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婷婷
一提到高三的復習備考,大家都普遍感到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我們的課堂重在落實,因而普遍顯得枯燥乏味、疲憊沉悶。許多人認為這樣的課堂是高三的常態(tài),這是很正常的,對此也都習以為常??墒俏覀兌贾?,高三的學生比我們更累、更辛苦,他們起早貪黑,耐嚴寒、抗酷暑,每天奔走于連點一線,奮戰(zhàn)在書山題海之中,他們在這種沉悶乏味、缺乏活力與溫度的課堂中怎能夠高效的復習備考呢?復習課求活理應成為每一位高三教師的必然追求。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新求活,圍繞考綱考點重組教學資源,廣開源頭,為課堂注入新鮮活力,讓我們高三語文復習備考課堂靈動而豐盈呢?
一輪復習我們回歸教材,通常我們特別重視文言文的復習,主要是背誦課文和識記文言知識點;而其他的文學作品常常走馬觀花,只強調識記文學常識和字音字形。這樣一篇篇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深沉的人文情懷,閃耀著智者理性哲思的優(yōu)秀篇章都被簡化為一個個枯燥的、冰冷的、毫無生命力的知識符號。這種看似簡化學習任務、壓縮學習時間、追求高效率的復習實則是暴殄天物。殊不知這種機械而枯燥的學習對具有鮮活生命的學生而言是多么的冰冷,沒有思想的碰撞、靈感的激發(fā),沒有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對話,這樣的復習還能高效嗎?我校徐老師“為課文寫詩”方法給我們帶來了別樣的思考。由教育的起點到終極,直線最短。但從過程和實現的途經上看,直線費力不討好。反倒是曲線,蜿蜒漸進,拾級而上,更容易到達到理想的巔峰。徐老師的這種復習方式看起來費工費時,加重了學生的記憶負擔,但事實上這種富有詩意的課堂讓學生原本枯燥平凡的高三生活在經典的浸潤下也充滿了詩意。一段評論,一句話,一副對聯,或是一首小詩,一個題記,幾句旁批、眉批,幾句引用……多樣的形式,帶動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與思考,充分調動學生挖掘課本積累,內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這種生命體驗式的、滲透了情感與智慧的記憶對學生而言才是有意義的,也是最持久的。
基于這種理念,我來談談關于廣開源頭,激活課堂的一點構想。
一、新活的內容,激活思維
高三復習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習題與考卷,如果每一次評講都是就題講題,難免會有機械重復之感,會很沉悶乏味,老師和學生的思維也很容易呆滯、僵化。我們應該注意語文學科的特色決定試題的特點——不論哪類試題都以文字表述呈現,其文字或貼近現實,反映時代脈搏;或深入淺出,追蹤科技前端;或審美育人,凸顯人文;或思想豐富,啟發(fā)智慧……我們應當善用這些試題,深度挖掘,將其價值與意義最大化。比如在評講社科文《人的覺醒》時,我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作品從曹操的《短歌行》到鮑照的《擬行路難》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更深刻的理解了“人的覺醒”即生命意識的覺醒,“人的覺醒”帶來文學的自覺,也加深了對多所學課文的理解。在評講文言語段翻譯時,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思想內容,與現實生活、作文寫作聯系起來,去挖掘其價值意義。結果是令人欣喜的,在以“爭”為話題的作文中就有學生巧用2010高考北京卷文言材料“宋清不爭利”,在以“度”為話題的作文中有人巧用試卷中冒頓單于讓與不讓的事例來論證“凡事要適度”的觀點??梢姡灰覀儞Q個角度、換種方式,在課堂內容上求新、求活,就定能激活學生思維。我們的思想有多遠,我們的學生就能走多遠,甚至走的更遠!
二、靈活的形式,調動才情
課堂無論是預習還是展示,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序、步驟,而應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設計靈活多變的課堂形式與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才能活起來。其中,“讀”是學生參與的普遍方式,它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在一片沉悶、埋頭苦干的復習課中,我們更要重視“讀”。語文課堂少了“讀”,就少了一份靈動與詩意!學生讀字詞、語病、文學常識,讀詩歌、小說、散文,讀經典文言語段,讀優(yōu)秀作文、時文評論……學生個讀、齊讀,教師領讀、范讀,師生共讀、共賞,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形式不拘一格的“讀”。在讀中積累知識、強化基礎,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學會表達,在讀中涵詠品味、感悟升華,在讀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
當然,語文課堂應當是聽、說、讀、寫和諧統(tǒng)一,多種能力共同發(fā)展的課堂。我們應該用多樣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展示舞臺。例如在一輪教材復習結束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表達題:“從所學教材中選取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文字進行仿寫,表達你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庇腥私梃b《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敘事藝術,生動形象而又詼諧幽默的再現了早自習遲到生風雪教室外的情景。有人學習魯迅先生針砭時弊的文風,發(fā)出了這樣精辟的議論:“當那個老嫗從容的躺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啊!中國土豪于港澳炫富的偉績,某某游客在金字塔刻下‘到此一游的武功,不幸全被這老嫗的呻吟所淹沒了?!庇秩缭趶土暦爆嵍挚菰锏奈难蕴撛~時,我鼓勵學生編寫獨家記憶秘訣,有人將“乃”的用法會為一句話——“你、竟然、只、是、這樣,于是、才”,簡潔生動、易于識記。這種方式既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又很好的展現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
靈活多變、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表達,學會包容;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這樣的課堂關注了學生的思維,尊重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多元互動、生命對話,讓課堂處處激蕩情感的火花,涌動思想的洪流,揮灑非凡的才情!
三、鮮活的課題,慧眼傳情
復習備考中我們除了要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精心設計課堂形式外,還可以在細節(jié)上下足功夫。我們的考點復習專題是相對固定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每堂課應當找好切入點,打造大專題下的多姿多彩的小課題。俗話說“文好題一半”,作文如此,上課也是如此。設計一個精彩的課題,創(chuàng)設一種恰當的情境,往往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眼球,積極調動學生的情緒,給我們的課堂增添一份活力。比如“自然的啟迪”作文評講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為題,生動形象,啟迪心靈;議論文如何簡約敘例的作文指導以“文約辭豐,筆底風雷”為題擲地有聲,不同凡響;辨析語病以“借我一雙慧眼”為題聰慧新巧,能很好地提醒學生牢記六類常見語病類型,撥開迷霧辨正誤。讓我們巧用慧心,設計精彩鮮活的課題,營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情愫,傳遞一份機智。這樣充滿情感與智慧的課堂,學生愛聽、愛看、愛說、愛學!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個體,因而我們的教育應當是一場生命的教育。我們的課堂不應當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應當是豐富多彩、靈動飛揚的生命對話!在這種動態(tài)的生命形態(tài)的課堂中,學生或靜思生命,或揮灑才情,或偃仰嘯歌,或唇槍舌戰(zhàn)……如此才能實現復習備考的真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