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云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胃腸炎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將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急性腸胃炎患者隨機分為強化組和對照組,均為26例,對照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采取常規(guī)護理;強化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采取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通過護理干預后,強化組的護理滿意度、總有效率、科學飲食等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對于急性腸胃炎患者的治療,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干預極為重要,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實踐意義深遠。
【關鍵詞】急性腸胃炎;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1-0216-02
急性腸胃炎是臨床常見的腸胃道急性炎癥,就是除傷寒、腸痢疾及霍亂外的其他致病菌引起的急性腸胃道感染[1]。臨床癥狀主要有發(fā)熱、惡心、嘔吐、腹瀉等,主要因飲食不潔、暴飲暴食等引起,以夏秋兩季發(fā)病率較高[2]。本文主要探討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腸胃炎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報告正文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急性腸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腸胃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并隨機分為強化組和常規(guī)組,均為26例。強化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12到53歲,平均年齡(28.2±1.3)歲;常規(guī)組:男14例,女12例,年齡13到55歲,平均年齡(29.3±1.2)歲。所有患者均在食用不潔飲食后4到5h內發(fā)病,主要有腹瀉、惡心、嘔吐、乏力等感染病癥,嚴重者伴有高燒、畏寒癥狀,腹部呈突發(fā)性陣痛,便呈稀水狀,排便每天5次以上。兩組患者一般特征無顯著差異,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對癥治療(抗感染、補充電解質、水,維持PH平衡并靜滴生理鹽水和5%的葡萄糖氯化鈉等)基礎上,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基礎護理等。
1.2.2強化組
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
(1)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體溫及了解患者的排便次數(shù)、排便量、大便性狀。由于排便的次數(shù)較多使得體液大量丟失,一些患者會出現(xiàn)手腳麻木的情況,因此在必要情況下還需要進行鉀、鈉、氯及血糖等化驗,以做進一步的治療。
(2)基礎護理:要鼓勵患者多飲溫開水,尤其是多飲淡鹽水,以促進胃黏膜的恢復及補充丟失的微量元素。如果患者腹瀉、惡心、嘔吐、不能進食,則需要進行靜注生理鹽水、葡萄糖等補充體液和電解質,以確保酸堿平衡和水電平衡。如患者體溫在38℃以上,則需要給予降溫治療,并囑患者多飲用白開水。
(3)腹瀉及肛門護理: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多休息,并要求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因口服類藥物直接作用于腸胃道,當患者出現(xiàn)劇烈腹痛時應及時告知醫(yī)生采取措施,可給予一定量的解痙劑。如患者出現(xiàn)脫肛,則應用紗布包手輕揉局部讓其回納;每次排便后應用溫開水沖洗,保持衛(wèi)生以免感染。
(4)飲食指導:因細菌對胃腸黏膜的刺激,使得胃腸功能下降,吸收能力較差,因此需要鼓勵患者要少量多餐、易消化、少渣類食物,比如:白米粥、面條等;鼓勵少食多餐,忌煙酒、油炸及辛辣食物,并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飯前便后需洗手。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
(5)心理護理:因發(fā)病較急,且伴有明顯臨床癥狀,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臨床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解釋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和檢查、治療的方法。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態(tài)度要親善、語言要輕柔,形成和諧的護患關系讓患者保持心態(tài)的平衡,通過支持、解釋、疏導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好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飲食情況,并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統(tǒng)計。
1.4統(tǒng)計處理
應用SPSS10.5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X2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意義。
2 結果
通過護理干預后,強化組的護理滿意度、總有效率、科學飲食等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具體如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 討論
急性腸胃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腸胃黏膜急性炎癥,主要因飲食不當導致。臨床癥狀主要有發(fā)熱、腹瀉、惡心、嘔吐等,該疾病和身體素質有很大關系,如果身體素質不強,抵抗力弱,則受外界的影響較大,發(fā)生急性腸胃炎的可能性較大。因改變發(fā)病急、病情較重,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疼苦,因此在治療基礎上還需要采取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干預,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
對于急性腸胃炎的護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實行人性化、優(yōu)質化護理,尤其是兒童和老年患者,必須從各方面進行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指導、心理護理、治療護理等,同時還應加強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和掌握急性腸胃炎相關的預防和治療知識,使患者了解急性腸胃炎與飲食有直接關系,以提高患者飲食安全的意識。并要督促患者預防感染,比如日常排便后的清潔、凈手;飲白開水,飲食要規(guī)律等。本研中,采取系統(tǒng)全面護理干預的強化組的總有效率(96.2%)、科學飲食(92.3%)及護理滿意度(96.2%),均高于常規(guī)組的80.8%、84.6%及88.5%,可以看出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采取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干預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疼苦,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急性腸胃炎的臨床治療不僅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對癥治療,還必須要有系統(tǒng)、個性、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只有治療和護理綜合才可實現(xiàn)最佳的臨床療效,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黃云香.急性腸胃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求醫(yī)問藥.2013,11(11):204-205
[2]李剛勇.思密達治療急性胃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0,10(14):129
[3]祝麗萍.急診內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護理觀察[J].藥物與人.2014,27(7):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