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措施,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方法:對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治愈47例、好轉6例、死亡1例。結論: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需要護士需要熟練掌握與疾病相關的理論知識,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發(fā)癥。
【關鍵詞】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1-0295-02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異性間質性炎癥為主要病變的心肌炎癥。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有2個方面[1]: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細胞,增殖引起心肌損害、功能障礙;通過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引起心肌損害。另外,病毒產(chǎn)生毒素導致纖維溶解壞死、水腫變性及細胞浸潤。兒童中可引起心肌炎的常見病毒有柯薩奇病毒、??刹《尽⒓顾杌屹|炎病毒、腺病毒、傳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大多數(shù)預后良好,少數(shù)可發(fā)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本病臨床表現(xiàn)輕重不一,輕者預后大多良好,重者可發(fā)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近年來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我科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具體護理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兒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齡10個月~13歲,平均6.5歲;臨床表現(xiàn):患兒有不同程度的前驅癥狀,有發(fā)熱全身不適、咽疼、肌疼、腹瀉及皮疹等。心肌受累時常有心前區(qū)不適、胸悶、心悸、頭暈乏力、心動過速、心電圖顯示心律失常、ST段偏高、T波低平或倒置;所有患兒均符合“全國小兒心肌炎,心肌病學術會議”修訂診斷標準。
2護理
2.1嚴密監(jiān)測病情 嚴密注意患兒的心率、血壓、呼吸、血壓和面色改變等癥狀以及早發(fā)現(xiàn)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生。測量心率,每4小時1次,對有心律不齊者應作心電監(jiān)測,隨時記錄心電圖變化。如有多源性早搏,心動過速,過慢,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撲動顫動時,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有心衰竭時給予吸氧、鎮(zhèn)靜、強心等處理,應用洋地黃制劑時要密切觀察患兒有無洋地黃中毒表現(xiàn),如出規(guī)新的心律失常,心動過緩等。警惕心源性休克,注意血壓、脈搏、尿量、面色等變化,一旦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立即取平臥位,配合醫(yī)生給予大劑量維生素C或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2]。
2.2加強基礎護理 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病室內(nèi)保持安靜、舒適、清潔衛(wèi)生,定時通風。室溫保持在25~26℃,相對濕度50%~60%為宜?;純阂壮龊?,應保持床單整潔、皮膚清潔,及時更換衣服,防止受涼。保持口腔清潔,每日用0.9%氯化鈉棉球擦拭口腔兩次,勤漱口,3歲以上患兒應每日刷牙兩次,口腔糜爛處涂龍膽紫。避免不良刺激,合理安排探視,急性期臥床休息根據(jù)情況采取半臥位或平臥位。病情好轉后可根據(jù)心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有心功能不全者或心臟擴大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合理安排患兒的休息時間,醫(yī)。保證患兒的睡眠時間。滿足病兒的生理需要:協(xié)助患兒洗漱、進食、大小便及個人衛(wèi)生等活動,將病兒常用的物品放置其伸手可及處。待體溫、心電圖、x線及癥狀恢復正常后可指導患兒活動,避免情緒緊張和激烈的活動,活動時要有陪伴,如有胸悶及時休息并吸氧,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
2.3 心理護理 兒童易多動、哭鬧,家長應耐心講解,避免劇烈活動。盡量滿足患兒需要,不應該打罵患兒,使患兒情緒波動較大而影響病情,有的甚至使病情加重。所以,應多跟患兒溝通,使患兒心情愉快,有利于病情好轉。
2.4藥物護理 小兒靜脈點滴困難,宜用靜脈留置針。大劑量維生素C能清除自由基,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有助于心肌炎的恢復;能量合劑有加強心肌營養(yǎng)、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1,6-二磷酸果糖(FDP)可增加ATP的生成量,抑制氧自由基和組胺的釋放,對缺血缺氧的心肌有明顯保護作用。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注意注入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加重心臟負擔或引起疼痛。FDP不能與其他藥物同用,忌與堿性液、鈣鹽混合使用,因與洋地黃有協(xié)同作用,故心衰時慎用。②激素可提高心肌糖原含量,促進心肌中酶的活力,改善心肌功能,同時可減輕心肌的炎性反應,并有抗休克作用。一般用于較重的急性病例,輕癥病例多不主張應用。常用潑尼松口服,對急癥搶救病例可應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2.5飲食護理 給患兒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牛奶、魚粥、蒸雞蛋等,限制鈉鹽攝入,鼓勵患兒多飲水,患兒因口腔皰疹疼痛,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涼解暑的食物,如綠豆、蓮子羹等,多食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并做到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以免加重心臟負擔;急性期患兒臥床休息,腸蠕動慢,易發(fā)生便秘,給進食潤腸水果如香蕉、蔬菜等;發(fā)熱患兒給進食清淡、易消化、溫涼食物。
2.6出院健康教育 指導患兒出院后注意控制活動量,強調休息的重要性,恢復期適當鍛煉身體,以增加抵抗力,避免勞累,保持室內(nèi)溫暖,定時通風換氣,向家長講解本病的預防知識,如預防上呼吸感染和腸道感染等。給予飲食指導,予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飲食,少量多餐,并說明低鹽飲食的重要性,堅持藥物治療。我科對出院的患兒建立隨訪卡跟蹤,囑患兒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感冒,按時服藥[3]。
3結果 54例患兒治愈47例、好轉6例、死亡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4討論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輕重相差較大,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可因心肌病變彌漫而發(fā)生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護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做到及時準確的病情觀察,加強基礎護理及用藥護理,詳細周密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是治愈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41-343.
[2]吳為群,兒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27):861-862.
[3]許革芳,手足口病并發(fā)心肌損害患兒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