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宇仙,才 麗,趙佳怡,張美艷,姜海榮,崔曉蘭
(1.吉化集團公司總醫(yī)院特診科,吉林吉林132022;2.吉化集團公司總醫(yī)院醫(yī)???,吉林吉林132022)
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在高齡老人細菌性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臨床觀察
宓宇仙1,才 麗1,趙佳怡2,張美艷1,姜海榮1,崔曉蘭1
(1.吉化集團公司總醫(yī)院特診科,吉林吉林132022;2.吉化集團公司總醫(yī)院醫(yī)???,吉林吉林132022)
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老齡人口逐漸增多,200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接近1.3億,占人口比例達10.2%[1]。大量研究調(diào)查顯示,老年肺炎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我國每年肺炎患病達250萬例,其中老年人占75%,8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至少1/20的人每年因肺炎住院[2],死亡率居老年人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老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之首位[3]。高齡老人因機體抵抗力弱,同時癥狀及體征不典型,不利于早期診斷。因此具有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的臨床診斷指標,對高齡老人進行病情早期診斷及治療、同時監(jiān)測病情轉(zhuǎn)歸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高齡老人細菌性肺部感染及非感染組及感染組治療前后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的對比,旨在更有效的診斷及監(jiān)測治療轉(zhuǎn)歸情況。
1.1 一般資料
1.1.1 隨機選取我科(干診病房)2013年11月-2014年10月80歲以上患者130例,肺部感染患者72例,經(jīng)痰培養(yǎng)檢查明確為細菌性感染者61例(感染組),其中男57例,女4例,平均年齡82.8±3.8歲;非細菌性感染組69例,其中男64例,女5例,平均年齡81.4±4.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所有入選患者均除外大量免疫抑制劑使用、嚴重的內(nèi)科合并癥的危重患者、其他部位感染、慢性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1.1.2 肺部感染臨床診斷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2013年制定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及2005年美國胸科學會(ATS)和美國感染學會(RDSA)有關《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指南》標準[4,5]。1.1.3 PCT正常參考值小于0.05ng/ml,以>0.05ng/ml為升高;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參考值4-10× 109/L,以>10×109/L為升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正常參考值50%-75%,以>75%為升高。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第1天、感染組第七天分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觀察PCT、WBC、GR情況。PCT采用上轉(zhuǎn)發(fā)光法檢測,儀器為國產(chǎn)Coulter Hmx hematology analyzer,試劑為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為美國COULTER LH780ANALYZER,試劑由廠家提供。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感染組第1天:降鈣素原正常者7例(11.47%),其中白細胞升高者2例(28.57%)、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者2例(28.57%);降鈣素原升高者54例(88.52%),其中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者11例(20.37%)、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者18例(33.33%)。見表1。
表1 感染組各項指標的表達情況
2.2 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第1天:降鈣素原兩組對比P<0.05,有顯著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兩組對比P>0.05,無顯著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2.3 感染組治療第7天與第1天對比:降鈣素原對比P<0.05,有顯著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兩組對比P>0.05,無顯著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第1天各項指標的對比
表3 感染組第7天與第1天各項指標的對比
老年人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是引發(fā)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以老年肺部感染發(fā)病率為最高,約占57%,病死率高達42.9%-50.0%[7]。對于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而言,肺部感染是其首要的致死因素[8]。老年人肺部感染臨床癥狀常不典型,可不伴有發(fā)熱,多數(shù)表現(xiàn)為其他器官基礎功能下降,如意識狀態(tài)下降、嗜睡、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甚至原有基礎疾病惡化,因此易發(fā)生漏診及延誤診斷。同時大量研究表現(xiàn),老人肺部感染病原體中細菌感染仍占主要地位。因此本文通過對高齡老人細菌性肺部感染的相關指標的觀察,以尋找可以早期診斷、并監(jiān)測高齡老人肺部感染治療的快速有效的指標。
近年來,降鈣素原(PCT)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PCT作為一種新的診斷細菌性感染的指標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9]。1993年被Assicot等首先發(fā)現(xiàn),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降鈣素的前肽物質(zhì),健康人群或非細菌感染者的血清中PCT含量基微,甚至檢測不到[10],在細菌感染后2-3h開始增加,6-8h體內(nèi)濃度快速升高,12-48h達峰值,且在血液中穩(wěn)定性好,室溫放置24h,血漿濃度僅降低12%,4℃放置24h,僅降低6%,提示其良好的敏感性,因誘導條件苛刻決定了其高特異性,同時大量研究表明其與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病情隨著時間的推移的變化具有很好的相關性。本研究顯示,感染組61例患者中第1天PCT正常者7例(11.47%),升高者54例(88.52%),明顯高于正常組;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第1天PCT對比P<0.05,有顯著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感染組第1天與第7天對比:P<0.05,有顯著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PCT在細菌性感染時升高,并可監(jiān)測病情的轉(zhuǎn)歸。
目前臨床上常用于判斷感染的指標有WBC、GR、CRP(C反應蛋白)等[11]。WBC是外周血的有核細胞,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機制消除病原體,是機體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防線[12]。在細菌感染中WBC明顯升高,WBC和GR在臨床上被普遍認為是初步確定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常規(guī)指標,但其受個體基礎、運動、精神、藥物等因素影響,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數(shù)老年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機體反應差,并發(fā)感染后臨床表現(xiàn)常不典型,外周血象無異常表現(xiàn)[11],血白細胞計數(shù)可在正常范圍內(nèi),或僅中性粒細胞偏高。因此,老年患者僅憑有無血象的升高來判斷感染程度的輕重是不可靠的。本研究顯示:感染組第1天:降鈣素原正常者7例(11.47%),其中白細胞升高者2例(28.57%)、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者2例(28.57%);降鈣素原升高者54例(88.52%)、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者11例(20.37%)、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者18例(33.33%),兩組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者均較少;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第1天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兩組對比P>0.05,無顯著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感染組第1天與第7天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對比P>0.05,無顯著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老人、尤為高齡老人無法通過外周血象的監(jiān)測提示有無細菌感染及感染輕重程度,并不能進行抗感染治療的監(jiān)測。
綜上所述,對老年人肺部感染,尤為高齡老人肺部感染,可通過PCT的監(jiān)測及早的發(fā)現(xiàn)、診斷細菌性肺部感染,并根據(jù)病情選擇相應抗生素,于痰培養(yǎng)結果出現(xiàn)后根據(jù)致病菌調(diào)整抗生素,并通過PCT的監(jiān)測判斷抗感染效果。盡量做到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診斷、積極正確抗感染和早期綜合治療,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fā)病,降低病死率,縮短病程。然而PCT只是實驗室的一項觀察指標,亦存在著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因此一定程度上仍需結合臨床其他指標及臨床表現(xiàn)進行綜合判斷。
[1]胡宏健.我國高齡老人健康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0.
[2]Fry AM,Shay DK,Holman RC,et al.Trends in hospitalizations for pneumonia among persons aged 65years or older in the United States,1988-2002[J].JAMA,2005,294(21):2712.
[3]姑扎麗克孜艾拜.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287):181.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3,20(2):11.
[5]ATS/IDS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and heah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sre Med,2005,171:384.
[6]YuanJ,Lipinski M,Degterev A.Diversity in the mechanisms of neuronal cell death[J].Neuron,2003,40(2):401.
[7]虞華英,方寧遠.112例老年人肺部感染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5):607.
[8]馬念芳.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及臨床研究[J].實用老年醫(yī)學雜志,2010,25(15):1355.
[9]徐 掌,正 強.血清降鈣素原在嬰幼兒重癥肺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現(xiàn)化實用醫(yī)學,2010,10(22):1176.
[10]王 璐,胡 瓊.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兒童細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診斷價值.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8):969.
[11]皇甫玉珊,陳菊梅.現(xiàn)代老年感染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7:11-14.
[12]熊立凡,李樹仁.臨床檢查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2.
宓宇仙(1972-),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及老年ICU的診治研究。
2014-12-11)
1007-4287(2015)06-0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