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超 胡霞云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見聞和感受,這些見聞和感受往往可以成為作文的內(nèi)容??墒钱斕崞鸸P來的時候,又覺得沒東西可寫。這是什么原因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不會觀察,不細心。對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年紀小,生活面窄,頭腦里積累的感性材料不多,加上老師教法欠當,所以提起作文,學生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曉得寫什么,造成“打開本子咬筆頭,想了半天沒開頭”的情形。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只好互相抄襲,生搬硬套。這對寫好作文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根據(jù)我執(zhí)教多年的經(jīng)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看圖作文訓練
小學階段,兒童的觀察能力是很低的。多數(shù)學生視而不見過耳不留,所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從一年級就要注意培養(yǎng)。教材中看圖說話、看圖學詞、學句學文,就是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要先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和按“方位”順序觀察敘述。讓學生抓住特點把圖看明白,結(jié)合圖展開合理想象,說明白然后寫明白。如教學看圖學詞學句“這邊”、“那邊”時,我先借助畫面向?qū)W生提供信息源,畫面遠處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小河中鴨、鵝追逐嬉戲;近處是一片綠茵茵的草地,幾只小雞在覓食、歡叫。接著引導學生進入畫面觀察。我在雞旁邊貼上一張小朋友的剪貼畫,說:“假如你是這個飼養(yǎng)員,雞、鴨、鵝誰離你近,誰離你遠?”小朋友很有趣地觀看畫面,回答說:“雞離我們近,鴨、鵝離我們遠?!表樦鴮W生的思路我解釋說:“雞離我們近,我們說雞在‘這邊;鴨、鵝離我們遠,我們就說鴨、鵝在‘那邊?!边@樣借助畫面,學生興趣盎然地理解了兩個詞語的意思。為了使學生會用,又引導他們進行了第二次觀察;把一張兒童蕩舟圖貼在鴨群旁邊,提問:“假如你登上小船,雞、鴨、鵝各在哪邊?”。學生很快答道;“鴨,鵝在‘這邊;雞在‘那邊。”通過這樣一訓練,學生懂得了觀察的位置變了,這邊和那邊所表示的方位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趁學生學得正火候之時,我又啟發(fā)道:小飼養(yǎng)員在雞群旁觀察雞、鴨、鵝,寫下了書上的兩句話,如果她在鴨群旁觀察,誰能照樣子在黑板上寫兩句呢?小朋友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其中一個小朋友寫的是:“那邊少,這邊多;那邊只有幾只雞,這邊鴨多鵝也多?!笨梢?,“看圖學文”有了比較好的訓練,“看圖寫話”就不太困難了。前者借助畫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后者是觀察畫面讓學生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來表達畫面的內(nèi)容。前者重在理解,后者重在表達。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表達。因此,在教學中要抓好看圖學文的訓練。只要看圖學文抓好了,看圖作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課文模仿訓練
學生作文往往以模仿開始,即以模仿為起點。這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中一種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在講課當中,碰到有示范作用的句段,要注重指導學生當堂仿寫,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仔細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中心的。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這一點。如教《比尾巴》一文,用課文配的四幅插圖(猴子、松鼠各是什么樣子圖上沒有)能很快地吸引學生,所以順勢指導學生觀察這四幅圖,看圖上畫了什么?四幅圖的內(nèi)容有什么共同點?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種小動物的不同點,如先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這四種動物各有幾條腿。學生說:兔子是四條腿,而公雞、鴨子、孔雀都是兩條腿。接著問:四條腿的兔子與兩條腿的公雞、鴨子、孔雀還有哪些不同呢?學生又說;兔子沒有翅膀,而它們都有翅膀。兔子的皮毛、嘴巴、耳朵、尾巴等都與它們不一樣。到此老師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兔子是獸類,而公雞、鴨子、孔雀都是禽類,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接下來,再變換觀察點,指導學生觀察公雞、鴨子和孔雀這三種動物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此時,學生會自覺運用比較的方法去觀察,能列舉許多不同點,但難以抓住最本質(zhì)的特征進行比較。如猴子與兔子的尾巴,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哪里呢?引導學生讀描寫猴子和兔子尾巴的句子,使學生認識到它們突出的差異是一個“長”一個“短”。再看圖上兔子的尾巴,使學生對“短”的意思心領神會。然后將“短”與“長”進行比較,理解“長”的意思。啟發(fā)學生說一說所知道的事物?!笆裁撮L”、“什么短”或“什么比什么長”,“什么比什么短”。有的學生說:“火車長,汽車短,火車比汽車長,汽車比火車短”。這樣教學使學生懂得在觀察時要注意比較,在比較中可抓住事物的特征,從而教育學生運用比較觀察法觀察周圍的事物。又如教《三味書屋》中的一段;“書屋正中的墻上掛著一幅畫,畫上的古松底下臥著一只梅花鹿。畫前面正中是……東北角上的那張是魯迅用過的?!苯掏赀@段時,我要學生觀察教室里的陳設,以《我們的教室》為題模仿寫,以便學生掌握按"方位"順序觀察敘述的方法。由此可知,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是通過理解學會如何觀察,作文是通過觀察學會如何表達。因此,應引導學生多模仿,在借鑒范文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寫作。這樣也便于老師把閱讀、觀察、作文引上路。
三、寫觀察日記
觀察日記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興趣,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良師益友。培養(yǎng)學生留心身邊事物,經(jīng)過分析綜合把它記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看的多了,寫的多了,寫作素材就廣泛了。一個只把視野限制在單調(diào)的書本中的人,能領悟大自然的美嗎?一個不深入社會觀察體驗積累材料的人能寫出具體、生動的文章嗎?因此,老師一方面要設法把學生帶入大自然,帶入社會,讓他們積累較多的認識與體驗;另一方面要鼓勵他們把真實的見聞和感受寫在日記里,讓學生既有觀察又有實踐,養(yǎng)成勤于寫作的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觀察力是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的總體屬性及各屬性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能力。只有觀察能力強了,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生活,捕捉寫作素材,經(jīng)過加工提煉寫成文章;才能糾正不切實際的生搬硬套,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小學生"作文課,無話說,真難過,抓腦殼"的狀況。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