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質激素降階梯療法治療慢性濕疹臨床療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濕疹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組(對照A組)、糠酸莫米松軟膏組(對照B組)以及氟芬那酸丁酯軟膏組(對照C組)、試驗組,每組25例。試驗組采用降階梯療法,用藥依次為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糠酸莫米松軟膏、氟芬那酸丁酯軟膏。對比各組治療效果。結果:試驗組與對照A組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B、C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慢性濕疹患者而言,降階梯療法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慢性濕疹; 降階梯療法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1-0078-01
在皮膚科各類疾病中,慢性濕疹是其中的一種常見多發(fā)疾病,患者多有劇烈瘙癢感而致搔抓不斷,且反復發(fā)作,患處皮膚伴有苔蘚樣變或者局限性肥厚[1]。本文探討糖皮質激素降階梯療法治療慢性濕疹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濕疹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入選者病情均與慢性濕疹臨床診斷標準相符[2]。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A、B、C組,每組25例。
其中,試驗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2~67歲,平均(38.1±5.2)歲;對照A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3~66歲,平均(38.3±5.3)歲;對照B組,男16例,女9例;年齡22~66歲,平均(38.5±5.1)歲;對照C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1~69歲,平均(38.6±5.4)歲。四組患者年齡、性別、皮損程度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1)伴有免疫功能嚴重低下以及肝腎功能不全者;(2)皮膚皺褶以及面部伴有皮損者;(3)局部皮損合并真菌以及細菌感染者;(4)哺乳期女性或孕婦;(5)既往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應用史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3周的藥物治療,其中,對照A組用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國藥準字H20040122),局部外搽,2次/d,分別于早晚各用1次;對照B組用糠酸莫米松軟膏(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610),藥物商品名為艾洛松,局部外搽,1次/d;對照C組用氟芬那酸丁酯軟膏(國藥準字H20030188),藥物商品名為布特,局部外搽,2次/d,分別于早晚各用1次。試驗組患者第1周用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國藥準字H20040122),藥物商品名為金紐爾,2次/d,早晚各用1次;第2周用藥為糠酸莫米松軟膏,1次/d;治療第3周用藥為氟芬那酸丁酯軟膏,2次/d,早晚各用1次。若患者伴有嚴重瘙癢,可予以抗組胺藥物口服。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與對照A組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B、C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A組患者中,毛細血管擴張合并輕度皮膚萎縮者3例,局部多毛1例,色素沉著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其他三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對照A組與試驗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現(xiàn)階段慢性濕疹治療藥物中,糖皮質激素仍是其中最為有效的一種,然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用時間過長往往會導致局部不良反應,同時停藥后有較大幾率復發(fā)。所以臨床研究一種既有確切療效,又可有效控制藥物相關不良反應、降低病情復發(fā)率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必要。
本次研究以降階梯治療方法治療慢性濕疹患者取得了滿意效果。治療結果表明,患者患處在治療初期受到皮膚苔蘚化、皮損浸潤以及增厚等因素影響,普通外搽藥膏難以有效吸收,而試驗組采用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局部外搽治療方案,該藥物中包括0.025%全反式維A酸以及0.05%丙酸氯倍他索,維A酸可發(fā)揮抗增殖、去角質以及強化表皮細胞的作用,對丙酸氯倍他索軟膏的吸收以及滲透性能有強化效果;而強效糖皮質激素丙酸氯倍他索具有較強的作用效果,可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病情,兩者合用可有效改善治療效果。此外維A酸對于丙酸氯倍他索外搽而導致的皮膚萎縮具有較好的預防效果[8]。經過1周治療,皮損區(qū)域變薄,外搽藥膏吸收率升高,此時可選擇糠酸莫米松軟膏等藥效溫和、較少不良反應的糖皮質激素中效制劑,此類藥物屬于外用類軟性激素,其療效近似于強效糖皮質激素,同時不會導致全身不良反應。治療至第3周,患者皮損區(qū)域得到進一步改善,此種情況下治療藥物多以氟芬那酸丁酯軟膏或者糖皮質激素弱效制劑為主。本次研究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軟膏作為治第3周治療用藥,作為非甾體類外用藥物的一種,此藥可發(fā)揮止癢抗炎的效果,因此可作為糖皮質激素的替代藥物,用于鞏固療效。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濕疹患者而言,降階梯療法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麗麗,周愛民.卡泊三醇軟膏聯(lián)合氟芬那酸丁酯軟膏治療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6):565-566,568.
[2]曾金貴,喻國華,劉建國,等.平敏沖劑治療慢性濕疹及其對患者血清中TNF-2α,sIL-2R和ECP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1):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