力量推進實踐(訓)教育,如企事業(yè)單位、政府組織、公益機構等;二是依托各級團組織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如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帶課題下鄉(xiāng)等;三是鼓勵學生參與以項目課題,引導教師參與實驗室安全實踐(訓)教育活動。
實驗室安全無小事,其事關國家、集體及個人的利益;實驗室安全教育是根本,其可以防微杜漸、預防為先。綜合分析調查訪談情況,雖然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但可以通過各級部門協(xié)同努力、各類人員積極參與,來形成一個高效、有序、科學的安全教育體系,使從事教學科研的學生、教師在進入實驗室前都能經過系統(tǒng)科學的安全理論、實踐(訓)教育,以促進高校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形成, 為師生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工作和學習環(huán)境, 為高校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保駕護航[13-15]。
[1] 徐建斌,趙濤濤.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J]. 實驗室科學, 2009, 8(4): 164-165.
[2] 黃 凱,張志強,李恩敬.大學生實驗室安全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3] 黃雄輝. 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與管理對策探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 32(8): 241-243.
[4] 張志強.日本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考察及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7):164-167.
[5] 郭萬喜,高惠玲,唐 嵐,等.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實驗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198-200.
[6] 張志強,李恩敬.高等學校驗室安安全教育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86-191.
[7] 李五一,谷大豐,胡 放.香港高校實驗室安全和環(huán)保工作考察及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8(9):10-12.
[8] 趙文武,李桂桃.高校實驗室安全現狀分析與管理對策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3):27-29.
[9] 王 杰,劉曉鴻.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討與對策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0, 27(3): 247-248.
[10] 黃文霞,羅一帆.高校化學教學實驗室安全教育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0, 27(9): 193-195.
[11] 倪景峰. 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意義和措施[J]. 中國電力教育,2008(23): 164-165.
[12] 曾懋華,洪顯蘭,彭翠紅,等.對比中美實驗安全規(guī)則反思我國高?;瘜W實驗室安全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 28(6):310-313.
[13] 周利剛. 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討[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32(8):238-240.
[14] 李 丁,曹 沛,王 萍,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33(3):274-277.
[15] 朱娟蓉.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對策[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32(6):430-433.
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fā)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
——摘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Status Surve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SONGZhi-juna,WANGTian-shua,CAIMei-qiangb,XIEHu-juna
(a.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b.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ere is no small matter in laboratory safety,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the collective and the individual, hence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revention is firs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of 11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showed that there was contempt for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uch as curriculum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practice training education, teacher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lax enforcement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afety culture in the laboratories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safe work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proposed that five aspects about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volving curriculum teacher development,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by law, broadening the breadth of education, improv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 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platform by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laboratory safety; safety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2015-04-10
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2014C37034);浙江省實驗室工作研究項目(2015);浙江工商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課題(Xgy14111,Xgy15016)
宋志軍(1979- ),男,河南商丘人,碩士,講師,實驗管理中心主任,主要從事食品組份的分析測試工作。
Tel.:0571-28008917;E-mail:zhijunsong@zjgsu.edu.cn
X 931
A
1006-7167(2015)08-02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