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羽
【摘要】建立語言學習策略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將概述第二語言學習和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介紹語言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學習策略的類型,以及三種學習策略的教學模型。
【關(guān)鍵詞】語言學習策略 語言教學 教學模型
隨著人們逐漸意識到語言學習策略教學在語言教學領(lǐng)域中的重要性,針對學生和學習策略的研究越來越多。
一、語言學習策略
語言學習策略被視為方法或途徑,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獲取知識,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執(zhí)行任務。大量的學者都曾在他們的各自領(lǐng)域研究過“學習策略是什么”,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策略”。
1.語言學習策略的定義。1975年,Joan Rubin在她的《良好的語言學習者所可以教我們的》中提到了“語言學習策略”的概念,她定義學習策略為“學生可以用來使用以獲取知識的技術(shù)或設備”(Rubin,1975)。即學生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所選擇或采取的行為和思想,用來獲取最優(yōu)化的學習成績。學者普遍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在語言習得和語言應用的過程中用來提高第二語言學習所采取的行動和方法。
2.學習策略的類型。在Cohen 和Weaver的《基于策略的教學: 教師指南》(2005)中,他們把學習策略分為 4 類,即語言學習策略、 語言使用策略、 語言技能策略和功能策略。
就語言學習策略而言,他們將其定義為“有意識和半意識狀態(tài)下的語言學習者所使用的實現(xiàn)目標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技能的思想和行動”。例如,當學生接觸到語言材料時,語言學習策略為有意識的過程,因為在該過程中,學生將有意識的主觀選擇如何處理這些語言學習材料(Cohen and Weaver, 2005)。
二、學習策略教學的模型
學習策略或者語言學習策略是否能夠被教師教給學生這一觀點一直是有爭議的。研究和實驗表明,學習策略的訓練及應用確實能提高語言學習者的語言學習技能與語言掌握程度。教學這些學習策略的最典型方式分別是 SSBI 模型,CALLA模型和Grenfell&Harris模型。
1.SSBI 模型。1998 年,Cohen提出一種教學模式為“風格和基于策略的教學 ”(Styles and 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即SSBI 模型。
在此模型中,教師的職能被依次分為診斷者、語言學習者、學習引導者、協(xié)調(diào)員和語言教練。作為診斷者,教師通過訪談或者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去了解和診斷學生的語言使用習慣,學習策略和學習風格。作為語言學習者,教師向?qū)W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和思維過程。作為學習引導者,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規(guī)劃和所使用的學習策略提出建議,尤其在前階段了解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現(xiàn)狀之后, 教師應該制定如何教語言學習策略的適當計劃。作為協(xié)調(diào)員,教師應當監(jiān)督學習進度,教師監(jiān)測學生能夠否達到學習目標并了解學生在運用學習策略的時候是否存在問題。最后,教師提供指引并提出建議,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調(diào)整相應的教學計劃。
2.CALLA模型。O'Marrey和Chamot (1990)在學術(shù)討論會“第二語言學習策略”中提出了CALLA模型 (稱為認知學術(shù)語言學習方法)。CALLA模型有六個階段,分別是準備、展示、實踐、自我評價、 拓展和評估階段。
在準備階段,教師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目標任務以及當前的學習策略。在展示階段,教師展示解說學習策略,使用這些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生為下一階段作好準備。實踐階段中,學生實踐所學習到的新的語言學習策略。在自我評價階段中,學生分析自己是否能夠運用各種策略,并判斷這些學習策略是否適用于自己的學習過程。在拓展階段,學生結(jié)合他們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找出最有效的策略,然后他們將這些策略應用到進一步學習任務和內(nèi)容中去。最后,評估階段,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評估學習策略是否適合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使用。簡而言之,CALLA模型是以學生為本的學習策略教學。
3.Grenfell&Harris模型。1999年,Grenfell和Harris提出另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這被稱為Grenfell&Harris模型。這個模型將六個步驟設為一個循環(huán),分別是認知、建模、一般實踐、規(guī)劃、 深入實踐和評價。
首先,認知階段,學生按需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教師將根據(jù)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來鑒別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使用了哪些學習策略。第二,在建模階段,教師展示和介紹新的學習策略,并解釋如何在今后的學習中使用這些學習策略。第三,在一般實踐階段,學生將所學的學習策略運用到不同的學習任務中去。第四,在規(guī)劃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選擇最適合和最有效的學習策略。第五,深入實踐階段,教師督促學生通過所選擇的學習策略獨立完成教學目標。最后的評價階段,教師和學生雙方對整個循環(huán)進行評估,總結(jié)并改進,設定新的學習目標,開始新的循環(huán)。
三、總結(jié)
本文通過對語言教學學習策略的定義,類型以及教學可行性的簡要介紹,旨在幫助教師指導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在他們今后的學習中獨立和自動使用學習策略。
參考文獻:
[1]Cohen,and Weaver (2005)Styles and 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 A Teachers' Guide.Minneapolis,MN: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2]O' Malley,J.M.,& Chamot,A.U.(1990).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