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學里,效率是指資源的有效利用配置。教育領域里的效率問題,即教育資源的投入產出達到的水平高低。本文以陜西省1997—2008年12年間的教育數據為依據,采用DEA方法,選取合適的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進而研究陜西省教育效率問題,得出陜西省小學、初中、高中及高校分階段的不同的效率值和變化趨勢。
關鍵詞:DEA;教育效率;投入產出
1.引言
經濟學里的效率,指相關資源是否達到了有效利用配置,在生產技術條件給定的狀態(tài)下,力爭不使資源存在閑置或浪費的現象。在教育領域里,教育資源的投入產出的比值大小,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事實上,關于教育資源的投入與產出的效果評價上,確實存在著閑置或產出率不高的問題。在當前全民關注教育,重視子女上學問題的大環(huán)境下,大眾更加關心這些投入的教育資源,是不是真的在最高程度上,實現了為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智力支持,是不是達到了很高的教育效能評價。
教育產出,從量化的角度來看,有一些常用的指標,比如升學率、畢業(yè)率、輟學率、生均教育經費的支出、教室利用率、生師比等等,這些可以看成是教育的內部效率,在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上,主要體現出學校教育與就業(yè)機會以及學校教育對于學生素質提高所帶來的社會效應,這些是教育的外部效率。無論是內部效率,還是外部效率,這些都是教育的經濟效率,關注投入產出比,同時也是社會整體教育水平和個人教育水平高低的一種量化表現。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來自于《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1998—2009)、《陜西統計年鑒》(1998—2009)。在年鑒中,選取1997-2008年間的教育數據,給定合適的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進而研究陜西省1997—2008年12年間的教育投入產出的效率問題。
本文主要采用了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該方法主要專注于尋找統計意義上的效率最優(yōu)組織,并驗證這個效率值是否是所有被評價組織中效率最高值。DEA方法是一種多投入多產出指標的非參數系統的分析法,其評價對象是同質的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相對業(yè)績。它含有兩個基本模型:CCR模型和BCC模型。
3.陜西省教育投入產出效率的實證分析
3.1教育總體投入產出效率分析
本文選取的投入指標有三個:人均教育經費支出、預算內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性教育支出比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地區(qū)財政支出比例;產出指標為平均受教育年限。這樣選取,完全基于數據選擇的準確有效性。決策單元是全省每年的教育狀況,分別有4個指標支撐。運用DEAP2.1軟件,進行投入導向的VRS分析,得到表1。
表1 陜西省總體的教育效率結果
年份crstevrstescalerts
19970.2011.0000.201irs
19980.2141.0000.214irs
19990.2491.0000.249irs
20000.2571.0000.257irs
20010.2930.5930.494irs
20020.4351.0000.435irs
20030.4500.5530.815irs
20040.4820.5450.885irs
20050.6021.0000.602irs
20060.6800.8390.810irs
20070.9411.0000.941irs
20081.0001.0001.000-
mean0.4840.8770.575
注:crste為總效率,vrste為純技術效率,scale為規(guī)模效率,rts為規(guī)模回報。
crstevrste×scale,irs為規(guī)模報酬遞增,drs為規(guī)模報酬遞減,-為規(guī)模報酬不變。
從上表,可以得到:
(1)總體效率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2008年總體效率更是達到了最優(yōu)效率值1,在不考慮誤差的前提下,我們看到,近年來,陜西省對于各階段的教育投入的加大,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也與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產出,有很大的關系。
(2)從總體效率的各年分布情況來看,效率值較低的年份從1997年起至2001年,均處于0.2-0.3一個很低的水平,占比達到42%。而其他年份的效率值,也是在一個很低的水平逐年上升,這說明教育的投入即便是逐年增加,依然處于一個很低迷的狀態(tài),繼續(xù)加大教育投入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3)結合陜西省教育的總效率值、規(guī)模效率值、純技術效率值,2008年時均達到最優(yōu)。這說明,相較于其他年份來說,2008年的教育資源的配置達到了一個合理的最優(yōu)配置,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陜西省的教育配置是一個不斷改善的良性循環(huán)。除此之外,本表反映出有7個年份雖然達到了純技術效率的最優(yōu)值,但是其總體效率由于受到了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并未達到理想值,究其原因,還是教育規(guī)模不合理造成的。解決辦法可以繼續(xù)加大教育投入,因為從規(guī)模回報來看,一直處于遞增狀態(tài),說明我國對于西部地區(qū)教育投入仍然需要加大,填補教育資源的缺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逐年遞增,教育效率也會逐年改善。
3.2分階段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分析
按照小學、初中、高中、高校四個階段,我們分別計算其相應的教育效率,為了統一全面地比較這四個階段的教育投入產出效率,我們采用了相同的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投入指標2個,即生均教育經費和專任教師占學校教職工人數的比例;產出指標也是2個,即在校學生數和生師比。在每個教育階段,其決策單元都是每一年的教育狀況,且指標個數滿足DEA分析要求。
運用DEAP2.1軟件,進行投入導向的VRS分析,得到陜西省各個教育階段的教育效率值。篇幅有限,我們截取了義務教育中的初中教育和高校教育兩個階段進行問題說明。
表2 陜西省初中、高校教育效率結果
年份
中教育效率高校教育效率
crstevrstescalertscrstevrstescalerts
1997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1998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19990.9251.0000.925drs0.8741.0000.874irs
20000.8131.0000.813drs0.6860.9690.708irs
20010.7660.9920.773drs0.6070.9470.642irs
20020.7040.9920.710drs0.6141.0000.614irs
20030.6650.9920.670drs0.7211.0000.721irs
20040.6910.9830.703drs0.6040.9220.655irs
20050.7260.9800.741drs0.6440.9480.679irs
20060.8450.9860.857drs0.6260.9180.682irs
20070.9100.9960.913drs0.7020.9990.702irs
20081.0001.0001.000-0.7101.0000.710irs
mean0.8370.9930.8420.7320.9750.749
初中教育階段:總體效率值均在0.6以上,并且基本上都是逐年上升的,平均效率值是0.837,教育投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97、1998、2008年達到了最有效值,但是總體效率在這12年間依然存在不穩(wěn)定的情況。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初中教育階段的純技術效率均在0.9以上,且有近50%的年份處于純技術效率最優(yōu)值,由此看到陜西省在義務教育方面確實加大了各項投入,保證了學生的基本教育不受影響。另外,1999年、2000年,出現了純技術效率最優(yōu),而總體效率并非最優(yōu)的特殊情況,可以看出這兩年還是存在規(guī)模的不合理分配,從規(guī)?;貓筮f減來看,這種不合理分配應該由縮小部分投入規(guī)模來解決。
高校教育階段:高校教育中,純技術效率均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最小值為0.918,而規(guī)模效率的低下,直接導致總體效率隨之低下,由于連年的規(guī)?;貓蠖际沁f增狀態(tài),說明提高總體效率的方法就是通過擴大投入規(guī)模來實現規(guī)模效率的提高,從而實現總體效率達到最優(yōu)配置。這個數據也進一步證實了由于連年的高校擴招,造成高校資源緊缺擁擠現象,使得學生的生均教育資源明顯降低,因此,高校應該盡快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支持,用來緩解這種擁擠的狀況。
3.3 陜西省教育效率綜合評價
將陜西省教育的總體效率和分階段效率進行統一比較,得到圖1。
圖1 陜西省教育效率的綜合評價
從上圖看到,陜西省的總體效率逐年遞增,2003年起,增幅顯著加大,這說明陜西省的教育正在不斷進步,教育投入也不斷趨于合理化。小學教育的投入產出效率和總體效率呈現出相同的遞增趨勢,說明本省落實普九的政策較好,其教育資源的投入配置也是越來越合理的。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效率也呈現出較為一致的U型分布趨勢,這也從數據上很好地解釋了在教育投入的最初階段,資源配置是比較合理的,但是近年來,家長對于子女選擇教育的途徑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tài),按部就班地初中高中入學途徑已經不是唯一的出路,這也符合我國目前的社會現實。在陜西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的地區(qū),選擇高中的學生明顯低于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地區(qū),但是隨著近年來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工作的完成,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尤其是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得經濟發(fā)展落后地區(qū)的學生有了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就讀高中的人數也隨之增加。在陜西省高校投入產出效率中,12年間有升有降,波動較大,說明在擴招的過程中,教育資源的配置依然處于摸索階段,教育資源如何進行有效合理配置,其改革勢在必行。
4.小結
如何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實現資源的最合理有效配置,是提高教育效率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本文的數據研究,對陜西省小學、初中、高中、高校分別做出了教育效率評價,進而進行了綜合比較,得到的結論是:第一,總體教育效率逐年上升,而規(guī)?;貓笠苍谥鹉赀f增,這需要政府繼續(xù)加大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力度,以滿足規(guī)模效率達到最優(yōu)值。第二,縱觀這些效率值,不難發(fā)現,引起總體效率波動的最主要因素依然是規(guī)模效率,說明在純技術效率配置上,是沒有問題的,我們仍然要從規(guī)模效率入手,適當地擴大或縮減相應教育階段的規(guī)模。最后,在高校教育中,其總效率值波動很大,加大專任教師在教職工中的比例,加強教育經費的監(jiān)管力度,是高校教育效率工作中的重點。(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 白雪潔,房偉.中國義務教育效率的省際差異及投入擁擠研究[J].當代財經, 2010,(3):32-39
[2] 陳通,白建英.西部地區(qū)高等教育投入產出相對有效性的評價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2):102-105
[3] 傅毓維,邵爭艷.影響區(qū)域高等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復合DEA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11):94-97
[4] 郭雅嫻.中國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5] 任??P冠軍.北京與部分省市高等教育投入-產出效率比較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1):77-80
[6] 李慧蘭.陜西省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