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遠
(南京視覺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 國際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1215)
《傲慢與偏見》第1—5章中譯校研究
束遠
(南京視覺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 國際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1215)
《傲慢與偏見》各個中文譯本在中國已經(jīng)流傳很久,對于每一章當(dāng)中的譯教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王科一先生的譯本在重現(xiàn)經(jīng)典原文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誤譯、錯譯,文章對在第1-5章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重新考慮,作出評價。
《傲慢與偏見》 中譯本 譯校研究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18世紀(jì)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女作家簡·奧斯?。?775—1817)的代表作,深受全世界文學(xué)愛好者的欣賞。其漢譯本的數(shù)量在我國也不勝枚舉,其中從上世紀(jì)80年代以來,有四位翻譯界的學(xué)者分別做出了對這部文學(xué)經(jīng)典的中文譯本。他們分別是王科一(1980);孫致禮(1990);張玲、張揚(1993);方華文(1994),其中以王科一先生的譯本為首創(chuàng),成為《傲慢與偏見》在中國文學(xué)中的流行先鋒。當(dāng)然,王科一先生的譯本因為時間較早,其中不乏一些誤譯、錯譯之處,對于這些存在的問題,非常有必要進行其漢譯本的譯教研究工作。
以王科一先生的譯本為研究對象,選取了第1-5章中的一些錯譯、誤譯為例,將譯較研究的分析分為三類,分別為“由疑生問,于理不通”;“順而不信,違背意愿”;“語法失察,詞義失準(zhǔn)”。
1.Original:I wish you had been there.Jane was so admired,nothing could be like it.
Wang Keyi:你沒有去真可惜。吉英那么吃香,簡直是無法形容。
試譯:你沒去真可惜了,吉英是如此令人仰慕,誰都沒法和她比。
吃香作為一種過于口語化的方言,不適合用于此,且譯者在對原文的句理解上有些偏差,對nothing could be like it理解錯誤。
2.Original:he actually danced with her twice!and she was the only creature in the room that he asked a second time.
Wang Keyi:他確實跟她跳了兩場!全場那么多女賓,就只有她一個人蒙受了他第二次邀請。
試譯:他確實跟她跳了兩場!全場那么多女賓,就只有她一個人收到了他的第二次邀請。
畫線部分譯為“蒙受”肯定是欠妥的,蒙受帶點不好、不利的因素,而用“收到了,接受了”則較為妥當(dāng)。此譯于理不通。
3.Original:“I was very much flattered by his asking me to dance a second time.I did not expect such a compliment.”
Wang Keyi:“他第二次又來請我跳舞,我真領(lǐng)他的情。我真想不到他會這樣抬舉我?!?/p>
試譯:“我對他再次請我跳舞感到高興。我真想不到他會這樣贊美我?!?/p>
Compliment譯為抬舉雖然意思沒有錯,但是不能完全表達原文的意思,順而不信,邀請?zhí)枋潜磉_一種禮貌的稱贊、仰慕,而不是抬舉。
4.Original:I beg you would not put it into Lizzy’s head to be vexed by his ill-treatment,for he is such a disagreeable man
Wang Keyi:我請求你別叫麗萃想起了他這種無禮的舉動又生起氣來;他是那么討厭的一個人。
試譯:我請求你不要讓麗萃想到他那惡劣地對待而感到心煩了,他實在讓人討厭。
Be vexed by his ill-treatment可譯為惡劣地對待,vex是心煩意亂的意思,譯本中的翻譯屬順而不信,違背原意。
5.Original: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little information,and uncertain temper.When she was discontented,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
Wang Keyi:她是個智力貧乏、不學(xué)無術(shù)、喜怒無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稱心的事,她就自以為神經(jīng)衰弱。
試譯:太太的理解力很差。她是個理解能力弱、知道的很少且喜怒無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稱心的事,她就想象她自己很緊張。
Understanding可理解為理解能力,information如用不學(xué)無術(shù)來說,則顯得詞句通順,不能表達原文的意思。
6.Original:But if WE do not venture somebody else will; and after all,Mrs.Long and her daughters must stand their chance.
Wang Keyi:不過,要是我們不去嘗試嘗試,別人可少不了要嘗試的。話說到底,郎格太太和她的侄女兒一定不肯錯過這個良機。
試譯:不過,要是我們不去嘗試嘗試,肯定會有人去的。畢竟,郎格太太和她的侄女兒一定不肯錯過這個良機。
Somebody else will翻譯成 “別人可少不了要嘗試的”顯得過于生硬,不符合兩個人之間對話的隨意性,改為“肯定會有人去的”則更通順些。
7.Original: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Wang Keyi:凡有產(chǎn)業(yè)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rèn)的真理。
試譯:有這么一條大家熟知的道理,所有富有的單身男子都必定要娶妻子。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作為真理來說未免顯得太過寬泛、范圍太大,詞義有些失準(zhǔn),屬過渡用詞,作為道理來說更能接受些。Good fortune可統(tǒng)稱為富有的。
8.Original:I was sure you loved your girls too well to neglect such an acquaintance.Well,how pleased I am!
Wang Keyi:你既然疼愛自己的女兒,當(dāng)然就不會把這樣一個朋友不放在心上。我真太高興了!
試譯:我很確定你是太疼愛自己的女兒,肯定要把這樣一個朋友放在心上。我真太高興了!
譯本中用了雙重否定來肯定丈夫?qū)τ谛聛磬従拥闹匾暎c原文的語法句式未免產(chǎn)生了沖突,所以直接改為肯定句即可。
9.Original:Your sisters are engaged,and there is not another woman in the room whom it would not be a punishment to me to stand up with.
Wang Keyi:你的姐妹們都在跟別人跳,要是叫舞場里別的女人跟我跳,沒有一個不叫我活受罪的。
試譯:你的姐妹們都在跟別人跳,要是叫舞場里別的女人跟我跳,對我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
Punishment to stand up with可理解為忍受這樣一中折磨、懲罰。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恰恰是:如果和別的女人跳舞,我會難以忍受的。沒有一個不叫我活受罪的會顯得生硬。
10.Original:They were in fact very fine ladies;not deficient in good humor when they were pleased,nor in the power of making themselves agreeable when they chose it,but proud and conceited.
Wang Keyi:事實上,她們都是些非常好的小姐;她們并不是不會談笑風(fēng)生,問題是在要碰到她們高興的時候;她們也不是不會待人和顏悅色,問題在于她們是否樂意這樣做??上У氖?,她們一味驕傲自大。
試譯:事實上,她們的脾氣都非常好;如果高興的時候脾氣可以很好;如果她們愿意的話,也可能很友善、很投機。
這一段是介紹Begley姐妹的話語,原文里作者的反諷味道特別明顯。Nor并非一定要與neither連用,很多時候可單獨使用,單獨使用時可與neither互換。Not deficient in...在某方面沒有缺陷、不足,這里指做得夠好。
11.Original:“I believe,ma’am,I may safely promise you NEVER to dance with him.“
Wang Keyi:“媽媽,我相信我可以萬無一失地向你保證,我怎么也不跟他跳舞呢?!?/p>
試譯:“我相信,媽媽,我絕對向您保證我再不會同他跳舞?!?/p>
“萬無一失”違背了原文的意思,雖然沒有錯誤,但是不符合原文。如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可譯為絕對保證即可。此譯詞義失準(zhǔn)。
從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出,王科一的譯本已經(jīng)充分考慮了讀者的文化背景、語言習(xí)慣及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譯本語言生動、簡明,所以不得不說他的譯本是個成功的翻譯。王科一先生對于語言文字和整篇著作翻譯的把握游刃有余,只是上述例子中以現(xiàn)代名著譯教角度審視時,脫離語境、望文生義之處不可避免。但正是我們值得去討論、去譯教之處,這也是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在時代中前行的一次又一次蛻變。
[1]奧斯丁,王科一.傲慢與偏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2]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