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數(shù)學學科特點具有應用性、靈活性、抽象性、準確性。說到準確性,要求學生計算過程要準確,計算結果要經(jīng)得住檢驗。2013年全國高考數(shù)學理科試題(浙江卷)第15題,由于出題者和審題人的疏忽,導致出現(xiàn)了一個錯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此題是一道填空題,出題人在編制題目時并沒有對結果進行檢驗,從而導致在影響如此重大的考試中出現(xiàn)錯題,值得數(shù)學老師認真反思。
關鍵詞:準確性;檢驗;高考錯題
下面就題目本身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說明。
設F為拋物線C:y2=4x的焦點,過點P(-1,0)的直線l交拋物線C于兩點A,B,點Q為線段AB的中點,若FQ=2,則直線的斜率等于 .
給出的參考答案是k=±1,大致的解法有兩種:
解法一:(點差法)
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1),A(x1,y1),B(x2,y2),Q(x0,y0),由于點A,B都在拋物線上,故滿足y12=4x1y22=4x2,兩式相減得到(y1+y2)(y1-y2)=4(x1-x2),所以y0= ,又點Q在直線l上,故可得x0= ,根據(jù)FQ= =2,解出k=±1.
解法二:(聯(lián)立方程,代入法)
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1),A(x1,y1),B(x2,y2),Q(x0,y0),聯(lián)立方程y=k(x+1)y2=4x,消去y得k2x2+(2k2-4)x+k2=0,由韋達定理可得,x1+x2= ,于是x0= ,代入y=k(x+1),得到y(tǒng)0= ,根據(jù)FQ= =2,解出k=±1.
以上兩種解法見于對浙江高考題的各種解讀資料,初看沒有任何問題,兩種解法得到的結果都一樣,但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檢驗。不難發(fā)現(xiàn)當k=1時,此時直線的方程為y=x+1,與拋物線聯(lián)立消y后得到x2-2x+1=0,即x=1,也就是說直線與拋物線僅有一個公共點,即直線l與拋物線C相切,當k=-1時同理。這與題中所述直線與拋物線有兩個交點A,B顯然矛盾。綜上所述,題目本身在設置上出現(xiàn)了重大錯誤。
同樣的問題出現(xiàn)在了人教A版選修2-1習題2.3的B組第4題中,該題是這樣敘述的:已知雙曲線x2- =1,過點P(1,1)能否做一條直線l,與雙曲線交于A,B兩點,且點P是線段AB的中點?其中王后雄學案教材完全解讀中給出的解法是:設直線l的方程為y-1=k(x-1),A(x1,y1),B(x2,y2),x12- =1x22- =1,兩式相減得
(x1+x2)(x1-x2)= ,又中點P(1,1),所以得k=2,故存在直線l∶y=2x-1使得題目中的條件成立。
但我們在汲取了浙江高考題的失誤教訓后,會發(fā)現(xiàn)將所得直線代入雙曲線方程,消y后可得2x2-4x+3=0,該二次方程的判別式?駐<0,也就是說直線與雙曲線無交點,故不存在這樣的直線使得題目中的條件成立。
通過以上兩題,筆者認為不論我們在編制題目還是在解類似問題時,結果的檢驗很關鍵,應努力做到準確、嚴謹,盡信書不如無書。
作者簡介:李林,男,碩士研究生,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學,計算數(shù)學。
編輯 楊兆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