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平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習作提出了 “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等要求,而單靠教材中的6-8次習作訓練是遠遠達不到上述目標的。為了加強習作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近年來在中小學流行的“循環(huán)日記”就是一個好的模式,我從2006年下期開始對“循環(huán)日記”的有效使用進行了大膽探索與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效果。
一、什么是“循環(huán)日記”
所謂“循環(huán)日記”即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共用一個日記本,每組每天一人寫日記,每周一循環(huán)。
二、“循環(huán)日記”與“日記”的異同
“循環(huán)日記”與“日記”同為日記,在材料選擇、表達方式、文字多少,都有自己做主,易于學生自由發(fā)揮。不同之處在“循環(huán)”,日記一般是寫給自己看的,而“循環(huán)日記”既給自己看,又給別人看。
三、我的具體做法
1.分組
剛開始,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在日記中敢說、敢寫就采用了自愿組合的辦法, 全班53人, 共組成了10個“循環(huán)日記”小組(每組5-6人)。每一個小組準備一個硬皮日記本,選舉一個組長(也可輪流擔任組長),以組長的名字為該小組的名稱或各小組自行取名,自行商定好每天由誰寫日記;在日記本的封面上寫上小組的名稱,在扉頁上寫上星期一至星期五或星期六交流次序名單(保證在一周內每位小組成員輪寫一次),按交流次序完成每天的交接,每周循環(huán)一次。
通過上述方式,進行了半個學期寫作以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知識掌握的程度,將一個班的學生按寫作水平高、 中、低的層次進行搭配,重新組成“循環(huán)日記”小組,以求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循環(huán)日記”進行一個學期之后,將中等層次寫作水平的學生搭配成循環(huán)日記小組,促使他們相互競爭,在競爭中逐漸提高寫作水平;再將寫作水平高與水平低的學生直接搭配成“循環(huán)日記”小組,通過高水平學生的引領示范,促進其自身并帶動低水平的學生積極進步。
2.修改
家長閱評:每一個學生寫完日記后的第一個讀者就是其父母,閱讀完孩子的日記后,家長可以在循環(huán)日記本上寫下自己的點評意見(整個小組全部日記都可以進行點評)。
學生修改:每個小組通過組內傳閱日記的方式,修改日子中的錯別字和病句,每個小組利用課間開展組內意見交流。
教師批改:在批改日記時盡量采用鼓勵的語言,贊揚他們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選材的多樣性和角度的獨特性,以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 同時, 回答他們在日記中提出的問題,也相對委婉的指出日記中存在的不足,點明有待提高的方面。
3.評比
教師每天批改后選出一至兩篇好的作品,舉行優(yōu)秀作品發(fā)布會,由寫作該作品的學生自己朗讀給全班同學聽,以增強寫作給學生帶來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每周開展一次每個小組的優(yōu)秀作品統(tǒng)計;半學期開展一次全班評比,以優(yōu)秀作品多少評選出5個“優(yōu)秀小組”;一學期開展一次“年度總冠軍個人評比”,以優(yōu)秀作品多少評選出“年度寫作冠軍”和10個“優(yōu)秀小作家”。
四、體會
1.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的核心就是協(xié)同合作。團隊中的每個人相互協(xié)作,取長補短,就能造就出一個好的團隊。“循環(huán)日記”的每個小組就是按時間分工的團隊,每一名成員既要圓滿完成自己的任務并及時交接,又要幫助其他成員一同進步,一起成長,這就需要每個成員密切合作,自律和他律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循環(huán)著的日記本,把每一個成員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團隊,通過“優(yōu)秀小組”的評比,讓他們體會到協(xié)同合作對一個團隊的重要性。
2.面向全體,教育公平
“循環(huán)日記”每周每一個學生寫一次,每學期每一個學生寫20篇左右,每天大約10人寫日記,教師隨時批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一起探討,共同交流心得,同學習、共進步,通過批閱日記,老師能夠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做到了教育的公平。
3.交流的平臺,教育的載體
“循環(huán)日記”給學生、家長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學生通過寫日記,向同學、老師、家長說出了心里話,這恰恰是教師最值得傾聽的話。童言無忌,有些話語或許顯得不那么“客氣”,卻有利于教師的反思和修正、有利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家庭和諧、有利于同學之間的相互理解、幫助和自我教育。家長們也通過每一次的點評,相互學習、借鑒其他家長的教育經驗;家長們也通過“循環(huán)日記”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一篇篇日記,就是一顆顆心在交流、在碰撞,只要我們用心去點撥、引導、教育,就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說到底,教作文就是教做人。
4.激發(fā)了寫作興趣,調動了寫作積極性
過去,不少學生把作文當做了一種負擔,寫作時往往抓耳撓腮、愁眉苦臉,半天才寫出幾句空洞而乏味的話?!把h(huán)日記”擺脫了傳統(tǒng)作文的條條框框,內容不受限制,材料自由選擇,不拘形式地寫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完全由學生自己做主,學生就能無限的展開自己的思維,大膽地去想、大膽地去寫;沒有了束縛就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有了興趣就充分調動了寫作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過去寫作時抓耳撓腮、愁眉苦臉的同學消失了,那種千篇一律、雷同的作文也不見了。
5.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內容
四年級之前,要通過指導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引導他們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觀察、發(fā)現(xiàn)、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義、有趣的事物;教會學生調動自己的感官去看、去聽、去聞、去摸,親身感受世界,感受生活,使他們捕捉到了更多信息。
從四年級開始,要引導學生關注人們議論的“熱點”、關心的“焦點”問題,寫出自己的看法,從而讓學生明白寫作的題材來源于生活,生活教會我們思考。繼而通過“循環(huán)日記”,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思考互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思維空間,了解了不同的生活,積累了寫作素材,豐富了寫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