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政府歷次撤僑行動,都是在當?shù)乇l(fā)騷亂、戰(zhàn)亂沖突、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組織的,也就是當海外華僑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受到威脅時,中國政府對其進行領事保護的一種行為。
外交部領保部門將外國發(fā)生的一些情況分成等級,到了紅色、橙色級別,就要做撤僑的準備了。雖然最后的指令是國內統(tǒng)一安排,但是駐地使領館最為了解當?shù)厍闆r,是撤僑決定的“第一關”。
2011年利比亞局勢動蕩期間,中國政府曾通過海、陸、空三種方式從利比亞撤離中國駐利比亞人員;“徐州”號護衛(wèi)艦赴利比亞執(zhí)行保護任務,中國首次動用軍事力量撤僑。空軍派出4架伊爾-76飛機,于2月28日飛赴利比亞,接運中國在利比亞人員。
2011年利比亞撤僑時,中國調動了182架次中國民航包機、5艘貨輪,動用了4架軍機,租用20余艘次外籍郵輪。
利比亞撤僑創(chuàng)下了新中國撤僑歷史上的“四個第一”:第一次采用了海陸空聯(lián)動的撤離方式;第一次大規(guī)模動用民航飛機,租用外國郵輪和飛機;第一次采用將人員擺渡至第三國再撤回國的方式;第一次使用只有一張紙的中國公民應急旅行證件。
2014年,越南發(fā)生針對外國企業(yè)和人員的嚴重暴力事件后,中方組織包機和輪船接回在越中方人員幾千人。這次撤僑以民用航空、客輪等方式,就近實施。
希臘和馬耳他也是歐盟各國中與中國關系相當親近的友邦。希臘曾于1997年、2006年、2011年三次協(xié)助中國從阿爾巴尼亞、黎巴嫩、利比亞撤離人員。中國駐希臘大使鄒肖力透露,2014年從利比亞再度撤僑時,希臘方面曾主動提出能幫助撤僑。
(新華社2015.3.30)