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琴
【摘要】目的:觀察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對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舒適度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可以降低手術室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舒適度。
【關鍵詞】手術室;舒適護理;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23-0114-01
手術做為一種應激源,可對患者產生生理和心理的創(chuàng)傷,影響治療的正常進行及疾病轉歸。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旨在通過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科學性的護理程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多個方面達到舒適,縮短或消除消極體驗[1]。近年來,舒適護理在臨床上廣為應用,均已收到良好效果。筆者為探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對兩組手術患者分別進行了常規(guī)護理和舒適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舒適度,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1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2.5±5.4)歲;其中急癥手術9例,限期手術11例,擇期手術1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3.2±6.3)歲;其中急癥手術10例,限期手術14例,擇期手術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供營養(yǎng)充分的飲食,維持患者體液和內環(huán)境的平衡,保證充足的睡眠,并根據(jù)醫(yī)生的囑咐及時對患者進行術前檢查,將患者送往普通病房或ICU,及時記錄患者的麻醉與手術狀態(tài)。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護理: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手術室環(huán)境,并使患者了解手術過程,進行術前指導,以消除恐懼,更好地實施手術。②術中護理:保持安靜,避免引起患者煩躁,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手術中,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詢問患者的術中感覺,力求病人安全舒適。護士在為患者進行體位擺放時既要考慮到手術的要求,也要盡量保持生理功能位,使患者感舒適為宜。為患者擺放截石位時,為避免損傷腓總神經(jīng),應盡可能地用腿托板支托小腿。安置臥位時應牢固固定患者的肩部和臀部,防止身體過度彎曲[2]。③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護士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對病人家屬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這樣可以更好地照顧患者,使其盡早康復[3]干預時間為3周。
1.3 評價指標 選擇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舒適度作為舒適護理的評價指標。主要統(tǒng)計感染、引流不暢、栓塞、出血的發(fā)生率。采用徐梅[4]編譯的舒適性量表為調查工具,該量表的信效度較好,包括30個條目,4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舒適程度越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一方面體驗到手術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還有可能因懼怕手術而產生畏懼心理。圍手術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術中不適有可能影響手術的正常進行,延緩疾病的康復。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它通過為患者提供全面、細致的舒適護理以滿足病人的需求,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舒適護理分為術前、術中和術后三個階段。術前注意評估患者情況,了解患者疾病的基本信息及心理狀態(tài)等。術中,加強心理護理、協(xié)助病人擺放體位,護理動作柔和。術后,控制疼痛程度,做好回訪工作等[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總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舒適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對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降低和患者舒適度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具有一定的臨床實用價值。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以明顯降低手術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舒適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周艷, 劉曉丹, 李勤.舒適護理的人文底蘊[ J] .護理研究, 2008, 22(12A):3105-3106.
[2]郭君,劉晶星. 手術室舒適護理的現(xiàn)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9,9(4):28-29.
[3]胡光曦, 孔德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及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0):91-92.
[4] 徐梅,王英麗,趙琳,等.手術體位舒適性量表的形成及信度、效度檢測[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0):1045-1047.
[5]蔣春芳.淺談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施舒適護理的臨床療效[J].求醫(yī)問藥,2012,10(12):260-262.
(收稿日期: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