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沂
摘 要:新刑事訴訟法對簡易程序做了系統(tǒng)的修改,如賦予被告人審理糾紛程序的選擇權、強制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增設審限例外情形等,這對在保證公平前提下提高訴訟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此次修改仍存在程序單一、缺少回避規(guī)定、審限起算時限模糊等問題。通過分析此次簡易程序修改的原因、修改不足,提出完善簡易程序的建議,以期對簡易程序的更加完善起現(xiàn)實作用。
關鍵詞:簡易程序;刑事訴訟法;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1-0125-02
一、我國刑事訴訟簡易程序修改的原因
(一)犯罪率提高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結構的破裂和社會凝聚力的下降使得社會矛盾和刑事犯罪呈高發(fā)態(tài)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刑事犯罪活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低發(fā)案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末,每年全國刑事立案保持在16萬至50多萬起;第二個階段是刑事犯罪的快速增長階段,從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每年全國刑事立案從50多萬起快速增長到300多萬起;第三個階段是高發(fā)案階段,從2000年以來,每年全國刑事立案保持在400多萬起以上[1]。犯罪率居高不下,使得法院積案越來越多,案件遲延現(xiàn)象愈加嚴重。因此,實現(xiàn)案件的繁簡分流,加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簡化庭審過程,提高司法效率,是我國司法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法官素質提升
當前我國司法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和審判業(yè)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法官法、檢察官法實施以來,截至2005年,全國檢察官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從12 724人增加到77 686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從216人增加到4 690人[2]。并且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法官、檢察官的培訓,法官、檢察官隊伍的素質結構明顯優(yōu)化,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基本上具備了審理各類案件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三)發(fā)揮檢察院法律監(jiān)督職能的要求
根據(jù)《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的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jiān)督。檢察院作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提起公訴并支持公訴是檢察機關的法定職責。若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檢察機關不派員出庭,一方面不利于對抗式訴訟模式的建立和案件實體公正處理,不利于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維護和法律監(jiān)督職責的履行;另一方面,檢察機關由于對庭審情況包括法庭組成、審理過程、庭審程序是否合法等一無所知,其法律監(jiān)督活動將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必然影響法律監(jiān)督權的正確行使。加之,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將簡易程序的范圍擴大至最高刑期可能被判處25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因此,為促進案件事實的查明以及定罪量刑的正確性,檢察機關派員出庭是必要的。
(四)重視被告人訴訟權利的結果
簡易程序相對于普通程序而言,最大的特點是庭審過程進行了最大限度的簡化,這必然要使被告人的一些權利無法行使,或者無法充分行使。作為與審判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的被告人,對于采用何種程序來接受審判應有自己的發(fā)言權。司法機關應當充分尊重和保障被告人的這種程序選擇權。本次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賦予被告人可以決定是否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程序選擇權,而不僅僅是檢察機關或法院單方來發(fā)動,這是對被告人訴訟權利重視的結果,是我國法治進步的體現(xiàn)。
二、我國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修改內容
簡易程序是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重要程序,直接關系到訴訟公正與效率之間價值追求的平衡選擇。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08條至215條,對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174條至179條關于簡易程序的內容進行了下列修改:第一,明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條件。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08條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符合的條件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而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174條只規(guī)定了簡易審判程序案件的類型。第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決定機關發(fā)生變化。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08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決定機關為基層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可以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案件決定適用簡易程序。這與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不同,1996年《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只有在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才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第三,明確哪些情形下的案件不應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09條規(guī)定了不適用簡易程序的情況,但1996年《刑事訴訟法》沒有規(guī)定哪些案件不能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第四,根據(jù)案情的不同明確了不同的審判組織。新《刑事訴訟法》第210條第1款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可以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也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996年《刑事訴訟法》第174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這一修改是關于簡易程序規(guī)定修改完善的一項重要內容。修改后的規(guī)定根據(jù)案情的不同明確了不同的審判組織,同時兼顧了案件審理質量和訴訟效率。第五,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公訴人必須出庭。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10條第2款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备淖兞?996年《刑事訴訟法》第175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的規(guī)定。第六,賦予被告人程序選擇權。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11條規(guī)定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應當確認被告人是否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而1996年《刑事訴訟法》關于簡易程序的啟動,全由司法機關決定,被告人沒有實質性的簡易程序的選擇權。簡易程序選擇權的賦予,保證了被告人的利益,兼顧了訴訟效率與公正,符合法治精神。第七,增加了不受普通程序關于送達期限限制的規(guī)定。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13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節(jié)關于送達期限……的規(guī)定?!焙?996年《刑事訴訟法》第177條相比,辦案程序更加簡化。第八,增設了審限例外情形的規(guī)定。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14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钡鶕?jù)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178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必須在受理后的二十日內審結,沒有可以延長審限的例外情形。
三、我國刑事訴訟簡易程序修改的不足
(一)簡易程序的形式單一
從簡易程序制度的創(chuàng)立來看,基本上是立足于簡化庭審程序來提高效率。臺灣學者林俊益先生認為,要達至訴訟經濟可從迅速裁判、簡化程序、合并處理、對有瑕疵的訴訟程序經補正后維持有效、避免浪費、避免重復等六個方面進行努力[3],簡化程序只是其中之一。當今世界各國的簡易刑事程序至少包括庭審省略式和庭審簡化式兩種,簡化庭審只是簡易程序的形式之一,只在庭審簡化上下功夫有失片面[4]。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將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的案件范圍擴大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所有案件,可見現(xiàn)行簡易程序所能適用的案件其內部還有若干層次,其繁簡的程度也有不同差別。故要完善現(xiàn)行簡易程序,就必須結合中國的司法現(xiàn)實打破僅在簡化庭審上“做文章”的思維定式,增加新的簡易程序形式。
(二)缺少有關審判人員回避的規(guī)定
各國刑事訴訟法都規(guī)定,參加過簡易程序審判的審判人員,不能在由簡易程序變更而來的普通程序中擔任審判。但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卻沒有相關的規(guī)定。
(三)簡易程序審理期限的起算時限模糊
根據(jù)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14條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隨著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范圍的擴大以及被告人擁有使用何種審判程序進行審判的選擇權,如何確定受理之日需要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
四、完善我國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建議
(一)根據(jù)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簡易程序
毋庸置疑,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犯罪現(xiàn)象只會有增無減,而司法資源的投入受眾多因素的制約在短時間內卻不可能有大的改觀,面對此一矛盾,依據(jù)案件的具體類型設立多樣化的簡易程序,進一步實現(xiàn)程序分流,在確保公正的基礎上提高訴訟效率可謂是唯一明智的選擇。具體設想如下:(1)設立中國式的簡易命令程序。其適用范圍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立案后不需要進行過多偵查取證,最終量刑為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緩刑或免于刑事處罰的輕微刑事案件。(2)設立中國式的辯訴交易程序。其適用范圍包括存在訴訟風險的輕微公訴案件和被害人自訴案件[5]。(3)設立簡易公審程序。其適用范圍是被告人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
(二)增加有關審判人員回避的規(guī)定
在轉為普通程序審理后,雖然由原簡易程序中熟悉案件情況的審判人員參加案件審理,能提高訴訟效率,但是這不利于防止預斷,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審判。因此,刑事訴訟法應當增加一條回避的理由,即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原簡易程序的審判人員應當回避,不得參加變更為普通程序后重新組成的合議庭。
(三)進一步明確簡易程序審理期限的起算時限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決定機關為基層人民法院,被告人擁有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選擇權,并且對于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建議適用簡易程序審理。顯然,人民檢察院的建議、被告人的選擇和法院的決定不可能在同一天做出,二十日或者一個半月的審限從何時開始計算就會產生爭議。如檢察機關移送公訴案件起訴時沒有建議適用簡易程序,法院主動提出適用簡易程序,被告人也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則案件的審限是從檢察院起訴之日起計算,還是從被告人同意之日起計算抑或從法院決定之日起計算,這些都需要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參考文獻:
[1]新中國刑事犯罪狀況[EB/OL].華律網(wǎng),[2014-09-12].http://www.66law.cn/topic2010/smsxsfz/84030.shtml.
[2]我國法官和檢察官整體素質提高[EB/OL].人民網(wǎng),[2014-
09-21].http://legal.people.com.cn/GB/42735/3547517.html.
[3]林俊益.程序正義與訴訟經濟[M].元照出版公司,1997:87-165.
[4]左衛(wèi)民,等.簡易刑事程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61.
[5]高一飛.刑事簡易程序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228-232.
[6]高光亮.論我國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發(fā)展與完善——以公訴案件為視角[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7]侯艷玲.論辯訴交易在我國刑事訴訟簡易程序中的引入[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3).
[8]武英.論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完善[J].法制博覽,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