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雖然生性害羞與謙遜,卻不厭其煩地為大眾宣講了數千回沒有草稿的演說,其中最重要的主題就是:任何人都可能在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發(fā)現每個當下的實相。
他的演說涵蓋了個人及社會所有沖突的根由。完整而深入地覺察我們每個當下的行為,乃是轉化我們自己以及社會的必要行動。有人曾經問他為什么要演說,他想達成的目標到底是什么,他答道:“我想告訴你們的,或許只是去發(fā)現實相是什么,但不是經由某種修行體系而達成的。若是能靠自己去探個究竟,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在生活里展現出這最深的實相……實相是無法累積的,凡是能累積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衰萎,而實相是不會衰萎的。你可以在每一個剎那的思想、關系、言語、姿態(tài)、微笑及淚水中發(fā)現它。如果你我都能發(fā)現它,并且活出它,那么我們就不會變成膚淺的傳教士,我們會變成真正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p>
本書節(jié)錄了克氏1933至1968年間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演說、對談及著作。這本書是克氏與前來探訪他的友人的對談日記,因此你會有一種和朋友一起無懼地探究人生的感覺。書中的這幾篇文摘,約略地描述了當時的地點、景觀和周遭的動物,從大自然的美景逐漸轉入對內在的困惑、焦慮及信念的探索。
在人們理解實相和認識自己的過程中,克氏從不認為自己的角色有多么的重要和必要。某回他對聽眾說:“講者的話語本身并沒有什么重要性。真正重要的是,聽者的心必須毫不費力地覺知自己一直處在理解的狀態(tài)。如果不了解,而只是聽一些表面的話語,那么我們勢必會帶走一堆的概念,然后便根據它們而建立日常生活的模式,過著所謂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