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要】目的:探討經(jīng)改良Denis Browne術治療小兒尿道下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兒,對其實施改良Denis Browne手術,并分析治療后的臨床療效。結果: 30例患兒中,7例患兒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3例2周后予以重新插入硅膠引流管治愈,3例3個月后進行尿漏修補手術。其余24例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高達80%。結論:改良的Denis-Browne術治療小兒尿道下裂,有著易于掌握,操作簡單,可減輕患兒疼痛感覺,術后并發(fā)癥減少等優(yōu)點,且尿道開口位于陰莖頭遠側,成形后陰莖的外形較美觀,改手術適用于各型的尿道下裂。
【關鍵詞】改良;Denis Browne術;小兒;尿道下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1-0158-02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常見的小兒生殖器畸形疾病,300名男嬰中便有1例患此病。近年來的治療方法傾向于一期的修復,但對于最佳的尿道下裂治療方法仍然存有爭議,對嚴重的尿道下裂一期修復治療結果的不滿,使得部分研究者轉向了二期手術治療[1]。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了3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兒,對其實施Denis Browne手術方法,并對其手術方式進行了部分改良,提高了患兒耐受情況能力及成功率,降低了尿道狹窄及尿瘺的發(fā)生率。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兒30例,年齡2.3-9.6歲,平均年齡(5.4±1.2)歲。其中隱睪6例,并發(fā)陰囊轉位6例,會陰型12例,陰囊型6例。
1.2 手術方法
1.2.1 陰莖頭尿道成形和陰莖下曲矯正術
龜頭先縫牽引線,進行常規(guī)法矯正陰莖下曲。包皮上開一口,將陰莖的頭部從此口穿出,并將包皮遠端移至腹側??p制包皮皮管選用0-5的可吸收線縫制,將包皮皮管翻轉,然后穿過包皮口至陰莖頭,切開陰莖頭部腹側,使用0-5可吸收線縫制形成新的尿道口,將硅膠管8F-12F插入陰莖頭部尿道作為支撐點,陰莖頭部用絲線固定,用0-5可吸收線閉合切口。術后處理:抗生素口服2周,保持創(chuàng)口的干燥,第七天將陰莖頭的牽引線拆除,拔出尿道內(nèi)導尿管,第八天出院,第十五天拔出陰莖頭部尿道內(nèi)的硅膠管[2]。
1.2.2 尿道成形術
手術進行6個月后,進行二期的尿道成形術。在陰莖的頭部縫制牽引線,包括近側尿道外口及陰莖頭尿道外口,在其內(nèi)側作一橢圓的切口,用鈍性和銳性的方法在Buck筋膜和肉膜間游離環(huán)繞陰莖頭部尿道外口至陰莖腹側尿道外口間的皮膚,游離陰莖腹側皮膚,將10F-12F的小兒胃管經(jīng)近側尿道口及陰莖頭部尿道口插入膀胱起著導尿及支撐的作用(不進行膀胱造瘺),使用0-6可吸收線縫合埋中間帶皮膚形成的管狀(皮管),注意縫合皮管時不能過緊,如若皮膚不能夠縫成皮管,可另選取中間帶直徑為1-1.2厘米的皮膚縫制成皮條。在皮管旁側留置自制的多孔引流管(取用采血針,另一端帶針頭的引流管將其一端剪下余下長約15厘米,將置于皮膚下的部分剪至直徑約為2mm的2-3個側孔用來方便引流,在陰囊側面作一小切口,將引流管導入側孔部分放置于皮管旁,術后使用采血針頭插入到負壓采血管)。使用0-1絲線將肉膜樣筋膜皮下進行縫合加固,手術結束后將引流管及尿管分別固定。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換采血管,更換時間依照采血管內(nèi)的引流量,術后4天內(nèi)如無明顯引流液后將其拔除。術后5-7天將包扎陰莖創(chuàng)面的彈力網(wǎng)紗拆除,10-14天將尿道支架管拆除[3]。
2 結果
本次實驗30例患兒,手術時間為170min左右,術后臨床療效均較滿意,7例患兒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其中尿瘺3例(8.8%),尿道狹窄2例(5.9%),傷口壞死裂開、感染2例(5.9%),3例患兒2周后予以重新插入硅膠引流管治愈,3例患兒3個月后進行尿漏修補手術。其余24例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高達80%。術后進行4個月至3年的隨訪觀察,所有患兒尿線粗,排尿通暢,均達到正位尿道口,陰莖完全伸直,無陰莖扭轉,且陰莖外觀美觀。手術結果見表1。
表1 手術結果情況
3 討論
小兒先天性尿道下裂是泌尿生殖中常見的畸形之一,其發(fā)病率僅次于隱睪。尿道下裂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與內(nèi)分泌紊亂、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有關,也可能與環(huán)境中的干擾物質的污染有關系。其次,此病的發(fā)生與家族的基因遺傳有關,所以基因表達的異常和環(huán)境中內(nèi)分泌物質的影響是引發(fā)尿道下裂的發(fā)生的原因。尿道下裂患兒局部發(fā)育不良,尤其是陰莖下曲嚴重患者,手術的修復過程復雜,尿道下裂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方法過多,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根據(jù)包皮的多少、陰莖彎曲的程度、尿道口的形狀、尿道外口的位置等來選擇手術方法,常用陰囊、包皮皮膚替代尿道,或是用口腔黏膜、膀胱黏膜等移植物替代尿道。術后常見尿道感染、新尿道全層裂開、尿道狹窄、尿漏等并發(fā)癥,手術方式分為一期的尿道形成和二期的尿道成形術,均有優(yōu)缺點[4]。該實驗34例患兒,陰莖下曲嚴重者,行一期尿道成形術的風險過大,將予以行二期尿道成形術,一期先進行陰莖伸直術,于半年后行二期Denis-Browne尿道的成形術。此手術的關鍵在于一期的陰莖伸直術,必須確定陰莖的彎曲要完全的矯正,使得纖維疤痕切除完全,陰莖完全伸直,且術中尿道游離必須到達尿道海綿體。半年后行二期Denis-Browne尿道的成形術,術中分離陰莖筋膜及白膜時從背部切口,伸至腹側切開,以此保留全厚的陰莖皮瓣,縫合時應使張力均勻,運用0-6或0-5的可吸收線縫合皮下組織及陰莖筋膜,并在皮膚外打結,以減少尿漏的發(fā)生,減少線結對尿道的壓力,術中操作應小心輕柔。選用多孔硅膠管作為尿道支架,經(jīng)過尿道口插入膀胱,使用無菌棉簽由陰囊根部擠壓至陰莖頭部方向,應用生理鹽水洗凈硅膠管,用F3-F5的輸尿管導管吸收分泌物。支架管的最佳留置時間為10天,因過早的拔出將引發(fā)尿道外口的結痂粘連。
本次實驗有以下特點:(1)一期先行陰莖頭尿道成形術及陰莖下曲矯正,使得新的尿道正位開口位于陰莖頭遠側,由此避免了傳統(tǒng)Denis-Browne手術尿道開口處于冠狀溝的缺點,術后尿道狹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及術后外形美觀;由于一期陰莖頭部尿道的處理,手術瘢痕軟化,局部的皮血供好,且充裕,將周圍皮膚繞成皮管后,進行皮膚及皮下的縫合,皮膚張力降低,不易發(fā)生尿瘺;本次實驗30例患兒,其中有7例患兒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如尿瘺3例(8.8%),尿道狹窄2例(5.9%),傷口壞死裂開、感染2例(5.9%)。術后并發(fā)癥情況較本年前明顯降低。(2)將采血針改制成的引流管留置于皮管旁,術后將采血針插進負壓采血管內(nèi)部,利用皮下組織間的滲血和負壓引流皮管,新尿道的分泌物及殘留積血由側孔進入到導管內(nèi),降低了手術后尿瘺的發(fā)生率,增加了引流效果,因尿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感染和積血。(3)不足之處為此手術方法為分期手術,需進行兩次完成,增加了住院時間。
尿道下裂手術在不同畸形、不同年齡方面上,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經(jīng)驗醫(yī)生和醫(yī)護人員會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操作熟練的手術方法。改良的Denis-Browne術法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手術方法,其有著易于掌握,操作簡單,減輕患兒的疼痛感覺,術后并發(fā)癥減少等優(yōu)點,且尿道開口位于陰莖頭遠側,成形后陰莖的外形較美觀,改手術適用于各型的尿道下裂。
參考文獻:
[1]劉巖,張弘.尿道成形術治療小兒尿道下裂48例療效體會[J].山東醫(yī)藥,2011,51(27):78-79.
[2]陳從其,黃素丹.Denis-Browne術治療尿道下裂29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5):36-37.
[3]齊桓,羅超,嚴超.改良Denis Browne術治療小兒尿道下裂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2012,33(13):1912-1913.
[4]吳濤,李曉英.小兒尿道下裂手術治療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7):1048-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